《父与子》读后感

时间:2025-07-12 06:39:09
《父与子》读后感13篇

《父与子》读后感13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父与子》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与子》读后感 篇1

漫画大师矣.奥.卜劳恩创作的《父与子》这本深受大家喜爱的连环画用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无言地流露出纯真的感情.

在卜劳恩的漫画集《父与子》中,有一位童心未泯的父亲。这位父亲长着一大把胡子,光秃秃的脑袋瓜儿下面长着一个与头完全不相称的肥大的身子。一双圆圆的眼睛里,长着两只比芝麻还要小的眼珠。我一看这位长相滑稽的父亲,就会想起著名的滑稽演员“憨豆”先生。

这本书里还有一个聪明淘气的小男孩,他时常会“捉弄”老爸,但同时他又会使用他的小聪明替爸爸解决问题。他虽然有一点小聪明,却总是想找机会不学习。他和我们小时候一样有着纯真的.遐想,有着无限的幻想。唯独不同的是:他有的是快乐的童年和巨大的空间。

在这本书中,给我留下印象很深的是一篇名为《引人入深的书》的漫画:该吃晚饭了,父亲、母亲都坐在了饭桌前,可儿子哪儿去了?于是,母亲便命令父亲去找儿子。父亲挺着大腹便便的肚子,去找儿子。父亲打开了儿子的房门,发现儿子正趴在地上看一本书。儿子一看父亲便应着他的要求走出了房间。咦?餐厅怎么又缺了个人?数一数吧:妈妈,儿子,还少了谁呢?当然是正在书的前面趴着的父亲啦。

这时候的父亲象一个老顽童,把思想摆在了书里,边看还边在地板上飞快地挥几下脚,肥肠满肚的肚子把屁股压得撅得老高。

幽默搞笑的一个个故事,让我废寝忘食,书中的父与子其实就是卜劳恩与他的儿子,而书里描绘的故事也就是卜劳恩父子之间的故事.

像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作者用画笔画出了一个个父亲与儿子的幽默

小故事,让读者感受到纯真的父子之情。读了《父与子》这本书我觉得其实,父与子原本就是一个人,儿子是父亲的裂变,儿子是做父亲没有做完的事情的委托人。儿子会为有一个成功的父亲而自豪,父亲会为有一个成功的儿子而骄傲!

  《父与子》读后感 篇2

我没结过婚,也还没有孩子,对于那种父母于孩子之间的感情并不是非常敏感。其实一开始读这本书,我就隐隐约约感觉到是抱错孩子的故事,而且一出现两家父母见面的情节时,我便有了野野宫一家把两个孩子都争取过来,事情就皆大欢喜的想法。但看完了跟妈妈讲这本书是关于抱错孩子的,妈妈立马就说不会换,可以经常见面。意识到,亲情和血缘是两回事。

看完书,我马上就去找了电影,但看了开头便看不下去了,因为我所理解的良多比较严肃,严厉,妥妥的红脸,但电影中的良多又帅又温柔。一下子我无法代入。看了电影是13年上映的,书是18年出版的,我感觉有些迷幻,说服自己,有些东西书是通过文字表达,电影是通过演员的演技表达,等过段时间,我对情节模糊了,再来欣赏雅治大叔的神颜吧。

前段时间看了海街日记的电影,也是今天才发现是同一个导演。只能说这是一个真正把真实的日本人拍出来的导演。书中描写的良多作为丈夫、父亲的角色让我不是很能接受,但是看了片段电影,才发觉这是大城市真正的日本家庭关系。我们一直抱怨的丧偶式婚姻在日本看来是在正常不过的事了,也习惯了。父亲基本没有参与孩子的成长,自然也不明白所谓感情的联系。感觉作者是通过这样一个黑天鹅事件来表达自己对这种传统家庭模式的担忧吧。

看到绿难过的情节,我的眼睛一直是湿润的,因为绿已经抛开了血缘,她爱那个一直抚养着的.庆多,那个她已经离不开的庆多。当良多还在好的来自血缘,坏的都怪教养时,斋木一家已经反转局面说可以同时抚养两个孩子,因为他们真的把庆多和琉晴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了,付诸爱,而没有把孩子当成所有物。

幸好,幸好良多被降了职,幸好良多有时间陪伴家人时看到了庆多留下的照片,让庆多没有受到更多的伤害,良多的家也没有继续破裂下去。

  《父与子》读后感 篇3

前些天,我从的书箱里翻到了一本漫画书,用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是德国的卜劳恩画的,看了让人忍俊不禁。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我的爸爸和书中的父亲一样,其实爸爸并不是我心里想得那样凶,他也是一个很爱我的好爸爸。

他们过着无忧无虑,快乐温馨的生活,从一对普通的父子成了200万马克和宫殿的继承人,又漂流到无人的小岛,但他们那善良、淳朴的`性格和深深的父子情一直伴随着他们到漫画结尾。这部漫画以深深的父子情感动了数亿读者,但其间又不失搞笑之风。那就让我来介绍父子俩吧!

爸爸

这位爸爸深爱着自己的儿子,虽然没有真正为我们说明,但在他的每一个举动中,都可以看出这一点。他非常善良,也非常幽默,同时带着一种傻乎乎的感觉,让人一见到他就有一种想笑的冲动。哦,对了,他还经常为了一些小错误,打儿子。不过,棍棒底下出孝子,儿子非常爱他的爸爸;俗话说;打是情,骂是爱。爸爸因为把孩子当做亲人,所以才打孩子。这是一位十分爱自己孩子的父亲。

儿子是一个聪明、淘气的小男孩,他时常会“捉弄”老爸,但同时他又会使用他的小聪明替爸爸解决问题。但有时却会被爸爸“误解”,招来一顿痛打。他爱他的爸爸,当他的爸爸受到别人嘲笑时,他总会替他的爸爸打抱不平。这个小男孩虽然有一点小聪明,却总是想找机会不学习,哦,对了,他还很贪吃。就像我一样,会偷偷拿零花钱买东西,他和我一样有着纯真的遐想,有着无限的幻想。我们唯独不同的是:他有的是快乐的童年,巨大的空间。

我觉得书里面的父亲很爱很爱他的儿子,有一篇叫《哄儿入睡》,父亲用尽了各种方法,哄他的儿子入睡,可儿子十分顽皮,不管父亲怎么哄,他就是精神十足,最后,父亲哄得筋疲力尽,倒在儿子的身边睡着了,这时候,儿子也搂着父亲的脖子甜甜地睡着了……,真是父子情深啊!看着看着,我不禁也想起爸爸哄我入睡的情形,我也甜甜地笑了,因为我也有深爱着我的父亲,我也感觉很幸福呢!

  《父与子》读后感 篇4

《如父如子》讲述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父子关系。在很多时候,父子之间好像总是存在着矛盾关系,成长了的儿子渐渐想要拜摆脱父亲留在自己身上的印迹,可是又会被亲情羁绊着。良多厌恶父亲已经到了避免与父亲接触的程度,但是他还是会在自己身上找到父亲的影子,发现自己用父亲的方式来对待妻子,对待儿子。父亲常常用冷漠,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良多也在自己对待庆多的方式上找到了影子。当然,小说的结局是良多幡然醒悟,改变自己,放弃了对职业的追逐,回归家庭。不过父子之间得关系究竟如何,我也不是很懂,不好说啊。

小说中的人物改变只需要一句话,而我们的改变却常常要伤筋动骨,日复一日的坚持,甚至很有可能功亏一篑。我一向有一种悲观的想法,真正的改变是很难的,不是三言两语的,要把过去的自己揉碎,砸烂, ……此处隐藏4155个字……动着。突然间,我心中涌起了一股冲动。翻开尘封已久的相册,爸爸抱着襁褓中的我、爸爸牵着学走路的我……那些都还是不记事的我。当我看到眼前这张照片时,记忆的闸门一下子就打开了。那时的我,刚上幼儿园,天真调皮,骑在爸爸的肩膀上,手里拿着玩具水壶正往爸爸头上“浇水”,我笑得合不拢嘴,爸爸也是咧嘴笑着。后面的照片我都清楚地记得每件事,爸爸陪我在海边捉螃蟹、爸爸牵着我爬黄山……我一直认为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只有妈妈在陪伴着我,可是现在我却发现,在我没注意的地方,都有爸爸的陪伴和关爱。原来在我的成长中,爸爸的身影无处不在。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流传过一张非常感人的照片,这张照片其实只是一对父子的背影。大雨中,父亲把手中的雨伞全部倾向身边幼小的儿子,儿子迈着稚嫩的步伐在雨中安然前行,身上干净清爽,父亲整个后背都被大雨淋湿了,却依然稳稳地为儿子撑着伞。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张照片的人都会被这份深沉的父爱所感动。

很多时候,我们都和那个在雨中被父亲保护得很好却毫无察觉的孩子一样,只顾自己一路前行,却很少回头,也就很难发现身后一路为我们保驾护航、撑起一片蓝天的父亲。

  《父与子》读后感 篇11

今天,我们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从文中我体会到阿曼达的父亲很爱自己的儿子,父亲对儿子的承诺让儿子变得坚强;这个承诺让父亲决不放弃;这个承诺创造了奇迹。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194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不顾劝阻,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另外的小孩。

文中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就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了对儿子的承诺。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8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饥饿、恐惧与危险,而七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境界里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当得到父亲救助时他却让自己的同学先出去。

读了阿曼达舍己救人的部分,我仿佛看到了阿曼达坚强的笑容和他那颗火热的心。

读完这篇课文,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这是多么浓厚的爱子之情啊!想起小时候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我都不懂得珍惜!

记得一次,爸爸从外地给我带了一大包巧克力,有白色的`,有黑色的,各式各样真漂亮,看到这么诱人的巧克力我忍不住撕开袋子,迫不及待的尝一个,啊!真好吃。“如果爸爸妈妈能尝到这么好吃的巧克力就好了,可他们去哪儿了呢?”我自言自语地说 。可我想:有这么多的巧克力我也吃不完呀,不怕爸妈吃不着。我再吃点没关系的,我打开电视,一边看一边吃,不知不觉就把一大包巧克力全吃完了。爸妈回到家,我对他们说:“其实我是想给您们留点儿的,可是……”妈妈打断了我的话,但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微笑着说“如果你喜欢吃,下次再让你爸买,只是一次吃得太多对牙齿和胃都不好!”

学了这篇课文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更让我懂得了人不能自私,要学会体贴和关心别人。想想自己的自私我惭愧极了!我懂得了父母的爱也明白了怎样爱他们!

  《父与子》读后感 篇12

“又在傻笑了吧!”这是每当我看《父与子》时妈妈在一旁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而我也总是笑眯眯地捂着嘴应一句“真的好好笑啊!”

捧着这本漫画书,感觉就像看一部有趣的动画片,让我忍俊不禁的同时又很感动。书里没有很多的文字,那么多形象生动的画面,向我们讲述父亲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在一起的无忧无虑、天真快乐的故事。让我忍不住笑出声,心里也因为画面中流淌的父子之间的爱而感觉特别温暖。

我想,这是一位奇妙的父亲。他有时候像个神奇的魔术师,《这下足够了》中,为了让儿子在湖中丢石子玩,机智地推来了一车的石子;有时候像个顽皮的孩子,《输不起的父亲》中,儿子全盘下棋胜利后,他却因为输得太惨而要揍儿子;有时候父亲也像个严厉的老师,故事《管教得太晚了》中,因为儿子乱丢香蕉皮,气愤地教训他;有时候像个勇敢的英雄,《爱子的力量》中,为了保护儿子,把抢劫犯打得统统投降。

哈哈,对了,我也有一个奇妙的父亲,有时候粗心,有时候贪玩,有时候也像个勇士,有时候还像温柔的妈妈。

妈妈工作很忙,经常要加班,爸爸接送我上学放学,一边玩游戏一边陪我做功课;去游乐场时,妈妈胆小地不敢上海盗船,爸爸擦着汗陪我连续玩了四次;我和小弟吵架时,爸爸像个裁判员一样公平的'说谁对谁错,不会像妈妈一样说“让让弟弟”;考试成绩不好时,爸爸总是说“没关系,挺好的,努力了就行”;妈妈让爸爸照顾小弟时,爸爸偷偷地带小弟去河边钓鱼……很多时候,我遇到困难,妈妈总是说“爸爸有办法”;下雪天,妈妈不敢开车上班,爸爸说“我送你去”;奶奶腿疼,爸爸放下钓鱼竿开车送奶奶去医院……。

我那奇妙的父亲,有时候贪玩地像跟我同岁,也会被爷爷批评,但更多时候,是我们全家的“保姆”,默默守护。他是我心中的一座山,让我们依靠,给我们温暖。我们的生活,也因为我那奇妙的父亲,每天上演有好玩有趣的故事。

愿每个人的生活,都像《父与子》的故事一样,充满欢乐,充满爱!

  《父与子》读后感 篇13

今天,孩子让我读了,让我难以忘怀,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这篇课文我一口气读了好多遍,读完文章,泪水早以模糊了我的双眼。多么伟大的父亲啊!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呢?是信念,是承诺,是爱!要是没有这位伟大的父亲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爱的动力,哪有那么多的生命获得新生呢

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有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教学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哭了一阵子想起了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不顾各种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在人们认为几乎不存在希望的情况下,执着地从瓦砾堆中营救儿。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止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最后他终于找出了他的儿子,父子俩又救出了14个同学,这是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拥抱在一起。

没有这种无私而伟大的父爱,谁也不可能坚持这样长时间的、希望渺茫而危机四伏的挖掘,儿子也许便因为人们的放弃而葬身于瓦砾堆中。

我读后心潮澎湃。这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儿子为了救同学,让他们先脱离危险。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如果这位父亲仅是来到这片废墟绝望的大喊“我的儿子!”那他的儿子和14个同学就只有长眠于地下了;如果人人都能像这对了不起父子那样,成千上万的孩子或许就能得救。

在地震当中哪个父母不是为了孩子的安全,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孩子;哪个父母不是为了父母不惜一切代价,在危险的时候,哪一位父母不是奋不顾身地去保护他,恨不得把儿女的伤放在自己的身上,哪怕是替孩子死他也愿意。有人说,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哪怕是为儿女赴汤蹈火,父母也在所不辞。

父爱是多么伟大啊!我们都要向父子俩学习,学习父子俩的无私、奉献精神,这种精神要长存。

《《父与子》读后感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