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的随笔1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的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的随笔1(一):走出"反思"的误区
我常听很多教师说:我在教案上写了很多反思。而对于自己在课堂教学、教育活动等方面进行反思的情况几乎没有,我就在想,是不是大家对"反思"的理解很是浅薄,甚至是误解,需要澄清。
有人说:"反思就是苦思冥想。"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考,是对自己的思考,对自己行为的思考,并且期望能够引起行为的变化,而不是局限在纯粹的思考层面。
还有人说:"反思就是要自己独立的进行思考。"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需要自己独立的学习和发展,更强调自己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但是教师之间的合作研讨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反思需要教师个体的独立思考,同样也需要群体之间的交流思考。
更是有人说:"反思就是自己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不需要在进行学习理论了。"是啊,反思就需要我们从教学实践中寻找问题,但是反思和学习理论并不是矛盾的,从我的经历来看,理论的学习可以给我们每一个教师提供反思的新视角。反思替代不了学习,反思和学习相互补充完善于发展。反思为学习提供了学习的需要,学习为反思提供了多种视角,因此我们的反思才会变得丰富多彩。
很多人把反思局限在教学领域,这样很可能使教师的反思走向僵化走向形式,从而缺乏真正的批判。我认为反思应该深入到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考方式,从表面走向实质,彻底的改变教师的一切。
(二):学生为什么不说话了
曾几何时我满怀激情登上这神圣的三尺讲台,看着下面一双双透亮天真的眼睛,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只是一股脑的全部告诉他们。可是事情并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等一节节课堂教学成为你生活的节奏、习惯以后,自己的热情在被无情的岁月消磨。不知什么时候起,面对学生脾气渐长,尤其是在学生无从应答、答非所问时更是火冒三丈,渐渐的学生学乖了,课堂上在没有林立的小手,很少有洪亮的声音。现在很多教师一起交流时总是说:我的学生都是"哑巴",会回答也不举手,不会回答也不举手。为什么大家都有这样的困惑呢?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做法谈一些体会,共勉。
一、尽量不要让学生遗憾。
课堂教学就是通过一个个问题展开实现目标的,问题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面对几十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的针对不同学生的提问就至关重要。实践中我总是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学习比较差的学生,把较难的问题留给中等生,对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创新性的问题留给优等生,这样各得其所,不给学生造成遗憾或是尴尬。这样做解决了大多数学生的担忧。但是这样的提问方法对所有的学生来说,尤其是中下等生是不公平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到学生之间的谈话:
"那个问题太简单了,老师怎么就不提问我呢?偏偏给我了一个难题,老师就是偏心眼。"
"那个问题老师夸她有创新,其实我虽然学习成绩没有他好,我觉得我的想法也和他差不多,可是老师就是不给我说话的机会。"
我想,学生的说法并没有错,难道在某一个问题上也许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何必拘泥于定势思维。有了这样的想法我就马上在课堂上实践了,面对同样的问题我这样问:
"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对于刚才的回答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这样的提问给了其他同学表现自我的相同机会,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我开始关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的设计、呈现、预设、生成等一个个细节,尽可能的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尽可能不让每一个学生遗憾。在我的课堂中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是均等的,绝不会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
二、学生应该受到尊重。
面对许许多多老师的困惑,我常常这样对他们说:"教学中的任何问题都是教师的问题,学生是没有错误的,如果你一定要‘归罪’于学生,那只是你找到了一个发泄情绪的借口而已。"
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以及个人性格、学习经历的差异,在课堂上的表现就各不相同,也正是如此而课堂才多姿多彩,也正是如此课堂才需要每一位教师用一生的时间挑战。我们要尊重课堂中的人、事、物,尤其是这些鲜活的生命更值得我们教师去尊重,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是平等的,具有相同的人格。但是很多的教师还没有彻底的角色转换,还是凌驾于课堂之上,主宰着课堂的一切,对学生颐指气使。回答问题是教学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面对学生回答不出抑或答非所问,教师常常语出惊人,"笨蛋!""别人能回答下来,你怎么就不行呢?"……指责、挖苦接踵而至。就这样教师一次次挫伤着学生积极回答的信心,慢慢的学生就干脆不举手了,因为谁也不能预料到自己回答以后会有怎样的后果,何必自取其辱。
"让学生体面的做下去。"这是我深刻反思自己教育行为以后对自己所说的一句话,而且我也相信这句话将伴随我走过一生。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我们都要认可,哪怕就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是一个简短的词语;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我们要有包容的胸怀,指出错误的'同时尽量从其他方面找到值得表扬的东西加以肯定;当学生缄默不语时,我们更要等待并加以关心,给予额外的引导,尽量让他回答出哪怕一点点;当学生答非所问,我们也要充分运用教育智慧化解危局;……学生能够感受到你的关心,会感激你的支持,感恩你的包容。他们在这种和谐包容乃至被尊重的氛围中,自我表现的欲望会被无限的放大,课堂中不再有担心与惧怕,不再有沉默与对抗。
三、学生需要教师的等待。
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冬去春来需要等待……世界有太多的事情是需要等待的,学生的转变也需要等待。学生转变需要教师的首先转变,当教师转变时学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不同的人适应时间长短不同,因此我们要等待。很多时候学生对教师的突然转变充满怀疑,他会慢慢的观察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态度,推测自己会受到怎样的对待。这时我们更需要耐心与等待,用"坚持"来面对学生的等待,最终学生会相信我们的。
等待的过程是一种酿酝,一种孕育,虽然饱受煎熬,但是当课堂充满激情不再沉默时你就会体验到快乐。这不仅是一个教学的成功,更是我们在不断的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我要说教育需要教师用心,更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砺,不断成长,不断创造!
教育的随笔2时光荏苒,在一个新的校园里,我不是班主任,也不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育者,跟那些前辈相比,我的教学故事没有那么多感天泣地的故事情节,但是也有印象深刻和意味深长的故事 ……此处隐藏11454个字……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3.逻辑-数理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4.视觉-空间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藉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智力在画家、雕刻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和军事战略家的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5.身体-动觉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这种智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6.自知-自省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这种智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7.交往-交流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作出适宜反应的能力。这种智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由此可见,我们的孩子并非无材,而是他们的材被小学到高中的模式化教育所扼杀,所泯灭。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是发现孩子独特才能的“伯乐”,也应该是孩子成长的策划大师,发现他们的长处,放大他们的优点,打造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一名别人无法替代的人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在某方面取得的成绩,往往会成为他重拾自信,努力奋进的动力。
以上是我对高中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提出的一些看法,希望对高中的家长们有一些帮助
教育的随笔14这个学期的课程已经结束了,我回想这一年来的教学效果,不仅孩子们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我也在孩子们身上读懂、学会了很多。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学会了倾听。过去,面对吵吵闹闹的孩子,以及孩子们没完没了的告状,我总是简单地说:“我知道了。”直到有一次,角色互换了,我才领悟到我的不恰当,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不耐心。有一节课,导入部分是猜谜,谜面部分还没说完,一位小朋友就得意洋洋地说:“我早就知道了。”虽然他表现了自己的聪明,但他的不礼貌,不尊重别人,却让我心里不好受。
由此及彼,我检讨了自己,试着改变,学会倾听,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小朋友编故事、讲故事时,我总要说:“后来呢?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后来怎么样啦?”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表现的非常出色,逐步树立了对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信心。
我想,每一个孩子都像一颗小草,每棵小草上都有露珠,在太阳底下,每颗露珠都会发光。
小班教育随笔3
每次画画的时候,总有几个孩子不喜欢画画。有一次,我刚一走进活动室,就听到一群孩子围在一齐大声地说:“哇塞!好漂亮呀!”“对呀,真好看!”。何事让他们如此兴奋,我有些纳闷。走到跟前一看,原先他们正忙着往小桌子上贴图呢!
我蹲下来,仔细瞧,小桌子上花花绿绿的,到底贴上了什么?我还没来得及问孩子,几个孩子就争先恐后地告诉我:“教师,这是用纸剪的花,它可漂亮了,这是我画的小兔子……。”他们的知识还真丰富。
孩子就是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没想到孩子们如此喜欢贴图,看来,孩子们所喜欢玩的东西,必须有它的理由和道理。今节活动正好是美术课,随机教育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何不抓住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呢!
于是我大胆设想,对孩子们说:“你们觉得贴图这么好玩,都很喜欢它,那我们来比赛好吗?看谁想出的花样最多,就奖励他小红花,教师期待你们更好的表现。”孩子们一听,更来劲了。
我发现最不爱画画的玲玲也快速的`粘贴起来。我不仅仅让孩子们把纸粘贴在纸上,并且我还准备了鸡蛋皮、饮料瓶、糖纸等废旧材料。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才料,来用涂好的纸片在上头粘。不一会粘完画的幼儿快速的来到我的身边让我欣赏他的作品。轻轻高兴地说:“教师,快看我的苹果花”,真的,我仔细一看,还真像。我赶紧表扬他:“轻轻,你真棒!”这时玲玲跑来说:“快看我用鸡蛋皮做的小孩脸”,小静嚷嚷着看他用饮料瓶做的大树,婷婷让我看他的蝴蝶花,并且孩子们一个个的比着,孩子们看到自我独出心裁的作品,心里那股自豪劲甭提了。
与此同时,我没忘记提醒他们:小椅子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惜它、保护它,要坚持它的干净、整洁,此刻活动室里成了美的乐园、想象的海洋。
教育的随笔15一天在晨间谈话的时候,我问小朋友们:“两天不见了,你们最想谁啊?”我本以为他们会说最想老师了,但是他们大都却说:“我最想郑以乐了。”我表示很悲哀地问道:“难道你们都不想我的吗?”“老师,我最想你了。”唐嘉琪立刻接道。“我也想你的。”此时一个接一个的声音响起。“真的吗?我也很想你们的。”我说。之后,我又问道:“那这个假期,爸爸妈妈有没有带你们去哪里玩了吗?”“我去了大润发。”“我去台湾风情园。”“我去了……”我笑着说:“那你们都去那里玩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啊?一个一个说啊。高唐俊雨,你来说说看。”“我去玩了……”这是一个很开心也很搞笑的一次晨间谈话。
本以为两天不见,小朋友们上课也会比以前乖一点的,但是没想到啊,我才刚开始上课,下面有好些个小朋友都在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话。于是,我走过去轻轻摸了摸这些个小朋友的头,意思是让他们专心上课。但是没过多久,他们又开始讲起了话来。这次,我再也忍不住地说:“在讲什么啦?两天没有见了,有好多话想跟旁边的小朋友讲是哇啦?但是此刻是上课的时候,等会下课了,你们再跟旁边的小朋友讲好不好啊?其实我也有很多话想跟你们说,但是我忍住了等到下课再跟你们讲。”接下来,我又继续上课了。在这两天中,每次上课都这样,小朋友都还处在放假的兴奋中,上课总喜欢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好象就有说不完的话似的`。应对这样的状况,我不能放纵,要让他们认识到,此刻已经上学了,不再是放假的时候了,上课也就应有上课的样貌,不能随随便便讲话了,讲话要举手,老师允许了,才能够说话。所以,应对讲话厉害的几位小朋友,我让他们站了起来,先站个十分钟,然后,让他自己认识到上课的时候是不能够随便讲话的,最后让他当着全班小朋友的应对我做了一个保证:“以后我上课再也不随便讲话,想要讲话先举手,上课认真听老师说……”
对于大班的孩子,我们试着让他们学会自己意识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不能一味地任由他们或者严厉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