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随笔

时间:2025-08-05 21:42:33
教师教育随笔14篇

教师教育随笔14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想要更多的了解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教育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教育随笔 篇1

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集中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中。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如同一道不可缺少“作料”。

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的某些行为的赞美、感叹、一句体贴的话语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情绪的影响;而学生的这种情绪又可以作用于教师。从而产生情感作用,增强教师的积极情绪。

在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语、一种姿态,学生都能够心领神会,从中得到暗示,得到温暖和鼓励,而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也能通过细致观察学生的异常表现。如,面部表情、语言表述、举止行为等,较好地判断学生的情绪状态。

如果教师善于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轻率地判断他们是“朽木不可雕也”。因而采取不闻不问、厌恶、挖苦、嘲讽甚至体罚的手段对待他们,就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是对教师抱有成见痛恨老师,或是破罐子破摔。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显得紧张,而且相互对立的情绪也会日益恶化。

师生之间的情感在于不断交流,才能使心理距离越来越近,感情越来越融洽,才会达到感情共鸣,使感情不断地升华。

一个没有强烈的事业心,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感,没有工作积极性,没有对学生真挚的爱的教师,就很难了解学生的情感,就无法叩开学生的心扉,就难以启迪学生的智慧。

因此说,教育离不开情感,没有情感谈不上教育,更谈不上成功教育。

  教师教育随笔 篇2

教师节这天,我一进教室,就发现老师的桌子上放着几张好看的贺卡,我看着那么优美的画面,读着那温馨的话语,我陶醉在完美的祝福中。

孩子们也纷纷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嚷开了:“老师,这张漂亮吧,这张是我送给你的教师节礼物,我让妈妈去给我买的。”田庆文说:“这张是我送给你的,还带着音乐呢。”其他小朋友也之后说:“回家后,我也让妈妈买张更好看的送给你。”听着听着,我心中逐渐沉重起来,这天,送祝福卡开了个头,明天、后天会更多,一张比一张精致,一张比一张昂贵,这样比下去,会给孩子们的心灵留下什么呢?这小小的祝福卡,学问还真不小呢,有必要认真地对待。

我正想着教育对策,随手触摸到一个用纸粘的小信封,里面的卡片上画着一个穿花裙子的小女孩在跳舞,红彤彤的太阳照着她,周围开满了鲜花,贺卡的右下脚歪歪斜斜地写着:“佳琦祝老师节日快乐。”

这张卡是佳琦自我亲手制作的,虽然卡片薄薄的、软软的,我却深深感到这张贺卡的份量。这个文静内向的小女孩,此刻却能用自制的贺卡表达自我的情绪,把心中最好的祝福送给老师。我想何不趁此机会给孩子们上一堂教育课呢。

“孩子们,老师十分感谢你们的爸爸妈妈,但是老师更喜欢佳琦的贺卡,因为这是她自我制作的,用自我完美的心来表达对老师的爱,这才是给老师最好的教师节礼物呢。”孩子们听我这么一说,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佳琦,我环视了一下,之后说:“这天的手工课老师教你们制作贺卡,把你们心中的完美祝愿都画出来好吗?”

孩子们高兴地说:“好,我们也来自我制作。”于是,我把区角中准备的所需材料拿出来,让孩子们自我去设计贺卡,看到孩子们个个都那么专心致志,用五彩的油画棒和各种材料尽情地描绘着自我的愿望和祝福……

一会儿,孩子们的杰作都完成了,每个人都显得那么满足和喜悦,我再也听不到谁的贺卡最贵最精美的话了。

  教师教育随笔 篇3

1

教育需要思想,教育需要智慧,教育需要梦想,教育需要激情,教育需要诗意,教育需要活力,教育需要坚持,教育需要坚守!

坚持教育规律,坚守教育良知!

教育作为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的特殊活动,必须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和发展。学校教育应该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失衡、幸福感匮乏、动机错位、信仰缺失等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拥有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

每天,我都在心中编制一个梦——让阳光洒满校园,让尚高成为时尚,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让教师体验教育的幸福,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我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心目中的高中校园:清新洁净,紧张有序,生机勃勃,文化浓郁;我心目中的高中校长:德才兼备,敢于担当,真抓实干,勇于创新;我心目中的高中学子:阳光乐观,自尊自信,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我心目中的高中教师:身体健康,心态阳光,团结协作,追求卓越!

2

近些年来,多次聆听魏书生、任小艾、丁榕、赵谦祥、郑杰等教育专家的报告,拜读陶行知、肖川、朱永新、郭元祥、高万祥、李希贵等教育大家的文章,受益匪浅,引发了一些思考。今以随笔的表达方式,与同伴交流,期待能与大家产生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

(一)

优秀的教师,不仅为学生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所做的一切是否有意义,做的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是否被学生接受和认可;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不是为学生做什么,而是引领学生做什么和怎样做;优秀的教师不仅有爱心,而且能把握好爱的时机和分寸;优秀的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优秀的教师尊重学生的生命,尊重学生的差异,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再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进行理性的'分析;优秀的教师既不姑息迁就学生,又不无原则的宽容学生;优秀的教师不动辄大呼小叫,那是黔驴技穷的表现;优秀的教师处理“麻烦”事件,就是教育智慧生成或闪烁之时;优秀的教师既爱事业和学生,也爱自己和家人;优秀的教师不常戚戚,而坦荡荡,心胸豁达,心态健康;------。总之,优秀的教师,有思想、有理想、有文化、有智慧、有品位、有激情、有能力。

(二)

在工作中,每天都要进行一次反思,要敢于面对自己的过失,勇于面对同事、学生、家长、社会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这是智者的心态,勇者的行为。

反思是痛苦的,但痛苦也是助人重新出发的力量。

(三)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每天都要和一群成长中的孩子打交道。如果,你不能面对这个现实,动辄与学生较劲,暴跳如雷,一味抱怨、训斥学生,那么久而久之,你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怨妇”、“怨男”,成为一个不受学生欢迎的人。结果,学生对你的“苦口婆心”、“谆谆教诲”、“呕心沥血”决不“买单”。

当我们不想或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我的想法是:面对现实,接受现实,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以健康乐观的心态面对必须面对的一切,用真心、真爱、真情润泽孩子质朴纯真的童 ……此处隐藏9335个字……个个孩子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着自身独特特点的生命个体,我们是无法定制或苛求的,我们更需要做的其实是发现——发现属于孩子的美、发现属于孩子的妙,并由此顺应他们的天性,陪伴他们成长,让孩子自己知道“我就是最棒的!”。

作为幼儿教师,我面对一个大集体,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各具特点。但不管是内向的、开朗的、腼腆的、调皮的……我都喜欢,因为用心和他们交往了,你就会发现,他们都有各自可爱的地方。有的记忆力较好,学东西很快;有的动手能力特别强,画得一手好画;有的外表腼腆,内心丰富;有的大大咧咧,乐于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有的虽然调皮,却蕴含着一份与生俱来的善良,喜欢助人为乐;有的很有主见,喜欢为集体做事……没有哪个孩子是一无是处的,因为,在你看到他的缺点的同时,你总能发现他必定有着自己的优点。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曾经是个平庸的学生;钱钟书在文学方面卓有成就,但数学成绩极为逊色……“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孩子其实都是最优秀的。就像《你生来就是要当冠军》一文中说的那样,每个生命个体都是历经了千难万险,冲破了重重阻碍,才来到这个世界的,你有什么理由不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最棒的呢!

相信孩子。当然不是简单敷衍地给他戴上一顶顶可能并不切实际的“高帽子”,违心地、虚饰地给孩子以赞美或肯定只会误导了孩子。我们要做的是在用心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真心地发现孩子的独特或可爱,由衷地表达出赞叹与欣赏,引领孩子真实地肯定自己。唯有这样,孩子才会从你真切的反馈表达中切实感受到爱与关怀,体验到成长的滋味,他会在自己一次次地被肯定之中惊讶地发现:“哇,原来我也这么棒!”“原来我可以做到的啊!”那么,这个孩子就不会出现我们所担心的胆小、怯懦、退缩等心理特征,而是会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自信、坚强、乐观、勇敢、乐于探索……记得这段话吗——如果,儿童的生活环境充满鼓励,他就有强烈的自信心。如果,儿童的生活环境充满容忍,他就学得到耐心。如果,儿童的生活环境充满赞美,他就学会欣赏别人。如果,儿童生活在被接纳的环境,他就学会爱。如果,儿童生活在肯定他的环境,他就学会去爱自己……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早在若干年前就已提出,但真正将它落到实处似乎还需要一个过程。其实,不光是家长,我们很多人仍然常常难易摆脱在教育孩子时候“求全、求满、求多”的心理,总是以自己心里的高标准来加以要求,却往往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渴望和最适合他/她的发展形式。其实,针对不同的孩子有着不一样的、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引导方法。试想,如果非得把动手能力本来就弓弓的孩子培养成大画家,或硬是要把逻辑能力不强的孩子培养成数学家……这些“宏伟”的目标能够轻易实现吗?这不是想象中花上多倍努力就能够克服重重阻碍那么简单的,一厢情愿的后果可能就是拔苗助长或干脆的南辕北辙。

相信孩子,让他/她沿着自己最合适的轨迹成长,你就不会错过本该属于他/她的春之芽、夏之花、秋之果、冬之获……也唯有这样,孩子不但会收获丰硕的果实,而且可以体味到成长途中的快乐。是谁说的“自信的女人最美丽”,那么,请相信我,拥有自信的孩子也是最可爱的!

  教师教育随笔 篇13

“尊重”、“鼓励”是转变学生思想的有效方法
  做教师的是人,当学生的也是人。教师有人格,爱面子,学生也有人格,也讲面子。因为学生的人格没有被你放在应有的位子,才没有引起你足够的重视。因此,在你看来,学生的人格可有可无。这个意识是错误的,也是妨碍你做好班主任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做教师的,特别是做班主任的老师更要从心灵深处明白这一点。这是我多年班主任工作的体会。下面就“尊重”、“鼓励”学生方面谈一个教育案例。
  我班有一位来自山东的姓孙的留级男生。该生脾气倔强,受不得批评。平时爱惹事,在班上称王称霸,绝大多数学生对他敢怒不敢言。连自己受他欺负之后也不敢向老师报告,小组长发现他没做回家作业也不敢回报老师。上课时常会发出怪叫声,学习成绩可想而知。老师批评上去连头也不抬,两眼偷偷向你翻翻,一只脚一抖一抖的,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模样酷似阿流。面对这样一位讨厌的学生,开始时实在令人头疼。起初想按常规的管理方法加上自己的“凶”实施教育。结果一、二个星期下来不见起色。我寻思着新的策略。一天午间,我正在教室里,突然被校长叫走去开班主任会议。我要是走了,教室里肯定会乱哄哄的。怎么办?一个闪亮的念头在我脑中出现————就叫孙姓的学生坐在讲台的座位上,由他来负责维护课堂纪律。就这样大胆的让他试一次。班主任会议结束,我回到教室,令我出乎意料的是教室里静悄悄,更没有人走来跑去的。我当即表扬、鼓励了他,同学们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平时一向无所谓的他,此时的脸反到变得红起来。我知道他的心灵深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撞。之后,以往的不良现象有所收敛。但是,好景不长,没几天,课堂上又发出了怪叫声,引起了大家的哄堂大笑。按惯例,我肯定会让他站起来,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出出他的丑。但我想起了他的微妙的变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下课之后让他到我的办公室,表扬了上次的优点,指出了今天这样做的不良后果,又跟他谈起了其家长的烦恼、无奈和希望等。同他进行了真正的晓之以理的交心,想不到一个“硬汉”竟然流下了眼泪,还主动说出自己也想改好的愿望。一贯受到批评的人,偶尔碰到心交的`心的时候,震撼如此之强烈。从脸红到流泪,让我看到了拯救的希望。从此以后,我有事没事和他谈谈,抓住他的闪光点在班上进行表扬,树他在同学们面前的自尊心,并关照大家不要躲他,热情的对他。一段时间下来,真的有了不小的好转:上课怪声没了,称霸现象少了,作业也开始做了。虽然他和大家比起来仍然相差很远,但他毕竟向前跨出了一大步了呀。
  死眼光看人,只会把人看死;凶狠话骂人,只会把人骂死。放下老师的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的进步,不厌其烦的交心是我做班主任工作的体会。

  教师教育随笔 篇14

小朋友的告状,在中班是最明显的时候,但是大班的小朋友也有这样的“现象”,有的时候小朋友的告状会帮助我的教学管理,但是每个时间,每个地点,每个小朋友都告状的话,老师就会有一种不耐烦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好意”。我们有个别小朋友是不会告状的,只有个别小朋友会这样做。

我们班的xx小朋友,从入园开始到现在就没有告过状,我以为他是那是种什么都不在乎的性格,但是他并不是这样的。有一天,他急匆匆的跑到办公室,对我说了一句“她欺负我”。我就用非常吃惊的表情看着他,他以为我没有听见,又在我跟前指着那位小朋友重复了一边:“老师,他欺负我。”我才意识到,哦,他在告状啊,我就装作很生气的态度对他说:“是谁啊?谁敢气我们的xx啊!”我冲出办公室问小朋友是谁欺负我们的xx啊,小朋友指着董xx说:“是她,她往孙xx的本子上画画,还撕烂了孙xx的本子。”董xx是一个有男孩性格的小女孩,我对董xx说,你自己说,你有没有这样做啊,她却用一种很委屈的眼神看着我什么都没有说,最后,我又问了几次,是的,就是她做的,我就给董xx说道理,“这样做事是不对的,”说完之后,她就很不好做意思的哭了起来,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孙xx说:“你别哭了,我们还是好朋友。”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实在是很感动啊。

《教师教育随笔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