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兰过桥》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兰兰过桥》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兰兰过桥》教学反思1苏霍姆林斯说过:兴趣的源泉藏在深处,你得去挖掘,才能发现它。《兰兰过桥》一文比较生动浅显,意思通俗好懂。但是由于文章篇幅较长,可能会在无意中分散孩子的阅读注意力。因此,我采用探究性阅读的方式,长文短教,精读精思。学习过程中,抓核心任务带动次要任务,将课文学习的'支点落在“探究桥的奇妙处”上,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品读、感悟语言文字,激发科学创新的兴趣。
《兰兰过桥》教学反思2: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而读书方法尤为重要,这里具体的要求让孩子们初步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2、检查识字和读书自学情况。
《兰兰过桥》教学反思3课后静思,总体感觉这节课上得很流畅,课堂结构严谨,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重点,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另外,教学中注意渗透学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想象力。第三点是对拓展资源的修改很成功,10篇拓展文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意识到科技发明创造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围绕教学目标设立打写题目,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第四自然段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教学环节,课前预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站在潜水桥上会看到什么?可效果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我这样问道:“展开联想,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透明的潜水桥上,你会看到什么?”学生说的还是书里的内容,或是图上得看见的。反思这一现象,我觉得可能有两点原因:一个是课堂引导不够到位,当第一个学生说的内容与课文中写的一样时,我没有及时引导,当时就可以引导说:“谁看到了兰兰(文中的主人翁)没看见的,说给大家听听。”这样一引导,学生可能就不会再说书中提到的内容了。第二点是当时我给出的图(文中的潜水桥图)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图上,思路没有打开。
语文教师不单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要有灵活的课堂驾驭能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我要在教学路上不断锤炼自己。
《兰兰过桥》教学反思4《兰兰过桥》是一篇科普文,文章写了身为桥梁工程师的爷爷为兰兰介绍了潜水桥和塑料桥两种新型桥梁,让我们了解了迅速发展的科技在现代化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本课第一课时以识字教学为主,突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如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再把这些生字放到长句子中去,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巩固这些生字,并读通句子。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上,我同样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在学习两座桥的特点时,我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桥所在的段落,然后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当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后,我问学生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继而指导学生的朗读。同时我也注重情境的创设,如在感悟潜水桥的神奇时,我让学生想象,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兰兰,站在潜水桥里你的感觉怎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好第四自然段。
最后,我还设计了当“小小解说员”这一环节,让学生上讲台来介绍潜水桥和塑料桥。一来可以帮助学生复述课文,进一步感受两种桥的特点;二来可以锻炼学生胆量,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过坐在下面的.学生倾听习惯不好,动来动去的,显得有些浮躁。另外,我还让学生拓展想象未来桥的样子。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在他们的心里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未来之桥,但愿他们的未来之桥都能实现!
《兰兰过桥》教学反思5《兰兰过桥》是一篇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常识性课文,通过写兰兰和爷爷参观潜水桥,过塑料桥的事,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实用的塑料桥。让我们了解了迅速发展的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反思本课第二课时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
一、注重词语积累和运用
在复习的环节,我设计了让先复习词语,通过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巩固了生字词语的读音,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训练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二、重视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
在学习两座桥的特点时,我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桥所的段落,然后在小组内说说喜欢桥的原因,可以运用文中的句子来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这时老师就引导孩子找出句子读,读后说说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继而指导朗读。学生能读出兰兰走在潜水桥上惊奇的语气。
三、学会质疑,大胆质疑
在学完课文后,我设计了质疑环节,让学生想想学了课文后,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意图是想培养学生从小爱动脑思考,敢提问题的习惯。
四、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学生在学了课文后,学生很有与人交流的欲望,很想自己也来设计自己人心中的`桥,这时我让学生与同学交流自己心目中的桥,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桥,要汇报时,老师以鼓励、肯定为主,鼓励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不明白或有疑问可提问,老师适当引导学生评价,在这个环节旨在激发学生想象思维,并进行说话训练。
本课的不足之处质疑环节引导不到位,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着边际。
《兰兰过桥》教学反思6《兰兰过桥》是一篇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知识性课文,一拿到课文,我真觉得有些不知所措,翻看许多资料后依然没有什么启发。所以,第一次试教后我自己也觉得非常糟糕。一年级的课文上得如此无趣乏味,的确是个大问题。认识了问题的所在,并在包校长、胡老师、夏老师以及赵老师的帮助下,我对教案进行了两次修改,在今天的课堂上做了一个完整的呈现。短短两天的磨课时间,我觉得自己成长了不少。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主要是紧紧抓住一年级小朋友的特点,充分地联系生活实际,体现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
片段一:
师:潜水桥是一座怎么样的桥呢?请小朋友们自己去读一读这两句话,试着用这个句子说一说。
课件出示描写潜水桥的前两句话以及句式:潜水桥是一座xx的桥。
生1:潜水桥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
师:真棒,你把这句话说得这么完整。平时我们看到的桥都是架在哪里的?(水面上)
师:是呀,可潜水桥竟然是架在水里面的,太不可思议了!(板书:水里)
生2:潜水桥是用玻璃砖做的。(板书:玻璃砖)
师:是呀,那玻璃在你们的印象中是怎么样的?
生:玻璃可以从里面看到外面。
师:可以从里面看到外面是因为(生接:玻璃是透明的)师相机板书:透明。
师:真不错!玻璃还是怎么样的?
生:一掉下去就破了。 ……此处隐藏3380个字……优点。在这里只要学生讲得有道理,并能通过自己找到的文字来支持自己的看法,我就表示支持了。
最后我还设计拓展,说说你心中未来的桥是怎样的,如果你是桥梁专家,你会怎样来设计这座桥呢?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
《兰兰过桥》教学反思1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读课文。
⑴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3遍。
⑵ 用“○”圈出本课中需掌握的`字,用“—”标出本课需认识的字,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⑶ 思考:爷爷带兰兰过了几座桥?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样子。
《兰兰过桥》教学反思12:多媒体的`演示使孩子们大开眼界。让他们感知了迅速发展的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感受到科学的奇妙。激发着孩子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兰兰过桥》教学反思13《兰兰过桥》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课文又是一篇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知识性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实用的塑料桥,通过这二座桥反映出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何引领一年级的孩子学习这样的课文成了我思考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课文,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会犯难,要正确流利的读完课文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引导孩子做充分的预习。采用了同桌之间每人读一段、小组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多遍朗读。
在初读的基础上,我教学时引导孩子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先让孩子找到兰兰过了哪几座桥?再引导孩子自己读课文,看看哪几段是写兰兰过潜水桥?哪几段是写兰兰过塑料桥?接着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进行练读,这样学生才能很快地抓住桥的特点来学习课文。我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抓住重点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通过反复朗读,欣赏图片感受,实物展示,学生对于桥的特点是比较明确的。另外设计了造句、设计未来的桥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朗读训练,对于理解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
通过教学可以感觉到,整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情。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和意识。在朗读感悟中通过多种方式积累词语,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乐于学习,乐于参与。整堂课下来,我觉得学生对于有关科学的课文总是显得很感兴趣,所以我请学生们课后想想“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呢?”学生们显得比较兴奋。我想在每一位同学心中一定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未来之桥。也希望学生的创新欲望在学习中得到保护和发展。
但是从课堂中表现出来一些问题,需要重视:
(1)学生的朗读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有的'学生朗读做到了正确流利,但是感情朗读还不太到位;有的学生还把握不好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领悟到的感情,模仿他人的较多,而自己的体会感悟的表现较少等。
(2)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需要加强。有的学生光顾表现自己而举手,根本没听老师的提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造成站起来什么都不会,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讲的情绪。
(3)学生还是缺乏训练,发言声音普遍太小,这是一种胆怯的表现,也是一种很不好的说话习惯。
(4)细节部分的教学需要加强,那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桥越来越先进。
以上几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注意,把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兰兰过桥》教学反思14《兰兰过桥》是一篇科幻故事,向我们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实用的塑料桥,通过这两座桥反映出科技的飞速发展。课文给学生新奇的想象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这一课文章虽然较长,但这样科普性的课文,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因而常常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课本,让语文课变了味。因此我采取了解通过让学生找一找这两种桥的特点,然后通过课文当中的一些句子来体会的方法进行教学。要使学生能充分地朗读,必须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进行练读,这样学生才能很快地抓住桥的特点来学习课文。我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抓住重点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通过反复朗读,欣赏图片感受,实物展示,学生对于桥的`特点是比较明确的。
文章前四自然段文字向我们介绍了潜水桥,我先请学生找句子,然后将其概括成词语,总结了这座桥的特点。同时又让他们展开想象,探索这座桥其中包含着的科学,感受科学的神奇。在这里,潜水桥不仅仅起到了桥本身具有的交通功能,更增添了让人欣赏水中世界的乐趣。所以,我请学生说说当自己身在河底看着这些景象时,你的心中是什么样的想法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去尝试体验潜水桥所具有的独特之处带我们的乐趣,同时也感受到了这种加入了科学技术的桥梁真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第二座塑料桥我也是采用找特点的方法来学习,但对这座桥的描写显示出来的特点就比较多。所以学生们找得很细也很多,主要通过理解概括出“轻巧、方便、软、小巧、平稳”等多种优点。在这里只要学生讲得有道理,并能通过自己找到的文字来支持自己的看法,我就表示支持了。
最后我还设计了造句、当“小小解说员”和设计未来的桥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朗读训练,对于理解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我想每一位孩子心中都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未来之桥。也希望学生的创新欲望在学习中得到保护和发展。
《兰兰过桥》教学反思15《兰兰过桥》这一课文章较长,要使学生能充分地朗读,必须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进行练读,这样学生才能很快地抓住桥的特点来学习课文。我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抓住重点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通过反复朗读,欣赏图片感受,实物展示,学生对于桥的特点是比较明确的。另外设计了造句、当“小小解说员”和设计未来的桥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朗读训练,对于理解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
通过教学可以感觉到,整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情。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和意识。在朗读感悟中通过多种方式积累词语,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乐于学习,乐于参与。
但是从课堂中表现出来一些问题,需要重视。
1、学生的朗读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有的学生朗读做到了正确流利,但是感情朗读还不太到位;有的学生还把握不好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领悟到的感情,模仿他人的较多,而自己的体会感悟的表现较少等。
2、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需要加强。有的学生光顾表现自己而举手,根本没听老师的提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造成站起来什么都不会,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讲的情绪。
3、学生还是缺乏训练,发言声音普遍太小,这是一种胆怯的表现,也是一种很不好的说话习惯。
4、本人自己的调控能力、应变能力都应该继续加强,过渡语言、评价语言都比较贫乏,缺乏对学生的激励。以上几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注意,把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