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蜻蜓和蚂蚁》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蜻蜓和蚂蚁》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蜻蜓和蚂蚁》教案1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和1个新部首,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增强劳动意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感悟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4、用续编故事或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寓意。知道不劳动就没有回报。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
教学准备:字卡、图画和歌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蜻蜓和蚂蚁》,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熟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文中出现的生字,听准字音。
2、老师领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文中出现的一类生字。
3、自己读一读课文,多读两遍画出的一类字。
4、自由练习读课文。
5、男女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识记一类生字。
1、荒:(1)荒芜 地荒了。(2)荒凉。荒村、荒岛、 荒废、荒唐、荒野
2、张:左右结构,表姓氏,扩词:姓张、张冠李戴、张嘴
3、烂:(1)松软。烂泥、肉烂了(2)腐烂(3)破碎(4)头绪乱烂糊、烂漫、烂醉如泥
4、歌:左右结构,学习欠字旁儿,扩词:歌唱、歌星、歌舞
5、劳:上中下结构,扩词:劳动、辛劳、任劳任怨
6、脸:(1)头的前部(2)某些物体的前部(3)情面(4)表情扩词:脸蛋、脸皮、脸色、脸面、脸盆、门脸
7、软:左右结构(1)与硬相对。(2)柔和(3)软弱(4)容易被感动扩词:软骨、柔软、软风、心软、软和、软绵绵
8、难:多音字,扩词:(1)难过、困难(2)遇难
四、认读二类生字。
逛:逛街、逛市场、逛游
瞬:翘舌音,瞬间、一瞬
餐:平舍音,午餐、早餐、晚餐
愁:翘舌音,愁眉苦脸、忧愁
咕:咕咕叫、咕咚
留:留恋、留下、留级
昏:昏睡、昏迷、昏君
绵:软绵绵、绵绵无力
五、复习巩固生字。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字卡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朋友,认识他们吗?(出示图片:蜻蜓、蚂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字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现在老师考一考大家。请同学们开火车读词语。看谁读得最准确。
二、以读促情,读中感悟
(一)读第一自然段
1、看来大家复习的很好。出示第一幅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什么季节?(夏天),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蜻蜓吗?(悠闲、开心等)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叙述的'就是这幅图,打开书,谁来读一读。
2、你知道了什么?(蜻蜓在夏天逛来逛去、唱着、玩着)。你能说出几个类似“逛来逛去”的词语。(飞来飞去、跑来跑去……)
3、转瞬之间,冬天到了,转瞬快还是慢,(快)怎么读?语速快一些,再读一遍。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转瞬之间,冬天来到了,冬天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自然段。
1、自己读这一段,找一找这段共有几句话?
2、冬天是什么样子的?(荒凉、寒冷)什么是荒凉?人烟少,比较冷清。(出示第二幅图)人烟少,天上下着雪花,风呼呼地吹。
3、此时蜻蜓的心情怎样?(悲伤、难过、痛苦)表情如何?愁眉苦脸
4、你在什么时候愁眉苦脸?(举例说明)那蜻蜓为什么愁眉苦脸呢?(阳光——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再读第四句话。
5、此时它还有一个动作,嘀嘀咕咕。表现一下,再读最后一句,它是跟别人说话吗?低声地自言自语,它嘀咕些什么?(自己想象说)
6、再读这句话,把这句放到这段中再读这段话。
过渡:正当它愁眉苦脸的时候,它遇见谁了?(蚂蚁)
(三)自己默读3---7自然段。回答两个问题:(1)、蜻蜓是怎样来到蚂蚁面前的?(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1、他是怎样来到蚂蚁面前的?(爬)平时大家看见蜻蜓都是飞的?那么文中用“爬”字,说明了什么?(蜻蜓处境很困难,非常可怜。)读的时候应该是什么语气?(哀求、恳求。)再读一遍。
2、蚂蚁是怎样回答的?“朋友-----------道理吗?”
(1)、小蚂蚁给小蜻蜓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夏天劳动,冬天才能安乐。当小蜻蜓逛来逛去时,小蚂蚁干什么?(劳动),冬天小蜻蜓愁眉苦脸的时候,小蚂蚁呢(安乐)。
(2)、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型连起来说一说吗?
因为蜻蜓夏天逛来逛去,所以冬天愁眉苦脸。
因为蚂蚁夏天劳动,所以冬天安乐。
小蚂蚁在夏天都干什么?(劳动。贮存粮食,准备东西)这就是付出劳动。
冬天才能怎样?(享受快乐,幸福生活)这就是他所得到的回报。
比较蜻蜓和蚂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3)、作为我们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蜻蜓知道这个道理吗?知道。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1、“哪有时间劳动呀?”读出后悔之意。
2、最后一段“明年辛勤的劳动。”准备冬天的东西。
(五)、拓展延伸:想象一下,蜻蜓以后会怎么做?
三、总结
同学们,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每则寓言都会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我们要从小热爱劳动,用劳动创造我们幸福的生活。
四、作业
板书设计:
蜻蜓和蚂蚁
夏天 逛来逛去 劳动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反问句
冬天 愁眉苦脸 安乐
《蜻蜓和蚂蚁》教案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劳动意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感悟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3、用续编故事或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和一个偏旁部首。
难点: ……此处隐藏908个字……并会主动进入思考。)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观后感。
(3)指名评价。
(在评价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多朗读,解决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训练。)
3创造“剧本”
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分成三组:
(1)一组负责给续编结尾。
(2)一组负责在原文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发挥想象,或者增加人物,或者扩充台词,或者拓展空间和时间。
(3)一组可以不受课文的束缚,自己编一个故事。
(4)分组表演,全班评价。
4、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蜻蜓和蚂蚁》教案3知识目标:
1.学习寓言故事,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得意思,感悟寓意.
2.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增强劳动意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感悟没有播种旧没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寓意.知道不劳动就没有回报.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蚂蚁和蜻蜓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在这里上一节语文课,继续学习《蜻蜓和蚂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看,这就是小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他们在做什么呢?你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蜻蜓吗?(愁闷苦脸,垂头上气、泪痕满面、难过等),同学们说得真好,词语真丰富,那你能告诉我,他们是在什么季节相遇的吗?(冬天)
3、出示课文第二幅图:再看看这是什么季节?蜻蜓在干什么?你能用词语形容它吗?(悠闲、无忧无虑、悠然自得、乐悠悠).这两幅图中的蜻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细读课文来知道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理解课文
(一)读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一找共有几个自然段,然后用你手中的笔标出序号。
2、能告诉老师吗,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指名回答)你们找的和他一样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愿意站起来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
2、老师听到一个词语“逛来逛去”(板书词语)读一读,你能说出几个类似的词语?(指名说一说)把你说的词语放到课文中的第一句说一说。
3、只做这些吗?学生朗读“可是,转瞬之间,冬天已经在眼前了”你觉得时间过得快吗?告诉我,你是从那个词知道的?(学生回答:转瞬)谁再来读一读(指导朗读时间过的快的语气)
4、谁能把这一段的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指明朗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告诉我们什么?
2、谁来读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概括的说就是冬天来了。谁来读第二句,谁能像概括第一句一样,告诉我在第二句话里你知道了什么?(也说明冬天来了)齐读第三句话。
3、是呀,(出示课件“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
(1)仔细观察这句话末尾用了什么标点符号?带有感叹号的句子怎么读呢?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3)谁愿意读一读(教师评价)
4、让我们再回到书上看一看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怎么写的?指名朗读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愁眉苦脸、嘀嘀咕咕)
5、蜻蜓嘀嘀咕咕说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说给你的同学听吧。(请同学们进入角色说话)
过度:正他愁眉苦脸的时候,看,他遇到了谁?(出示第二幅图)他是怎么来到他面的`?都说了些什么?请同学们继续朗读课文的后半部分。
(四)学习3---7自然段
1、自己朗读课文3---7自然段。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能回答老师的第一个问题?(“爬到”蚂蚁面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平时看到的蜻蜓在那里?是呀,书中用爬说明了什么?(蜻蜓处境困难,非常可怜)他又说了什么?
(2)、出示句子“收留我吧,好人儿!”观察句子后面有个儿字你来读读好吗?(指名读句子,指导读出蜻蜓的可怜,注意评价)
(3)、把这句话放到第三自然段完整的读一读
过度:看图,看看蚂蚁的样子,他在干什么?说些什么?(让学生说一说)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谁来读小蚂蚁说的话?
(2)出示句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观察这句话的标点符号,谁会读带问号的句子?(指名朗读句子)
A 教师讲解反问句(像这样用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我们把它叫做反问句)
B 你能换一种说法吗?课件出示“xxxx。”
(3)这个道理是什么道理?你能用“因为——所以”连起来说一说吗?(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蚂蚁说的的道理)
板书:有劳动,就有收获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过度:小蜻蜓又是怎么说的呢?谁把下一自然段读一读。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地五自然段
(2)出示句子“在我们软绵绵的青草窝上……哪有功夫想到劳动呀”又是一个带问号的句子,谁愿意站起来再读一读。
(3)谁来完整的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4、学习六、七自然段
(1)是呀,老师想替蚂蚁问一问:那么明年呢?
(2)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蜻蜓知道错了吗?
(4)既然知道了,你能站起来大声读一读吗?看看他是不是真的知道自己错了。
(五)评价:你这是一只怎样的蜻蜓?又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呢?(学生自由评价)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度:课文就学到这里,谁愿意站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己先准备一下(先和同桌准备一下)
2、分角色朗读(师生合作,学生们合作)
三、拓展
蜻蜓在明年会做道吗?会有一个温暖的家吗?请同学们想一想,说出你对蜻蜓的愿望
1、续编故事:第二年夏天………..(教师随学生进入角色,扮演昆虫和蜻蜓对话,说出蜻蜓的决心)
2、蜻蜓知错就改,我真高兴,我想同学们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四、师范读课文
现在听老师把这个寓言故事读一遍。
五、总结;
寓言故事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揭示一个大道理,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蜻蜓和蚂蚁的身上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六、板书设计:
蜻蜓和蚂蚁
有劳动,就有收获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