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教师随笔精选15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教师随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教师随笔1新学期开始了,新的任务又来临了,面对着一个个幼儿们,我心里既兴奋有苦恼,兴奋的事这些幼儿们又带给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意外跟惊喜,每个幼儿在这一学期都长大了不少,毕竟上中班了嘛。
在这开学期间,家长在送幼儿进入校园时,每个幼儿的脸上都露出了笑脸,我看见有他们是多么的想上学了,心里很欣慰,但让我苦恼的事情又来了,害怕幼儿们受到伤害,害怕家长找麻烦,我心里很担忧,多想把他们一个一个的看好保护好,现在我们逐渐进入学期时期,每个幼儿也都很投入进去,看到每个幼儿在不断的进步,心里也是很自豪,面临着新的学期新的面貌,我也在不断的改善自己,让自己变得不再那么不自信,只要变得足够自信,才能不断进取,只有自己不断学习才能成长自我,幼儿们也随之健康成长,现在中班的.小朋友,自理能力也很好,吃饭,洗手,小便,穿衣服,都做得很棒,比起在小班的他们确实长进不少,甚至有的小朋友还主动帮我打扫卫生,我很高兴,新学期的幼儿让我感慨不少。
幼儿教师随笔2老师眼里有个我
大班的小孩虽然年龄不大,但调皮起来个顶个都是好手。英语课堂上,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设置了一个“智力大冲关”的环节。但是,每每到这个环节,教室里的纪律……也曾多次想过去掉这个环节,可小孩们的兴至极高。如果哪节课没进行闯关游戏,他们就会问:老师,这天为什么不闯关了?我们都想闯闯关呢!于是便又将它留了下来。这天课堂上,又到了闯关环节了,如何让未闯关的小孩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那里呢?望着他们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我忽然来了灵感,说道:“谁是好小孩,老师的眼睛里就有谁。”听到那里,小孩们立刻做好了,个性是那几个调皮蛋坐的最好。我立刻表扬了他们,想当然,我们的环节很顺利地进行了下去。之后,我又将此方法用于学前班,效果同样不错。
其实,每个小孩都愿做老师眼中的好小孩,但是由于他们的性格差异,决定了他们的不同。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及时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大班午睡
最近一段时间小孩们的午睡总让我感到头痛,这群调皮的小孩们嘻嘻哈哈、说说笑笑,一进午睡室从东跑到西,在床上打滚等。不一会儿告状声连绵不断,谁在推人,谁还没脱衣服谁又在讲话了。老师大声喊也不起效果,帮这个盖被,又帮那个,边劝说着,想让大家安静下来开始睡觉。可那几个调皮的小孩还磨磨蹭曾的。但是根据幼儿的生理、年龄特点午睡有益幼儿的身心健康。从医学保健角度分析:幼儿睡眠时,身体各部位和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利于恢复疲劳,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3倍。所以,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学习状况。
在幼儿园午睡是小孩们统一的活动,可在小孩们看来,一旦睡下了,就束缚了讲话、活动的`自由。因此,他们想方设法要在睡前说完想说的话,趁老师没看见做完自己想做的事真的,当我们感觉到小孩们太烦、太闹、太吵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理解小孩们、满足小孩们的需要。设身处地为小孩们着想一下,多释放一些时间与空间给小孩们,小孩们也会配合老师的工作。只要你用心去做了,就必须有好的收获。
而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在小孩们的一日生活中,教会他们学会知识,照顾好他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观察他们每个小孩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他们,明白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和他们做真正的好朋友,他们才会信任你,愿意把心里的话告诉你,愿意和你做各种游戏。
老师就应言行一致
我们班的幼儿,有好几个午睡习惯一向都很差。在他们睡不着或睡不好时,我都会耐心的引导他们入睡,在我的耐心说服下、如果仍然有睡不着的,我经常会说一些吓唬他们的话。如;会对他们说“此刻大家小朋友乖乖睡觉的时候你们睡不着,等小朋友们起床后,你们睡不着的继续留下来睡。”这样的话我不知说过多少遍,但是从来没有执行过。
昨日午睡时,我提前便对小孩们说,躺下去后,把小眼睛闭上,一会儿就睡着了,好多小孩都按我的提示做,也都很快就睡着了。但是维维和震震两个小朋友却怎样也睡不着,并且两人互相影响,我走过去打了几次招呼,但是仍然不见效,我便又使出老调“这会儿你们两个睡不着,待会儿小朋友们起床的时候你们就别起来了,继续留下来睡。”谁知在起床铃响起后,他两仍未把我说的话当会事,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开始穿衣服。见此情形,我觉得这话不执行看来不行了,于是便走过去严肃的对他两说:“你们两个不必穿衣服,继续留下来睡觉。”只见他们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奈之下带着哭腔对我说:“老师,让我们起床吧!我们明天必须好好睡觉。”这时,全班的小朋友都注视着他们两,我便抓住这个机会,对全班小朋友说,以后谁不好好睡觉,就象他们一样,小孩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我要乖乖睡觉的”。果然,在这天的午睡时,小孩们的表现较好。从这件小事能够看出,我们老师,不管应对再小的小孩,我的言行都就应做到一致,不然,我们说的话起不到作用。
幼儿教师随笔3“呜呜呜……妈妈,我不想回老家,不想离开老师和小朋友,我们不回老家了,好不好?”顿时活动室里哭成一片。是什么让孩子们那么伤心呢?原来是我班的桢桢因爸爸退伍不得不回河南老家,可她舍不得离开幼儿园。
记得三年前,刚来园的桢桢引起了我的关注。她总是沉默寡言,不与教师和同伴互动,一直安静地呆在角落里。我通过家访得知桢桢父母工作特别忙,每天很少有时间陪伴她,导致她较少与人交流。为此,我和桢桢妈妈进行了沟通,给了她一些意见和建议,并商定了家园共育的计划。
每天早晨来园时,其他孩子都向教师行礼问好,桢桢却躲在一边,这时我会给桢桢示范,让她模仿,只要她做了我就会表扬她;集体活动时,我会给她在集体中表现的.机会,并让她获得成功;区域活动时,我会带着她游戏,帮助她“动”起来;平时我还会让她担任值日生,给她与同伴互动的机会。
在家中,桢桢的爸爸妈妈也更多地陪伴桢桢。“读书月”活动时,我建议桢桢爸爸妈妈每天陪孩子阅读15分钟,我则每天电话家访。一段时间后,桢桢告诉我她很开心,因为爸爸妈妈每天都陪她阅读。在月末的讲故事活动中,桢桢落落大方地走上小舞台,将故事表演得惟妙惟肖。
现在桢桢已是个积极主动、热情开朗的孩子。临别时,我把帧帧三年内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影像刻录成光碟送给她。桢桢则送给我一幅画,告诉我:“老师,这是我画的。上面有园长和你,最小的那个是我自己,如果你想我了就看看这幅画。”我的鼻子一酸,眼看带了三年的孩子就要离开,我真心舍不得。桢桢抱着我始终不肯撒手,我的泪水 ……此处隐藏3644个字……我想和老师做游戏。”我的心被一种难以言状的快乐所包围,为自己的智慧,为孩子纯真的童心?我想或许更为了自己今生解不开的“恋娃情结”吧!
幼儿教师随笔11批评孩子之后,您再次关注孩子的情绪了吗?
孩子们陆续吃完饭,开始擦嘴、漱口。我则站在活动室与盥洗室中间的门口看他们漱口。带了一上午的班,口干舌燥,于是我接了杯水一边喝水一边看漱口。在我一抬头喝水的一刹那,丫丫趁我不注意,把一大杯水倒进了垃圾桶。我非常生气,和她理论,她不但不听还很倔强的跑走了,我找到她,让她靠边坐着反思,惩罚她不许玩手头玩具。她哭了,大声说:“我不倒了还不行!”总之,这次我的态度让她也很吃惊,并且真得很伤心。
下午,我不带班,看着每个孩子都很可爱。看到丫丫,我想起了上午的事,我笑着问他:“你有什么想法吗?”她笑了说没有。我知道,我的意思她其实没懂。但我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心想:不能让她这样的'心情离开幼儿园。我利用在卧室做玩具的机会,把她叫了进来想和她沟通一下,了解一下她的想法。结果她说:“我不应该往垃圾桶里倒水,您下午都跟我笑了!”我吃惊的同时,感到很高兴。她竟然没有在意我批评他的话,而是记住了我和她的一个微笑,真是谢天谢地,因为我实在不想因为这样的事情让孩子心里有阴影!
孩子做错了事,我们经常会批评孩子,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但我们要认真对待这件事,不要乱发一阵火就算了,我们的表情和态度会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心理上的。所以,每次批评完孩子以后,我们要记得给孩子释怀,不要让他们把这些事堆积在心里,时间长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没有好处。
幼儿教师随笔12一次,我们班开展区域活动。小朋友都在各活动区玩,只有宋凯在那儿趴着。我问他,为什么不去参加活动?他说不愿意玩。我对他说:“小朋友都参加活动。”他却说:“老师,我趴着行吗?”我想他是不是病了?用手摸摸他的头,不发烧。如果硬把他推到活动区,似乎违反了“尊重幼儿意愿”的原则,我该怎么办呢?
想来想去,我决定,在不违反“活动区规则”情况下,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时宋凯以大家都能接受的.理由进入到“别人的区域”。这样,既能有效地保护幼儿游戏热情,又可以发挥集体的作用,让大家想办法帮助他。于是我问宋凯:“你愿意到那儿玩啊?”他光搓手指不说话。我又问小朋友:“谁愿意请宋凯到你们那儿玩?”这时,小朋友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安静得一点声音也没有。“宋凯你到我们这儿来吧,我们欢迎你。”玩娃娃家游戏的浩轩说话了。宋凯高兴的跑过去和他们玩起来。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玩得可开心了。
我觉得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帮助他们学会调整,要做到“眼里有孩子”。
幼儿教师随笔13吃完午饭,晓韬顺手把小碗丢在桶里“咣”的一声响,我并没有很在意,只是提醒晓韬要轻轻地放。但让我吃惊的是,每个孩子吃完饭都学他的样子随手把小碗扔到桶里,那“咣咣”的声音刺痛了我的耳膜,让我意识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正当我不知所措时,乐乐拿着小碗走到我的'面前,疑惑地说;“老师,我的小碗怎么有水呀?”我灵机一动,心想:“机会来了。”我故意伤心地说:“那是小碗的泪水。”孩子们听我这么一说,呼啦一下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说;“小碗是被菜烫哭的,小碗每天给我们盛饭累哭的……”看到孩子们焦急的表情,我说:“这样吧,老师问一问,小碗为什么哭?”于是,我从桶里捡起一个小碗放在耳边听了起来。
乐乐好奇地问;“老师,小碗说为什么哭啊?”“它告诉老师刚才小朋友把它和它的小伙伴都摔疼了,还有一只小碗被摔伤了,还在伤心地哭呢,说以后不帮小朋友盛饭了。”我解释道。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怎么办呢?我们以后怎么吃饭呢?”晓韬红着脸说:“老师,你跟它们说说,我以后再也不摔它们了。”“老师,我也不摔了。”“我也不摔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着态。我高兴地说:“只要小朋友们说到做到,老师就告诉小碗,请小碗继续为我们小朋友服务。”
从此以后,孩子们饭后随便扔碗的不良习惯逐渐改正了。
幼儿教师随笔14今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在门口迎接每一位孩子的到来,春城的妈妈从远处走在,边走边跟孩子说,在幼儿园里再不听话,回家就"揍死你"!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里一震,其实在我们农村这样的话很司空见惯,大人不经意的这句话,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啊!"揍死你"这一类空洞的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因为当他说这句话时,表明他再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了。由于这说的仅仅是一句"大话",根本无法兑现(父母也不准备去兑现),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停止他的活动。
有时孩子使我们越来越气,直到非惩罚他们不可。他们所有的行为确实促使我们想揍他们,这种挑衅的行为就是他们的目的,如果我们真的揍了他们,就中了他们的`计策,帮助孩子达到了他们的报复目的。孩子在内心里说,你虽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气了,我感到满足。
打骂孩子的父母是最无能的父母。如果你不喜欢打骂孩子,只是一时气愤难以忍耐,那么打骂将宣告你的失败。如果你就是喜欢打骂孩子,那么你就是一名需要治疗的病人。
幼儿教师随笔15刚上小班时,天天每天眼里盛满了泪水,遇到一丁点儿事就会哭,脆弱得像个玻璃娃娃。
连续两个月,天天总是哭,根本没法正常参加班里的活动。经了解,天天从小都是外婆带的,从没有离开过外婆,外婆对他宠爱有加,以致天天凡事都依赖外婆,一旦离开外婆,他便无所适从。
有一天,天天爸爸通过班级QQ群与我沟通天天的情况,他显得非常沮丧,不知如何是好。天天爸爸是一名中学教师,对孩子并不是不闻不问,只是孩子一出生就由外婆带,虽然他也知道外婆的教养方式有问题,但又很无奈,想自己带孩子,又怕外婆不高兴。了解事情的缘由后,我向天天爸爸提议:可在设法改变外婆的教育观念的.同时,适当参与孩子的教育,父教不可缺失。我还向天天爸爸推荐了《养不教父之过》这本书。
一番交谈后,天天爸爸很受触动,决定先从接送孩子开始,尽量多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活动。之后,天天爸爸坚持每天站在楼梯口用鼓励的目光看着儿子走进活动室大门,我们则以热情的拥抱迎接天天。不久天天与欣欣成了好朋友。天天爸爸抓住契机,经常让欣欣和天天玩耍。从此天天来幼儿园更有动力了。天天爸爸也形成了接送孩子的习惯,在与天天的相处中慢慢走进了天天的生活,并影响着天天的成长。
这以后,天天爸爸每次都会腾出时间来参加幼儿园的“父教活动”,如给孩子带操,跟孩子玩游戏、和孩子一起做手工等。爸爸的到来无疑给天天以积极的影响。天天在活动中的状态也在一点点变化:变得积极主动,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变得越来越阳光、越来越自信了。
两年来,天天越来越有男子汉气概了,却也不失细腻,能从细小处关心别人,当身边有伙伴摔疼了或不高兴了,他会第一个去安慰,哪个同伴有困难他会第一个去帮助。
天天的变化与父亲教育的回归分不开,与家园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分不开。所以说,家园相结合的教育才算是完整的教育,才能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