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对联

时间:2025-10-25 10:57:11
民间经典对联

民间经典对联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大家都看到过对联吧,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对联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间经典对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间经典对联1

绿竹恩爱意;榴花新人情

倚栏芍药艳;满架蔷薇香

朝阳彩凤双双舞;向日红莲朵朵开

云拥妆台和风正暖;花迎宝扇丽日方长

翠竹碧梧丽色映屏间孔雀;绿槐新柳欢声谐叶底新蝉

雏燕呢喃歌大喜;榴花放彩映红妆

翡翠翼交连理树;藻芹香绕合欢杯

花间蝴蝶翩翩舞;水上鸳鸯对对游

花开并蒂蝴蝶舞;连理同根杨柳青

酷暑锁金金屋见;荷花吐玉玉人来

莲开绿雨同心果;香吐红榴幸福花

千顷金涛迎喜至;一枝红杏入墙来

双飞黄鹂鸣翠柳;荷塘并蒂当知时

喜酒香浮蒲酒绿;榴花艳映佩花红

绣阁烛映鸳鸯立;花坛影偕蝴蝶飞

雅奏鸣鸾谐佩玉;佳期彩凤喜添翎

玉宇欣看金鹤舞;画堂喜听彩鸾鸣

花灿银灯鸾对舞;春归画栋燕双栖

花月新妆宜学柳;芸窗好友早栽兰

稚子结良缘喜事从心慈母;嘉宾援百赐感怀雅意亲朋

欣然开笑口;相聚叙衷情

光前振起家声远;裕后遗留世泽长

乔木千枝思已本;长江成派溯清源

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

燕翼贻谋承后裔;凤毛齐美耀前人

莲花开并蒂;兰带结同心

榴开映碧水;蝶舞乘东风

花烛光中连开并蒂;笙簧声里带结同心

金风涤暑鱼水欢谐;云拥妆台和风正暖

恋爱心已合;结婚情更浓

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

祥云绕屋宇;喜气盈门庭

香掩芙蓉帐;烛辉锦绣帏

礼周全迎凤侣;双亲欢笑看儿婚

宜把欢情联左右;愧将薄席款西东

鞠躬致迓嘉宾至;侧耳遥闻彩凤鸣

左右逢源君赐驾;东南溢美我倾樽

淑女迎来蓬门添异彩;佳宾驾到筚户倍生辉

燕席重闻雅爱亲朋来似雨;鹿车今挽多情姐妹送如云

子媳早相知同德同心密室;岳翁原旧友有情有意明堂

合欢偕伴侣;新喜结亲家

婚事近新年倒履迎宾椒酒;姻缘原夙世肯堂接媳姜汤

连斟酬客意;渴望解吾心

民间经典对联2

(一)数字联讽“马屁精”

某市搞严打,市长的儿子因行迹不轨落入法网。市长的秘书马某为说情忙得不亦乐乎。此人善解人意,八面玲珑,处处圆滑如玻璃球,外人送号“马屁精”。就在马某四处奔走之时,他的家门上多了一副对联。此联以数学和物理多词嘲弄这位又圆又滑的.“马屁精”:

曲圆半径处处相等;

摩擦系数点点为零。

(二)歪诗联童生妙对答

从前,读书最兴作题对对子,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要对仗工整,讲究平仄和押韵。有一日,一位姓刁的先生出了一句歪联:

抓而痒,痒而抓,不抓不痒,不痒不抓,抓抓痒痒,痒痒抓抓,越抓越痒,越痒越抓。

让童生对。童生们想了半日,也没有一个人对出下联来。先生骂了一句:“你们这此废物,看哪个童生先对出来!”有一个童生听罢,心想:就以先生二字来对。于是他站了起来,说:“先生,我来对!”先生点了点头,童生开口对道:

生了死,死了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先生听了,气得半死,跌坐在椅子上,半天说不出话来。

(三)苏东坡戏联友名对

秦观和柳永(屯田)都是苏东坡的好朋友。秦观因为那首《满庭芳》的词写得很好,特别是第一句“山抹微云”是个佳句,因而时人便称秦观为“山抹微云”,使这句词成了秦观的绰号。秦观的女婿范温对岳父有这个名字引为自豪。他常自我介绍说“我是山抹微云的女婿。”人们确也投以羡慕的眼光。

那时柳屯田的《破阵子》词中也有一句为人传颂的名句“露花倒影”。于是时人也称柳屯田为“露花倒影”。

有一次,苏东坡同秦观、柳屯田同席而饮。酒至半酣,苏东坡诗兴大发,随口将二人的名字和绰号联成一副对联:

山抹微云秦学士;

露花倒影柳屯田。

秦柳二人一听,同声大笑,深服东坡诙谐的捷才。

(四)苏东坡戏嘲张三影

北宋词人张先,字子野,喜作慢词,其词以描写男女之情见长。他曾因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这三个别致的句子,获得“张三影”的雅号。他晚年退居乡间后,年逾八十,家中尚蓄有歌妓。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他,赠了一副对联,对张先进行戏嘲。对联写道:

诗人老去莺莺在;

公子归来燕燕忙。

联中引用了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元代发展成为曲剧《西厢记》)故事,将张先比做拈花惹草的秀才张珙。张先得联,亦制一联写道:

愁似鳏鱼知夜永;

懒同蝴蝶为春忙。

这副对联,对自己作了表白,且韵词俱佳,深为东坡所赞赏。

民间经典对联3

1、上联:碧水清波观鸭泳 下联:竹篱农舍有鸡啼

2、上联:碧野千重铺锦绣 下联:金鸡一曲唱丰收

3、上联:舞剑闻鸡成大器 下联:擎旗纵马请长缨

4、上联:爆竹千声歌盛世 下联:金鸡三遍唱丰年

5、上联:堤柳欲眠鸡唤醒 下联:春花初绽蝶闻香

6、上联:朝阳晨露雄鸡唱 下联:瑞气春花紫燕飞

7、上联:雄鸡一唱天下白 下联:锦犬再雕宇宙春

8、上联:雄鸡一唱江山秀 下联:紫燕双飞杨柳春

9、上联:雄鸡高唱英雄曲 下联:中国激荡改革潮

10、上联:雄鸡高唱催春早 下联:彩凤长鸣颂世昌

11、上联:雄鸡喜唱升平日 下联:志士欢歌改革年

12、上联:喜听鸡唱迎春曲 下联:又见雀衔致富图

13、上联:喜鹊登梅门有喜 下联:金鸡报晓地生金

14、上联:喜鹊登枝迎新岁 下联:金鸡起舞报福音

15、上联:喜鹊登枝啼福韵 下联:金鸡起舞报新春

16、上联:喜贴春联辞大圣 下联:笑斟美酒贺金鸡

17、上联:新春消息鸡先报 下联:小院梅香鹊早知

18、上联:献岁金鸡鸣喜庆 下联:迎春紫燕舞祥和

19、上联:献岁鸡声融捷报 下联:迎春爆竹会佳音

20、上联:瑞雪纷飞年大有 下联:金鸡起舞岁平安

民间经典对联4

上联:燕莺新气象;下联:龙马壮精神

上联:雪中飞赤兔;下联:月下赶黄彪

上联: ……此处隐藏3953个字……鸡振翅几声雅唱瑞云生

19.上联:大圣辞年万里河山留瑞霭 下联:雄鸡报晓千家楼阁映朝晖

20.上联:彩凤高翔恋我中华春不老 下联:金鸡喜唱歌斯盛世乐无穷

21.上联:金鸡报晓时转三阳迎淑气 下联:红梅竞放花开五福庆丰年

22.上联:紫燕迎春一路东风歌大治 下联:金鸡唱晓九州时雨润小康

23.上联:春回大地喜庆新春闻鸡起舞 下联:福满人间欣逢盛世跃马扬鞭

24.上联:鸡鸣曙日红万里金光辉瑞霭 下联:柳舞春江绿千重锦浪映丹霞

25.上联:振翅欲冲霄一唱雄鸡声破晓 下联:迎春思试剑三擂战鼓气吞虹

民间经典对联14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悠悠乾坤共老 昭昭日月争光 横批:欢度佳节

佳节迎春春生笑脸 丰收报喜喜上眉梢 横批:喜笑颜开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多劳多得人人乐 丰产丰收岁岁甜 横批:形势喜人

壮丽山河多异彩 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民间经典对联15

(1)发愤立志

苏东坡年轻时候,仗着自己聪明机敏,又常被人夸奖,便渐渐骄傲起来。有一年春节,他作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过往行人看了,有的夸这家出了能人,也有的摇摇头,觉得海口夸得太大了。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出于尊敬,他为老者让了坐,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捧过一本书来。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生字越多。立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成这副门联: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后来,他果然成了中国的大文豪。

(2)岳阳楼

岳阳楼,在岳阳城西,“八百里洞庭”湖东岸,遥望群山,景色秀丽,为唐中书令张说守此州时所建。三国时,东吴于洞庭湖上操练水军,便在这里观兵。登上岳阳楼,极目远眺,真是水天一色,湖中波光粼粼,渔帆点点,远山苍茫,缥缈云间,令人心旷神怡。这里成为历代的游览胜地,文人、学士赞美题咏,多不胜数。在岳阳楼门口,有副对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这副对联,上联写景,下联写情,情景交融,并与《岳阳楼记》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呼应,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很高的'。清道光年间云南罗平县人窦兰泉所撰、何绍基书写的一副长联(一百零二字),更是岳阳楼对联中的佼佼者,历来脍炙人口,其联云: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渍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上联贯串了岳阳楼的历史掌故,下联写尽洞庭湖的山川地势,问答慨叹更显得情真意切,余味无穷。

(4)“画像”

北宋晏殊是个大诗人,他作了大官以后,手下有两个笔杆子,一个张亢,一个王琪。这两位的长相却都不怎么样。张亢是个大胖子,从头到脚堆满了肥肉,王琪就总叫他“肥牛”。而张亢反过来叫王琪“瘦猴”,一般人跟张亢比,都能“瘦”下两圈,更何况王琪又真的是个骨廋如柴的人。两个人关系很好,却又不分场合互相取笑。有一次,晏殊请客。大家喝得正在兴头儿上,王琪放下筷子,伸出两手的食指向两边撇着,笑嘻嘻地说:

张亢触墙成八字

牛脑袋撞上墙,两只犄角,向两边分开成“八”字的样子。王琪说张亢是“肥牛”,撞了墙头上也分“八”字。大家一听,“哄”地笑了。张亢也不示弱,立刻想到“猿啼三声泪沾裳”这句古诗,便反唇相讥:

王琪望月叫三声

大家也是一阵哄笑。看着“肥牛”,想那句“成八字”,看着“瘦猴”,想这句“叫三声”,越琢磨便越觉得可笑了。

(5)俞樾一家对冷泉

清朝时候,西湖的冷泉亭上,挂有一副对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戊辰九月,清朝有名的文人俞樾和他妻子到飞来峰下游玩,坐在冷泉亭边休息,欣赏这副对联。妻子看了一会,要求俞樾给以解释,俞樾把原来的对联改了二字,作为回答:

泉自有时冷起,

峰从无处飞来。

妻子一听,觉得改得不好,立即表明自己的看法:

泉自冷时冷起,

峰从飞处飞来。

过了几天,俞樾带着次女秀孙又来到冷泉亭边。他给秀孙说明上次怎样给对联改字一事,秀孙赶紧望着亭子,沉思了好大一会儿,慢慢地说:

泉自禹时冷起,

峰从项处飞来。

俞樾明白上联的“禹时”是指大禹治水的时候,改得实在是好。至于那“项处”却不大好理解,便向秀孙追问。秀孙爽朗地笑着说:“项羽曾有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这座峰不是他从别处拔起,怎能飞到这里来呢?”俞樾听罢,深为女儿的智慧所震惊,连连鼓励她奋发向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6)伸头出脚

北宋的王安石,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但精通诗文,在对对子上也下过一番功夫,算作一位古代楹联家。

一次,他宴请一位客人。酒后闲谈,王安石突然来了对句的兴趣,说:“我这里有个对子,不知可能对上?”“愿闻出句。”客人说。王安石出了上联:

老欲依僧

客人也不是等闲之辈,很快对出:

急则抱佛

王安石说:“我这出句,前面加个'投’字就是一句古诗'投老欲依僧’。”客人说:“大人既然伸头(投),我在这里只好伸脚了,'急则抱佛脚’是一句俗语。以俗语对古诗,也还说得过去。”说完,两人都笑了起来。

《民间经典对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