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热]](https://img.jihtu.com/upload/9863.jpg)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热]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随笔,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1天越来越冷了,我们班的小朋友们都带上了厚厚的帽子,各式各样的,很是好看。他们会给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帽子跟别人的帽子有什么特别,自己的帽子是谁给买的等等。成了这几天我们班小朋友很热议的一个小话题。
不过,老师们却发现的一个现象。小朋友进教室后都知道把厚厚的外套脱掉、把帽子摘掉。但是,孩子们只知道把衣服叠整齐却把帽子随手一扔,小帽子们被扔的乱七八糟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我应该在这件事教会我的孩子们点什么呢?
我看到孩子们在玩表演游戏过家家,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给小帽子们选一位“家长”呢?让家长们精心管理他的小帽子们,锻炼一下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担当感。
经过叠衣服比赛,我选择了成振艳(女)小朋友,让她来当“帽子妈妈”,负责我们班没有放整齐的帽子们。接下来的几天里,成振艳小朋友都会早早来到教室,很自觉地来到放衣角,监督其他小朋友有没有在叠好衣服的同时把帽子放整齐。如果她觉得帽子放的.还是不整齐时她就会动手整理整理。等小朋友都把帽子放好了,她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这时,我总是不会忘记这个重要环节,叫所有的小朋友“参观”一下放衣角。特别看一看帽子有多整齐,然后组织所有的小朋友把鼓励的掌声送给“帽子妈妈”成振艳。这时的成振艳小朋友总会露出自豪的笑容。
很多孩子也会跑到我身边,告诉我,他们也想当“帽子妈妈”,甚至有的小男孩也要当“帽子妈妈”。我问小男孩,你们是要当帽子的“妈妈”还是“爸爸”?他们会笑着说男孩是当“帽子爸爸”的。
看到美工区的彩笔和阅读区的图书总不是那么整齐。于是,我们班又接着选出了“彩笔爸爸”许春福,“大书爸爸”马浩圆,也准备再为班里选“板凳妈妈”等等。
这些“小家长们”一周替换一次,还是以选拔的形式。孩子们当的很负责,做的也很开心。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为人才培养奠基的艰巨任务。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孩子去标新立异,努力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训练孩子的创新潜力。
这天上午,在组织综合活动欢乐的元宵节时,许多孩子都把逛花灯的欢乐场面和感受透过美术表现出来,当我走到佳音身边发现她画的尽是坦克车、大炮、战斗机等,我似乎有点不满意,心想这么欢乐、祥和的节日,你的画火药味怎样这么浓。但是我转念一想还是听听她有什么想法。于是我轻声地问她为什么这样画,她兴奋地说:"老师,这是解放军叔叔开着坦克在里面点灯庆祝元宵节;这是空军把战斗机的灯都开着把天空照亮了,他们也在庆祝元宵节;还有。"听!孩子的想象力多么丰富,我真的很庆幸刚才有耐心倾听佳音的想法,才没有伤到她的自尊心,同时也让自我倾听到其内心的语言。因此,教师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切忌说"你怎样这么烦呢!""你没看我正忙着吗,一边玩去!""你真傻!"等伤害幼儿自尊心的话语。当孩子提问题或与你谈话时就应放下手头的事情,做出注意倾听孩子说话的姿态,善待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促使他们产生创造的兴趣。
又如:《奇妙的绳子》创新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选取了自我喜欢的绳子随处玩,任意在手中摆动,一会儿变成摇摆的树枝、一会儿变成风吹的小树在晃动、一会儿变成小朋又在跳舞,一会儿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一活动中,让幼儿在玩绳中探索积累,层层拨开层层发散,由一点向多点想象,采用层层递进的时光让幼儿层层创新层层发展,有体验到模仿到创新的结构动静结合,给予孩子充分想象、创造和自由表现的空间,充分错金幼儿的创新潜力的发展,尝试绳子的多种玩法。
幼儿的创造力更多的是受好奇心的驱动,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是自我最忠实的支持者。因此,教师应了解、认识、尊重幼儿,使幼儿感到老师是能够沟通的,是对其充分支持和合作的,从而大胆地去创造,激发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更加自信、用心主动的进行探索、学习,萌发创造的激情,表现自我的感受。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3又到了孩子们钟爱的“玩具分享日”,康康带来了妈妈才给他买的奥迪双钻陀螺,和同伴琅琅进行终极PK比赛。康康的“烈风天翼”战胜了琅琅的“青蓝冰伞”,康康高高举起自己的陀螺欢呼起来:“我是冠军,我赢了!”。这时凯凯走过来什么也没说,伸手想要抢康康的玩具。康康紧紧地抓住自己的陀螺,连声说:“这是我的!我的新陀螺。”凯凯见康康不放手,就张嘴去咬康康的手。
凯凯没有使用交往语言和有效的交往动作,试图达到自己的'目的——分享同伴的玩具或将同伴玩具占为己有。在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不乏出现类似的案例。究其原因,幼儿处于“自我中心”的心理发展阶段,表现为幼儿与同伴交往以自己为主,只顾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甚至采取攻击性行为伤害同伴。凯凯是在家中“独二代”,“421”的家庭模式使得凯凯成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6个成人围着1个孩子转的家庭教育模式,使得大家对凯凯比较溺爱,凯凯的各种要求都会得到满足。加上凯凯平时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使凯凯与同伴交往能力缺失,不能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需要。于是便出现了案例中试图用攻击性行为实现自己拥有“冠军陀螺”的目的。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4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当我看到那些体罚学生的案例后,感受颇深。孩子的小小心灵是如此的脆弱,那些被体罚了的孩子可能就是因为这种暴力的行为影响他们的对这个社会的认知,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变成以暴制暴。这样教育出来的花朵怎能健康成长。
都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园丁要给小树剪枝修叶,修叶要讲究方法技术部是随随便便的乱砍乱剪这种毫无技术的粗俗的行为只会让小树苗遍体鳞伤,无法变成参天大树,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要做到以正确的方法来给孩子剪枝修叶,当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社会标准时我们要给儿童一个厌恶刺激,使之在这种厌恶的刺激下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几率,但这种厌恶刺激绝对不是体罚,打骂。
如果孩子有不良行为,可以暂时的“剥夺”他的一些权力和要求。但是对于那些6岁以下的孩子,使用这种处罚方式仅限于1天,而不是1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1天的处罚是让孩子每天都约束自己,知道该如何选择,是选择和同伴打架呢,还是选择和睦相处。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并且了解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那么有好的方法为什么还要用那种粗俗的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的方式呢?因此拒绝体罚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有的素质,和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 ……此处隐藏5167个字……么在幼儿园里不好好剪呢?”她告诉我:“老师说把空白的地方剪掉,蘑菇上有白点,那也是空白,我就把她剪掉了。”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竟然成了误导。我有些脸红,因为昨天我没有问清原因,便批评了她。从这件事以后,不管哪个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我都会轻轻地问一句:“你为什么这样做?”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的活动,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13我是“四环游戏小组”的志愿者,经常会去那里带孩子们活动,与他们一起游戏。游戏小组里有个爱发脾气的小男孩,叫小可。每当老师没有选他当小组长或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时,他就会眉头紧锁,拳头攥得紧紧的,然后生气地往外跑。如果他与哪个小朋友有点小摩擦,他就会大发脾气,还会拔出拳头给对方一拳。因此孩子们常常形容小可的脾气像空气一样大,大家都不愿意与他交往。我也很为小可的坏脾气而头疼,每次他发脾气的时候都会冷处理,让他自己平静下来,但我发现结果似乎陷入了恶性循环,大家对他越不理不睬,他的脾气就越来越大。
一天早晨,我正在益智区和孩子们下五子棋,就听见美工区传来孩子们的声音:“老师,小可又发脾气了!”我赶忙过去,发现小可紧攥着拳头打了旁边的小程两下。我立刻制止了小可,把他拉到一边,想问问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是小可一句话不说,只是气呼呼地站在那里,满脸的气愤和委屈。这次我决定改变以前的做法,先安抚一下小可的情绪。于是我轻抚他的后背,让他靠在我的胸前,轻声地问他:“为什么要打别的小朋友?”他委屈地说:“小程不给我用剪刀。”我说:“向别人借东西,应该有礼貌。”然后我向小程递了个眼色,接着说,“如果你现在有礼貌地向小程借剪刀,我想他一定会借给你的。”
在我的鼓励下,小可小声地对小程说:“你能让我用一下剪刀吗?”小程点点头,把剪刀递给了小可。
我趁机说:“小可你看,你礼貌地对别人说话,别人就会对你很友好。发脾气是不管用的,打人更是不对。你要先向小程道歉。你打了他,他还愿意把剪刀借给你。你应该谢谢他。”
小可借到剪刀后,心情愉悦多了,他对小程说:“对不起。谢谢你!”
其他孩子听到小可的话都忍不住笑了。我趁热打铁:“小朋友们,你们谁想跟小可做朋友呢?”姗姗和轩轩都表示愿意跟小可做朋友。小程也说:“只要你不发脾气,我就会和你做朋友!”
我建议每个人做一件美工作品送给他好朋友。于是,大家动起了手,小程折了纸飞机,轩轩画了一幅画,姗姗折了一条乌篷船,小可也剪贴了一只小蝴蝶。小可收到小伙伴的礼物,高兴极了!听说后来孩子们经常会互送作品,姗姗还和妈妈一起用纸杯制作了美丽的.菊花,上面画着笑脸,还写了“祝小可快乐”的字样。听小可妈妈说,小可把同伴送的礼物当宝贝,碰都不让别人碰。
现在的小可再也不像从前那么爱发脾气了,游戏小组的小朋友都已经成为了他的好朋友。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小伙伴之间的浓浓情谊是儿童快乐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孩子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多为孩子创造机会,营造氛围,鼓励孩子和伙伴交往,帮助他们建立亲密、融洽的同伴关系。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14每年的七月,大班孩子们心中都有别样的感觉,既期待又害怕那个时刻的到来,毕业——离别。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本是一个值得每一个孩子自豪和铭记的时刻,可孩子们一想到离别总是哭哭啼啼的。怎样才能适宜引导孩子们成功度过这一段情感分离期呢?我们开展了“甜蜜的回忆”主题活动,我将平日收集保存的每个孩子的“故事”,和孩子们一一交流展示。
我拿出一张照片,是慈爱参加故事比赛得奖的照片,慈爱说:“老师,记得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说话还不太清楚,老师叫‘脑师’,自己的名字也说不清楚,老师就教我说普通话,在故事比赛时还得了奖。”
我又从文件夹中轻轻取出一张“OK大拇哥”的图片,放在展示板上,庄园情绪激动地站了起来:“柴老师,这是你奖励我的图画,那时候你为我设计了大拇哥衣服呢!”听到他说的话,我想起了他刚刚来幼儿园的情景。入园后,我发现他大拇指非常长,手指两边有些茧一样的东西,我想可能是天生的,也没有询问他妈妈。可是一天下来,我明白他手指特殊的原因在于他有个不好的习惯——爱吮大拇指。我想一定要想个办法啊,因此,他每天来幼儿园后我就用各种方法引导他,让他没有时间把大拇指放在嘴里,这个方法挺好的,慢慢地他基本上不把手放嘴里了。可是午睡时他不由自主地还是要把拇指含在嘴里,因此我就找了一些玩具手套,每次午睡时就套在他的手上,可是还是不管用,为此我伤透了脑筋。有一次,孩子们玩皮球的时候,我忽然想到如果把乒乓球剪出一个洞,套在手上,球是圆的,放到嘴里不方便,又不影响他一天的正常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吃手的`习惯就这样改掉了……
一张图画、一枚发夹、一束花……都承载着我和孩子之间无尽的情感,有着说不完的“爱的故事”,从这些片断中,从孩子们的娓娓陈述中,清晰地呈现出孩子们的成长历程,这些让他们觉得长大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呀!幼儿园毕业昭示着孩子们已成长为一名小学生,在爱意浓浓中长大的孩子会将老师的关爱深深地根植入心底,爱在离别时将会更加醇厚。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15大家都说:幼儿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20多岁的年纪,整日素面朝天,一身运动服,每天琴棋书画,培养无数祖国的幼苗茁壮成长。可是生活在美好而高节奏的现代社会里,青春的脚步也伴随着教师的责任心、爱心偷偷溜走了。都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我却要追逐青春,放飞梦想,在没有孩子的时光里也要过得精彩。
上下班的路上插上耳机,在音乐的世界享受片刻的惬意,看着车窗外的风景,在不同的音乐中,体会到人生的五味,体味生活种种经历,有另一种美好的感觉萦绕心头。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轻音乐,比如说班得瑞的音乐,很棒!能让人的心灵回归宁静。周末在家也会放着悠扬的音乐,在阳光下阅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每逢节假日画上淡妆,尝试一下本该属于我们的淑女装,踩上高跟鞋,闻闻高处空气的味道。嗯!接近阳光的感觉好温馨、好柔和啊!
除了我的孩子们(幼儿园的小朋友),我觉得人生不可或缺的还有亲情、友情、爱情。抽时间会和朋友们聚会、逛街、购物、看电影,交流一下彼此的'小秘密,在她们的言谈举止中收获了许多自己没有体验过的快乐。
和朋友们时常结伴郊游,在登山中,不畏山高,奋力攀登,充分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零距离接近大自然,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调节、舒缓工作压力与节奏,增进了朋友之间的感情,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我的工作热情。偶尔出去走走,呼吸新鲜空气,看看青山,看看绿草,坐下来做几个深呼吸,感觉好放松,好惬意啊!
业余生活中肯定少不了体能锻炼哦,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并且S形的身材确实让人羡慕嫉妒。练练瑜伽、跳跳体操、打羽毛球、跑步,既强身健体,还可以塑造体形,身心都得到了愉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一直努力坚持做一位知识女性。充实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享受青春的美好,紧跟青春的脚步,细心领略沿途风景,做一个会享受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