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主题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主题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主题教案1目标:
⑴鼓励幼儿将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内容通过语言大胆表达出来。
⑵培养幼儿注意倾听他人讲话的习惯。
⑶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⑷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过程:
⑴两只玩具大恐龙放在桌子上,询问幼儿:"你们这麽喜欢恐龙,在班里想做一些关于恐龙的什麽事情?
⑵幼儿动脑思考后举手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⑶引导幼儿讨论这些活动在班里什麽位置开展较好及还需要什麽活动材料?
⑷建议幼儿带一些恐龙书籍及玩具。
⑸确定恐龙子课题内容。
反思评析:
这节谈话活动让我了解到孩子们的兴趣点,为我们师生共同建构下一步一系列活动开了个好头,这次的教学活动,是在思想上作功夫。让儿童有思想的机会,不要注入式的教学方法。陈老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在这次的活动里胆小内向的孩子讲话既清楚又明白,了解的恐龙知识竟比我还丰富。首先勇于表现自己的孩子表现出对恐龙极高的兴趣。大家争先恐后地说:"开个恐龙消防队(正在消防主题活动中)""开个恐龙幼儿园""恐龙大家庭""恐龙电影院""恐龙小舞台"……平时不好自我表现的幼儿,也将小手高高举了起来:"恐龙是生活在白垩纪的,现在恐龙已经灭绝了。""那是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我妈妈带我去参观过恐龙博物馆,里面有特别大的恐龙骨架。"孟婧也一改以往的内向,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在古动物馆里的所见所闻。逗的其他孩子哈哈大笑。看来从幼儿所熟悉的事物出发更能促进幼儿能力上的养成与发展,也许他们的思想不一定正确,但我们教师应从旁指导幼儿应该怎样思想。自己思想,是学习中的唯一门径。
创设丰富的相关环境:
1、丰富的语言物质环境:
要为幼儿提供适合他们阅读的恐龙图书,并经常利用过渡环节讲解书中内容。幼儿便可以从书中吸收词语、句型,学习表达各种恐龙内容的语言。
根据恐龙主题,我们建议幼儿从家带来相关书籍及玩具。我们教师也利用午休时间制作手工,将幼儿不易操作的部分做好。然后,幼儿自己能够做的,我们让幼儿自己做,这样幼儿在作的过程中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到直接的经验,从中认识事物的性质。做事的兴趣就会越做越浓,做事的能力也会越做越强。我们将幼儿动手制作的恐龙时期的.蕨类植物投放到语言区的恐龙小舞台。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利用家长资源扫描下载有关恐龙的彩色图片及打印恐龙名称,投放在语言区及恐龙知识角,掀起了幼儿前识字兴趣。
2、和谐的言语交往环境:
陈老曾说:"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听表扬,也没有一个人喜欢人家骂他,这种心理人人都是有的"。我利用这种心理,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让幼儿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愿意说,无论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怎样,我都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
大班主题教案2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在成长中发生的变化,并初步感受世界外物都会发生变化。
2、能用多元的方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5、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活动准备:
1、人生长变化的图片书(胚胎——新生儿)
2、情景剧:孕妇的变化(结婚——怀孕(1月、3月、5月、7月、九月)
3、几张幼儿小时候的照片。
4、排图:
(1)小蝌蚪——青蛙
(2)种子——树苗
(3)地球的变化(原始森林——恐龙时代——原始人类——现代社会)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小时候4条腿走路,长大了2条腿走路,年级大了3条腿走路。
2、提问:你怎么会知道的?
3、小结:人从小长大后会有很多变化。
二、通过阅读,了解人在妈妈肚子中的`变化
1、小时候你从哪里来的?
2、从书仲找答案:
(1)看来我们从哪里来还真是个谜《这样吧我们旁边放了一些书你们可以去看一看。
(2)幼儿自由阅读
(3)分享交流(子宫、脐带、羊水等)
看来你们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娜把你的发现跟大家分享一下。
3、情景剧加深印象
三、出示班内个别幼儿小时候的照片
1、这些照片是谁?他们有什么变化?
2、照片上的小朋友与大家面对面。
四、出示三种成长变化图
1、小蝌蚪——青蛙
2、种子——大树
3、地球的变化
幼儿摆摆说说其生长变化过程。
活动反思:
对幼儿的成长表示肯定、欣赏,从而激发孩子对自己的长大感到快乐、自信和自豪的情感,再通过看图片和讨论以及幼儿自己实践整理实物,对幼儿能力上成长加以肯定和赞扬,使幼儿对成长的感知由身体过渡到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自己成长的自信和自豪感。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重点。
大班主题教案3主题生成:
幼儿近段时间经常大声说话,使用工具不会轻拿轻放,弄出很大的噪音,为了让幼儿有一个良好、安静的生活、学习环境,我们就进行了声音的主题活动,与幼儿一起探讨声音的利与弊。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初步知道声音是由振动引起的。
2、了解声音的作用及噪音对人类、自然界的祸害,初步懂得减少噪音的方法。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一:寻找声音
1、谈话:我听到的声音
幼儿的话:
“我听到火车呜呜的声音”、
“我听到汽车笛笛的声音”、
“我听到冰箱发出的声音”
“我听过老虎的叫声”
“我听到打雷的声音”
“我听过高山流水的声音”
“我听过下雨的声音,滴答滴答,哗啦哗啦”
2、绘画:我听到的声音
活动二: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此处隐藏12647个字……娃的心愿
活动目标:
1.知道风对人们既有好处又有害处。
2.体验“心愿”的含义。
活动准备:
幼儿已认识了风是由于空气流动而产生的。
活动过程:
1.风娃娃想做好事。
——倾听故事至“大家都不喜欢你了”。
——风娃娃到了哪些地方?它做了些什么?
——大家为什么都感谢它?
——讨论:风娃娃做的这些事是不是好事呢?
——请幼儿为风娃娃出出点子,怎样做才能实现他想为朋友做好事的愿望?
2.风娃娃做好事。
——继续倾听故事至最后。
——小朋友为什么西画风娃娃?
——完整倾听故事。
——你喜欢风娃娃帮你做什么事?
1.关注天气预报,感受、了解风级,初步了解风与我们的关系。
2.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分辨风力的大小。
活动准备:
1. 录下天气预报的声音和画面,引导幼儿发现有关风的信息。
2. 户外活动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根据天气预报感受不同的风级。
3. 提供风级图。
活动过程:
-观察天气记录表中有关风级的记录,说说前几天的天气记录中是几级风?
-风级说明了什么?
-观察风级图。
-一级二级风,能看到、听到或感受到什么?(同上到五级六级风。)
-讨论:怎样在天气记录中记录风级?
-设计风级标志,(重点能在三级、四级、五级、六级)
1. 刮风时怎样保护自己。
2. 熟悉歌曲旋律,学会演唱歌曲。
3. 在感受风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歌曲。
活动过程:
1. 感受风。
——幼儿到户外感受风。
——提问:你感受到风是怎样的?
2. 学习歌曲。
——熟悉歌曲旋律,知道歌曲名称。
——学习演唱歌曲。
3. 大胆表现歌曲。
本主题以“小水滴旅行”为开端,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幼儿关注自然现象,让他们与可爱顽皮的小水滴结伴,与祥和温暖的太阳交谈,与神秘莫测的雾捉迷藏,与变化多端的云彩舞蹈,与来去无踪的风儿赛跑,赋予直观的自然现象以生命。我们带着幼儿一起去感触大自然的神奇,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智慧的种子。
我们在为幼儿提供体验和想像空间的同时,还为幼儿创设更为广阔的自由表现和表达的空间,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从而让幼儿了解这些自然现象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主题活动,幼儿知道了“天上怎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云会有各种形状?”幼儿体验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大自然的美妙。
大班主题教案15活动来源:
夏天到了,洋洋从老家带来了煮熟的麦子,孩子们吃着麦粒,都讲起了麦子的由来。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一主题,生成了一系列活动:
主题目标:
1、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感受农活的乐趣,体验麦收的快乐。
3、知道珍惜粮食。并能用小麦制作加工各种产品。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活动一:你认识我吗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2、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小麦的一生》录像一盘:
2.实物小麦一株,麦粉制的食品,麦杆工艺品。
活动过程:
1、观察讨论:
a、你认识小麦吗?它长得什么样?引导幼儿说一说。
b、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3、出示各种麦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都是用麦子做的
4、带领幼儿到麦田里去拾麦穗,体验农民的辛苦劳动。
5、幼儿将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活动二:我来运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2、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3、 引导幼儿
活动准备:
麦子、平衡木、圆拱桥、小桶、瓢子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共同随音乐做准备活动;
2、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自由练习走平衡木、钻桥洞;
3、天快下雨了,(雷声)我们快来帮农民伯伯把麦子运回来吧!
4、 幼儿自由结伴分组游戏。
5、 把麦子送到磨坊。
活动三:麦秸制品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幼儿对各种麦秸制品的兴趣。
3、引导幼儿在认识麦秸的基础上,学习用剪、贴、粘等方法制作各种物品。
活动准备:
1、麦秸、线、彩纸、胶水、剪刀
活动过程:
1、观察讨论:
a、 引导幼儿观察各种麦秸制品。水如粘贴的小船、穿的各种彩条、编织的小鱼等。
b、师生谈话:你看到了什么,他们是用什么做的?
2、讲解几中麦秸制品的制作方法。
3、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制作。
4、展示作品并讲评。
活动四:我是面点王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各种面制品的兴趣,感受动手劳动的快乐。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引导幼儿用面粉制做各种食品。
活动准备:
1、用水、西红柿汁和的各种颜色的面;面点用的大小盘子、电锅
2、各种面点若干(馒头、花卷、蒸包等);
活动过程:
1、欣赏儿歌《大大的馒头哪里来》,引导幼儿了解面点的由来,激发幼儿制作面点的兴趣。
2、带领幼儿参观农家饭庄,观察各种面点。
师生谈话:你看到了什么?它是用什么做成的。
3、幼儿学习制作面点。
示范:制作馒头、花卷、麻花的过程。
4、幼儿洗手后动手做面点,教师巡回指导。(背景音乐---喜洋洋)
5、蒸面点。
将幼儿制作的各种面点放在锅里。
6、品尝面点。
请幼儿品尝劳动的果实。(背景音乐《厨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