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育随笔

时间:2025-07-28 17:24:08
幼儿音乐教育随笔

幼儿音乐教育随笔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想要学习写随笔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音乐教育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音乐教育随笔1

《苹果歌》是小班的一个音乐活动,歌词形象生动,旋律简单上口,表演性很强。在活动中充分挖掘它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学得生动有趣,并获得更多的发展。我参照课程教案结合小三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一些活动环节和细节进行了修改,活动开展的很顺利,但是在此我还是要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环节一:活动导入。随着音乐伴奏进入活动室”。孩子们随着音乐开着火车进入活动室,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和新鲜感,在音乐的伴随下,孩子们很快进入了状态。“环节二:有节奏地学念歌词”。借助图片、动作的帮助孩子们很快理解熟悉了歌曲内容。从活动的实施中,我观察到宝宝不但学说了歌词,而且在描述苹果多少中,理解了1和许多等,各领域内容整合得比较自然。“环节三:学唱歌曲”。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对小班孩子来说简单、易懂、易唱,在配上了相应的'动作幼儿很快就唱会了歌曲。“环节四:鼓励宝宝进行创编歌曲”。创编歌曲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演唱的趣味性,丰富宝宝关于水果的知识,初步积累改编歌词演唱的经验。第一次我是引导的,第二次,宝贝想水果,我就在黑板上画下水果,提问:这个水果宝宝是长在哪里的?什么颜色的?连起来唱一唱,出乎我意料的是孩子们的表现很不错,都能完整的唱下来,尤其是唱到紫葡萄,冯逸涵还说是“一串一串摘下来。”唱到绿西瓜的时候,俞洁还说是“地上许多绿西瓜。”真的很不错,创编的很成功。

整个活动层次递进,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这个音乐活动也能让幼儿很快了的进入情境当中,让教学活动富于很强的生命力,发现很多乐趣,并不是一味的唱歌,而是韵律与歌唱结合,歌声与创编融合,创编与生活一体的快乐音乐课堂。

幼儿音乐教育随笔2

提高幼儿音乐素质,节奏感的培养是一个重要内容。早在1900年,瑞士的达尔克洛兹提出了《体态律动学说》,此学说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通过节奏向学生传授音乐、语言、舞蹈和表演,使他们表现音乐既有即兴性,又有独造性。德国卡尔·奥尔夫吸取《体态运动学》的精髓,提出节奏第一,音乐与动作结合的观点创建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怎样把《体态律动学》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同我们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相结合,从节奏感培养入手,提高幼儿音乐素质,我在小班的音乐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培养幼儿听的兴趣,养成听节奏的习惯

孩子刚一入园,听音乐的水平不大一样。当听到我弹琴,有的孩子就围在琴的周围哼唱或自由舞蹈;有的孩子边玩玩具边听;有的孩子先看看我,认为与自己无关就接着去玩;有的孩子叫喊着、笑闹着,好像根本没感到音乐的存在。根据幼儿发展水平,我决定从听音乐做走、跑、立、停等动作开始,培养幼儿听音兴趣和习惯。首先,我和他们一起做《听着鼓声走》的游戏,我要求幼儿,我敲一下鼓你就走一步,当鼓声消失,谁也不能动。

游戏开始时,我站在孩子中间,我边敲边带动孩子们一起走,慢慢地我在一旁完全用鼓声指挥孩子们走,鼓声也由慢变快,当孩子们感到鼓声急促到来不急走时,就自由地跑起来。当幼儿有了初步的音乐延续与终止及快慢感受后,我把《听鼓声走》换成《听音乐走》,这时,我给孩子听了许多节奏明快的进行曲和一些表现动物形象的小乐曲等。我请孩子们根据音乐变化和自己的想象自由地做动作,这一阶段开展了如《小鸟飞》、《谁来了》、《喂鸡》、《下雨了》等听音游戏,吸引了孩子。在这些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幼儿音乐感受力不断提高,对活动的兴趣也日益浓厚,想用动作等方式表现音乐的欲望逐步开始强烈。当幼儿发现音乐中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乐趣,他们就学会了自觉地倾听音乐并感受音乐的节奏。

二、培养幼儿感受与表现节奏的快慢

经过前一阶段训练,一些感受力强的幼儿能够体会到节奏快慢的不同,可是,一些乐感较差的幼儿随着音乐快慢走总是不合拍,针对幼儿具体情况,我组织了一次音乐活动《大鞋小鞋》活动,目的是感受音乐快慢,学会听音乐快走慢走。活动中,我请幼儿穿着爸爸的大拖鞋走,孩子们拖拉着大拖鞋当然走不快。我给幼儿放慢的音乐,孩子们缓慢的行走节奏很自然地与他们听到的音乐节奏统一起来。接着,我请幼儿把娃娃的小鞋套在手指上,随快的音乐“快走”。活动后,我趁热打铁,和孩子们玩《开汽车》、《快跑和慢走》、《学样》等节奏游戏。通过游戏,他们慢慢懂得,像跑一样的节奏快,像散步一样的节奏慢,像火车慢慢停下来的节奏是渐慢的,像火车慢慢开动起来的'节奏是渐快的。游戏中,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的快慢变化,提高了幼儿感知节奏的质量,同时发展了脑与身体之间的协调能力,使幼儿动作的韵律性增强。从而发展了幼儿节奏感受力与表现力。

三、培养幼儿感受与表现音乐节奏的强弱

幼儿对声音大小的感觉,都有许多生活经历。例:我带孩子们去赶海,在离海很远的地方,我问:“小朋友,你们仔细听,你能听见什么声音?”答:“海浪的声音。”我又问:“你听到的声音大吗?我们怎样做声音会越来越大?”答:“我们往海边走,声音就会越来越大。”我接着问:“你在哪里听到过这种越来越大的声音呢?”王梦雪说:“我在家听见我爸爸上楼梯的声音就是这样越来越大。”张先农说:“我听录音机的时候,离录音机越近声音越大。”张小龙说:“录音机有个管声音大小的钮,往右拨声音就变大了。”胡馨说:“那天,飞机从幼儿园顶上飞过的时候,我听见飞机的声音越来越大,后来飞机飞走了,声音就越来越小了。”许多幼儿发言后,我和孩子们总结出:越来越大的声音叫渐强,越来越小的声音叫渐弱。生活中还有许多声音从开始到结束大小不变,有的声音是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幼儿能辨别节奏强弱变化后,我启发幼儿用拍手的方法表现各种有强弱变化的声音。

尽管孩子们都能准确表现,但对强弱变化的认识和表现还很不够。这时,我便开始训练幼儿根据特定信号通过动作、泥工、绘画等方式表现节奏强弱。我出示五个一个比一个大的蓝色方形积木,请幼儿观察后,启发他们:“你能用拍手的方法表现出,这一排一个比一个大的玩具吗?”胡馨、刘婉茹等一些能力强的幼儿马上就准确地拍出了五个渐强音。一些胡乱拍手的幼儿听到这种渐强音便开始模仿。当我请孩子们集体拍一遍时,我高兴地听到全班幼儿准确的拍手声,我表扬孩子们真能干,把这五个玩具的大小表现得很清楚。梁赫说:“胡老师,其实我不拍手也能把这五个玩具的大小表现出来。”孩子们的目光立刻凝聚到梁赫的脸上,我微笑着说:“那请你表演给大家看看吧。”“咚咚咚咚咚”只听见他的脚结实地踏在地板上,我和小朋友热烈地为他鼓掌,接下来,就听见吕成龙拍肩,金泰敲桌子等。孩子们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在幼儿表现实物的基础上,我把实物换成图片,后来又换成音乐符号 ……此处隐藏8554个字……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这是“想象互动”。

3、简单线条,辅助提高。

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由于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日常活动渗透,让幼儿多倾听,多哼唱,多模仿。在不知不觉中体会歌曲的情感。有些歌曲中的附点是孩子们难掌握的地方,我就用—表示前半部的3/2拍,二表示后半部的1/2拍。孩子们一下就明白了,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4、辅助绘画,大胆创编。

美术和音乐本是艺术教育的两个领域,他们有共同的目标,会带给幼儿美感和愉悦,我将绘画活动与歌唱活动结合互动。在《小树叶》这首歌曲中,我引导孩子们先利用树叶进行绘画创作,再将自己的作品创编成歌词,创编出“我看像——”的乐句,将美术与音乐融合一起。当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歌词,相互传唱时,喜悦与兴奋溢于言表。这是绘画与歌唱的“互动”。

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互动的歌唱活动,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歌唱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幼儿音乐教育随笔9

如何上好一堂音乐活动,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幼儿音乐教育观。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音乐学与幼儿教育学相互交融的产物。它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其次,要明确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在选材上还是形式上都要考虑到幼儿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幼儿原初的兴趣走向持续、走向长久。除此之外,重视幼儿感受、表现以及创造等音乐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教育教学中,还要指导孩子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利用音乐的教育特点,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

如何设计和指导音乐教育活动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掌握好幼儿园音乐教育设计和指导的方法。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分清活动的类型,是歌唱活动还是韵律活动,是节奏乐活动还是音乐欣赏活动。然后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材,设计活动的环节。不同的活动类型,所要注意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在歌唱活动中我们主要是为更多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参与歌唱活动的机会。在韵律活动中,就要重视幼儿基本动作练习,处理好启发性教与创造性学得关系,在教学中老师要精讲,幼儿要多练,老师提供给幼儿良好的示范,还要加强个别幼儿的辅导。在节奏乐的活动中,要注重幼儿常规的培养,全面开放打击乐器,力求演奏音色的优美动听。在欣赏活动中,在选择音乐作品方面很重要,选择的音乐作品要形象生动。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还要善于发觉问题,解决问题。

幼儿园音乐教育是挖掘和发展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表达能力,继而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幼儿感知和体验音乐的魅力,获得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幼儿音乐教育随笔10

音乐是门听觉艺术,幼儿对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等抽象概念是不理解的,只有把音乐融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幼儿才能轻松愉快的学习,音乐是一门表演艺术,要使幼儿感受各种表演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它必须让幼儿在实践中直接体现,感知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音色。

幼儿时期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对我们小班的幼儿来讲,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尤为重要的,所以在这个学期中,我围绕了如何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努力的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舒适、优美的环境中愉快的、积极的参加音乐的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早期的艺术熏陶培养,如何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在音乐欣赏中,激发幼儿的兴趣

它能使人快乐,也能安抚人的心灵,如何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首先得选择好的音乐,让幼儿来听,在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教室里总能听到一些节奏感明显,旋律优美的曲子,让幼儿在一日的活动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在他们进行游戏时,我会放一些轻快的音乐,让幼儿感受活动时特别快乐,在他们午餐时,我会播放一些较为舒畅的音乐,让幼儿愉快的进餐,在优美、安静的摇篮曲的陪伴下,他们会很自然的进入甜美的梦乡。这些都是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其次,要让幼儿了解音乐美的因素。例如:在欣赏《森林音乐家》的过程中,这是一首经过缩短后的欣赏音乐,边欣赏小朋友们便会跟老师一起跟着音乐,用各种不同模仿动作表演各种动物,而且非常愉快,了解音乐的优美、舒缓的性质。其实在听的过程中,幼儿已经投入到这音乐中去了,被音乐所吸引、感染。并对这音乐有了大概的了解,这些对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二、在音乐教学中引起幼儿的兴趣

在小班的音乐教学中,一些抽象的音乐知识对幼儿来说好象在听一些故事,只知其表不知其内,如何使一些枯燥无味的音乐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让幼儿易懂易记,我经常以一些小故事来引导他们。比如:在进行音阶的练习时,我会先让幼儿听故事,在很远的地方有一座漂亮的房子,房子前有一排台阶,有一只小花猫经常去玩,着台阶很奇妙,共有七步,每踩一步都会发出一个好听的声音,那就是xx,上到顶上的时候,小花猫觉得很有趣,又从上面走下来,小花猫会用这些声音唱歌,所以小花猫特别喜欢,从低到高,再从上面下来。讲完故事后,我让幼儿扮演小花猫上下楼梯,从低到高,从高到低,让他们在富有情趣的练习中逐渐掌握不同的音乐,依照这样的思路,每当碰到新的难懂的乐理知识时,我都会编出一些比喻恰当的故事,让幼儿容易接受,而且他们也会感到这样的学习音乐很有兴趣,既可以学小花猫上下楼梯,又可以学到新的知识。

三、在音乐游戏中,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在小班的音乐教学中,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所以他们比较适合在音乐游戏中来学习音乐,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就接触到了音乐游戏。例如:我们在学习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的过程中,我先让幼儿自由欣赏音乐,在幼儿熟悉后,我们就学习《拉个圆圈走走》的歌曲,然后就根据歌词,我们玩了拉个圆圈走走的音乐游戏,让他们自己找朋友、伙伴随着音乐节奏跑跑、跳跳,这些对幼儿学习这首歌,帮助幼儿记忆歌曲中的歌词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幼儿的兴趣也很高。

在这一个学期的培养中,大部分幼儿已经会很高兴的跟着老师学唱歌,听音乐做动作,有时候会很安静的坐在那儿听听音乐等,这些都可以表明幼儿已经对音乐产生了最初的兴趣,但这只是一个开始,离幼儿能陶醉于音乐,理解音乐还差很远,我只有在此基础上,更加努力的工作,使幼儿在音乐这条艺术道路上茁壮成长。

《幼儿音乐教育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