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5-10-28 08:48:09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1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爱在我们之间无所不在,父母对你们的爱,亲朋好友对你的关怀……让我们在爱中幸福成长。可当我读了《爱的教育》之后对它又有新的感触。

在《爱的教育》里一篇篇动人的故事开始了。在《爱的教育》中,卡洛斐和他的同学出来,在马路上打起了雪仗,忽然不远处传来一声惨叫,只见一位老人双手捂着眼睛慢慢倒下了。“有人受伤了,快救人哪!”他旁边的一个男孩叫着,四面八方的'人涌过来,见到这种情景,玩雪球的孩子吓得立刻四散奔逃。这时老人已经围了许多人。警察也来了。人们纷纷问:“是谁伤了他?”此时,卡洛斐正站在卡隆旁边,只见他脸色苍白,浑身发抖。这时,卡隆过来了,小声地推卡洛斐说:“快去承认吧,不要做一个胆怯的懦夫!”“我并不是故意的,可是你还是承担责任的,是你打伤了他。”卡隆说。

我是个“小书虫”,家里有成千上万的书,科普的,童话的……可其中最喜欢的要数《爱的教育》了。这本书会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未来的好公民;如何将爱心融入平凡的劳动和学习中;如何学会体贴父母,同情弱小乐于助人……

《巴杜亚和爱国少年》是《爱的教育》中让我最感动的一篇文章,爱国少年巴杜亚家破人亡,同船人可怜他,捐钱帮他渡过难关,可是,当他看到、听到这些人在侮辱他的祖国,忽然有许多铜币像冰雹一样落到了他们的头上和肩上。“拿回去!”少年大声吼道,“我不要侮辱我祖国的臭钱!”爱祖国是最伟大的爱,我们应该以这位爱国少年为榜样,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妈妈的爱》讲述了一位母亲和她女儿的故事。一位女孩因调皮腿被扎伤了,她的妈妈心急如焚,来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除非有个送上一块胯骨,才有可能会康复”,妈妈毫不犹豫地说:“用我的,我给她一块骨头,只要她能好起来,让我做什么都行,医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妈妈很心疼,但脸上却露出了幸福的微笑,虽然最后因骨肉不符合手术没有成功,但小女孩还是深深的懂得了妈妈对她的爱。

我看完了这本书,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每天我放学回家,总是把衣服扔到一边,让妈妈来整理,看到妈妈整理的样子,我似乎想到了妈妈不管是炎热酷暑,还是寒冬蜡月,妈妈每天都不辞辛苦的为我做我最喜欢的饭菜。

看到了这本书,我又想到了前段时间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当惨剧发生时,人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全人类的大爱,人们捐钱,捐物,甚至不远千里赶到汶川,参加抗震救灾工作,那感人一幕幕,不就是震动心灵的爱的教育吗?作为祖国的花朵,我们应该从我作起,认真学习互相帮助,让爱的力量传递下去。爱;像空气每天留在我的身边;爱像我们午睡的氧气,给我们输送生命的能源;爱的故事,一件件浮现在我的脑海,我的心灵仿佛一次次受了洗礼。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2

张文质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详尽而又灵动地提炼、诠释了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当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个观点后,很多人都提出了质疑,因为这天这个时代确实是泥沙俱下、万马奔腾的年代,有人认为教育不可能有慢的耐性,更不可能有慢的境界。但是张老师认为:好的教育肯定是慢的,俗话说慢工出细活。这样的教育在我们任何人看来,或许都会觉得都是一种理想中的教育,教育是慢的艺术,张老师很显然给出了他自己的宣告。一个字一个词,字是慢,词为艺术。张老师认为我们的教育太快啦,快在那迅速展现而又擦去的ppt上;快在了教师应对这一大群叫不知名字却能把课演绎的完美而流畅上;快在了教师与校长们每一天似乎都在忙于应付各种各样事务性的事务上,快在了教师冷漠地看到教室里那些不解而又迷惑的目光上……正如那作者苦恼的快一样,我们这天的学校里。教室座位整齐,台下人头攒动,一派工业化大生产的气势。老实说确实难以看到具有生命个性的人。这也难怪作者所推崇的叶澜教授不断的发出呼唤,呼唤教育创新要有“详细个人”意识,呼唤要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人”的转向要从“抽象的人”到“详细个人。说到底快到了我们的课堂上都看不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了。慢又是一种什么样貌的课堂,什么样的教育呢?作者眼里慢是像W老师那样的”教师身体动作是慢的,说话的语速是慢的,等待学生答复下列问题的过程是慢的“。又如作者所说的,日本的佐藤学认为”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一些有用的东西“。在平时教学活动中,速度要从“抽象的人”到“详细个人。说到底快到了我们的课堂上都看不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了。慢又是一种什么样貌的.课堂,什么样的教育呢?作者眼里慢是像W老师那样的”教师身体动作是慢的,说话的语速是慢的,等待学生答复下列问题的过程是慢的“。又如作者所说的,日本的佐藤学认为”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一些有用的东西“。在平时教学活动中,速度要放慢,慢下来教师才能注意到每位学生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多给他们带给创造、交流经历、合作学习的时机,逐渐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潜力。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高频率、快节奏、大梯度,不利于学生的有序成长和开展。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3

这是一本催人泪下的书,这是一本有着千万呼声的书,这更是一本有着充分教育意义的书。这就是《爱的教育》。

本文是以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在一年中所发生的事情,用日记的形式。从与朋友们在同一屋檐下学习,到因父母工作变更,而不得不转学。安利柯,这个10岁的小男孩逐渐在生活中学会坚强,学会努力……他逐渐长大。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读了这本书的人,无一不为它的内容所震憾,震撼于作者那流畅的文笔,更震撼书中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每周一次的精神讲话,通过一个发生在意大利国土上的小故事来教育孩子们,启迪孩子们的心锁,让孩子们踏上美好的未来之路。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育方法。

书中的人物太多,我无法一一列举,但是总体分为三大类:老师,同学,父母。这些人无一不体现出书的主题"爱"。这些中,有朋友之间的爱,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有老师对学生的爱……很多很多。且这都是人世间最真挚的爱。

但是在如今的社会,这种爱恐怕早已成为泡影了吧,不止一次在电视上,报纸上,网上……看到有一些人嫌父母老了,不中用了,就虐他们;有一些人,见到以前的朋友老师,理都不理。这难倒就是所谓的"爱"吗?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了。用最平实的语言来表达这份爱,我不会用什么华丽的词藻我只想用这人世最平实的语言来表达这份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 ……此处隐藏12312个字……p>

【内容简介】

《爱的教育》是一部献给九岁到十三岁小学生的书,由亚米契斯呕心沥血耗时近XX年完成的。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体的形势,讲述了很多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庭里的小故事。

【阅读建议】

阅读这本书,你首先被书中曲折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你不妨潜心体味书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经验。

1.精彩的故事情节

这本书中的日记以安利柯的学习和生活为主要内容,在学校有可爱的老师和同学,在家中有亲切的父母和姐妹,安利柯的生活中每天发生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所不同的是安利柯有着一颗纯真质朴、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他的描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温馨动人的世界。

其次,安利柯每个月收到的一、两篇父亲或母亲的留言,他们纠正安利柯的过失教导安利柯要惜福感恩,如:“我在窗口望着你,你碰到一位妇人。……遇见老人或乞丐,抱着小孩的妇人,……一定要亲切地让路给他们。”要帮助他人:“有一个抱着瘦小苍白的小孩的女乞丐向你讨钱,而你却什么都没给他就走开了。”要尊敬师长:“老师的名字是世界上最珍贵、最值得怀慕的名字。”还有一篇姐姐雪儿写给安利柯的信。许多优秀的品德就是在这些生活的旁枝末节上建立起来的,这些促使安利柯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言行,也使我们这些读者反观自己,心生惭愧。

而每月故事是本书的另一个重点,每个月老师讲一篇杰出少年的故事,由大家记录下来作为榜样。《爱国少年者》讲述了流浪少年即使穷途潦倒,也不肯收受说自己国家坏话者的施舍。《少年笔耕》描写了懂事的贫苦少年叙利亚为了帮父亲多赚点钱,瞒着父亲在半夜爬起来抄写文件,以至成绩退步令父亲失望个人遭到斥责,虽有委屈但不抱怨的令人无比感动的故事。“六千英里寻母”讲述了热那亚少年玛尔可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到国外打工的母亲,由于它的矢志不渝才救活了危病中的母亲。这些故事篇篇都是令人热泪盈眶的精彩人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2.丰富的人物形象

⑴不同的教师形象。这本书以学校教育为背景,因此,介绍了学校各种不同形象的老师。安利柯最难忘的是一、二年级的女老师,她全心全意地、毫无保留地教导学生,就连假日也总是带学生参观展览,但终因操劳过度而病逝,令人感动。他也非常怀念三年级慈祥又和蔼的红发老师。升入四年级之后,他慢慢发现新老师严肃的背后是一如关心与责任。而高大和善又威仪的校长呢,留着白须、穿着黑袍,他每天最早到校,最后才离开,他的儿子不幸在战斗中死亡,但他默默忍受了丧子之痛,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管理学校和教育学生的工作中……

⑵亲密的同窗好友

在学校安利柯最亲近的是他的同学们,他的同学遍布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每个人都有着各种不同的个性与人格。舍己救人却不幸被车子压伤变成跛子的洛佩蒂;身材高大的卡隆,是正义的代言人,总是行侠仗义、保护弱小;考试总考第一名,学习刻苦勤奋的代洛西;乐观进取的可莱蒂,服侍生病的母亲,毫无怨言;父亲因犯案进了牢狱,家境极为不幸、非常穷苦的克洛西;经常被酒醉的铁匠父亲打伤,却从不抱怨的泼来可西……

⑶永恒的文章主题

《爱的教育》这本书,主题就表现在一个“爱”字上。书中每一个章节,都把“爱”表现的真切动人,淋漓尽致,大至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亲子情、朋友情……纯真无邪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时时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教会我们用一颗宽容的、真诚的、进取的、善良的心去爱国、爱家长、爱老师、爱同学、爱弱小。让我们用心阅读,在爱中受到了教育吧,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14

读书笔记是大家平时在读书时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内容鉴赏,探讨主题,评论人物,评品语言或者读后感记下来,也可以摘抄下你感兴趣的精美语句,语段,词语。

在《新教育精神》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阐述了新教育的精神,它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理想主义”;

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田野意识”;

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合作精神”;

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公益情怀”。

这四个方面是新教育实验目前所追求的质朴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这四种精神,并用大量的事实证明这些精神存在的必要性。在读了这篇文章后,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种精神即 “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文中提到:当下有三种人即官人、学人、农人。(官人,就是做官的人。学人,学者,做研究的人。农人,在田间耕作的人。)朱教授说,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学人,永远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农人,需要把两条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课堂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的人。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现在有些特级教师总喜欢到处讲学、开讲座,但很少有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缺少与学生交流的实际经验,缺少的就是这种田野精神。有一句话说的好: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老师写随笔、写论文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感受,他不像作家写文章,需要华丽的词藻,夸张的语气。他还指出:真正教育史上最后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行动家,或者说,他们都是学问家加行动家。所以,新教育必须要有强烈的田野意识,关起门来做研究,高谈阔论来做研究,最后是做不出名堂的。

所以,作为新教育人,我们一定要沉下心来,用宁静的心认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种田野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15

“只要每个人都能贡献出爱的种子,这个世界也能变得更加美好。”爱是无处不在的,家人的爱、友人的关怀都给了我们成长的幸福。但当我读完了《爱的教育》后,我对爱又有更深刻的感受。

这本书中充满了感人至深的故事,其中一则讲述了卡洛斐和他的同学在街上玩雪仗,突然听到一声叫喊,看到一个老人捂着眼倒下了。“有人受伤了,快救人哪!”有个男孩高喊着。四处奔跑着的小孩都被吓坏了。在人群中,警察也赶来了。当时,大家都在问:“是谁伤了他?”此时,卡洛斐和他的同学卡隆站在附近。卡隆悄悄地推卡洛斐:“快承认吧!不要做个胆小怯懦的人!”卡洛斐的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卡隆又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承认是你的责任。他就是你打伤的'人。”

“我……我害怕去承认呀。”卡洛斐低声道。

“不要怕,我们一起去。”卡隆一边说,一边拽着卡洛斐向前走到老人身边。“我不是故意的,请原谅我。”卡洛斐用轻微的声音说道。

这时,一只大手从后面紧紧地抱住了卡洛斐。原来是校长,他说:“大家,这个孩子已经承认了错误,不用在这里再闹了,对吧?”然后,他转过身对卡洛斐说:“你得马上认错哦!”

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校长和卡洛斐之间存在着师生之爱,卡隆则是朋友之情,老人的原谅则是社会的关爱。这一切都归于“爱”这个根本元素。爱是上苍赐予人类最宝贵的礼物,而爱则是无处不在的。

只要每个人都能带着爱的感觉,这个世界也能成为我们向往的美好地方!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