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

时间:2025-10-02 15:16:07
红楼梦读书笔记15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读书笔记1

秦氏是宁府蓉大奶奶,平时待人友善,对下人不但不摆架子,而且怜贫惜贱,慈老爱幼,颇得人心。如今她去世了,葬礼举行得隆重盛大,不但有和尚尼姑作法,而且有八方宾客赶来,送殡队伍更是浩浩荡荡,一路上吹吹打打,好不热闹。许多下人哭得很惨,有的甚至自寻短见。(师曰:这是因为她看到了可卿与公公的丑事,不死也得死)

相反,如果一个人我行我素,做事横行霸道,处处与群众作对,那他一定会遭人痛骂,臭名远扬。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个永远不变的道理。

秦可卿刚刚因为积虑成疾而死,然而送殡路上,秦钟也因为受了风寒,调养不当,又被挨了一顿打,最后也死了。就这样,宁府失去了一个好奶奶,宝玉也失去了一个好知己。

生老病死,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秦可卿和秦钟作为好人,应该多活几年才是,偏偏这么早就去世了,无疑是一种遗憾。

或许,这就是命。

可是,命运为什么如此不公?王熙凤这种人,什么坏事都干,还干得成功,而且心安理得。

《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第三回讲了3件事:第一件事是贾赦看上了鸳鸯,要取鸳鸯,鸳鸯不愿意。第二件事是香菱用心去钻研诗集。第三件事是贾琏在外偷取尤二姐。被凤姐发现了。

读到贾赦逼鸳鸯嫁给他,鸳鸯不愿意,要剃头做尼姑。顿时,我明白一个道理:勉强别人做他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大多时候是不可能办到的`。只要让他人心甘情愿才可以办到你所想让他人做的事。

我很喜欢香菱。因为他喜爱读书,爱钻研。这样不正是我们所需要具备的精神吗?香菱读完一本书,便又找黛玉换另一本书钻研。这就是我喜欢她的原因。

贾琏在外头取尤二姐,以为不会被人发现,可是最后还是被凤姐发现了。不过凤姐也真是的,表面对尤二姐很好,可私下却骂她。尤二姐受不了这样的折磨,最后死掉了。凤姐表里不一啊!

红楼梦读书笔记2

大家可还记得林黛玉?对,正是那个花下葬花的林黛玉,曹雪芹笔下的与花有缘的林黛玉。

小时候也看过林黛玉的越剧影片。那里面的人物除了贾宝玉、林黛玉,也都想不起来了。只是记得花树下,音丽而思深的吴侬软调划过长空,仿佛枝上的一滴露,颤颤落下。

黛玉手持花锄,在树下忙碌,边葬花,边悲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突然,一声“林妹妹“叫来,竟是贾宝玉。千般柔情尽在他这一句“林妹妹”。

乍看去,黛玉多愁善感,待人遇事略显刻薄。仔细瞧,才微微想到黛玉的无奈,内心压抑而无处诉说。可她可爱的地方你瞧见了么?不只是浓郁诗情,绝色佳颜,也是那一点天真慧黠,善雅虐。这才是她内心深处最真的,远不是人们所夸大的如此多愁。

而黛玉的俏虐正如宝钗所说:“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一概是世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用”春秋“的法子,将世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人说黛玉的美式一种艺术,“呜呼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但她的人却如此的立体鲜活。她的'人不只是晓风染白莲,她比大观园里任何一个女子都要美。内心犹如牡丹,姹紫嫣红开遍。可“此花有殊色,只为一人开。”

她丰富的内心,只有宝玉懂得,而宝玉的内心,她也懂得,所以他们相知相爱。

本应是一段姻缘,却因为黛玉的傲而娇,不肯说出口,错过了一生。我又想到红拂女,她只将心事表与李靖,便做的一生一世一双人。何苦藏得那么累呢?黛玉最后终是含冤而逝,犹如花儿刚开便枯萎,令人惋惜。

从黛玉身上,我总结出:人生短暂,不要忸怩而不肯放言,时间飞逝,转眼青丝成白雪,我们应该活得大胆,活出自己的人生。

恍惚中,我仿佛听到黛玉又在低唱:“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宝玉唤一声“林妹妹”,她罢唱,回眸对他盈盈一笑,只见日月失色。

黛玉是一个貌美如花,心如花静,身如花柔,命如花短,与花有着不解之缘的女子,愿她来世活出精彩。

红楼梦读书笔记3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曲红楼蕴含人间悲欢情愁,是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泪。曾经,我一直认为那富丽堂皇的大观园是温柔的女儿乡,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而现在重读红楼梦的我知道自己错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红灯绿酒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如此肮脏的一面。小说的内容很多,但令我最动容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爱情悲剧。

或许吧,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鸡肠,是有些娇柔做作。但我们仍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温柔与多才。我也并不否认薛宝钗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书的亮点。但是,她在完美,也只是封建社会的塑造品,没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知道一味的服从长辈的`命令。相比之下,叛逆的贾宝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却给我另一番体会。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与亲人团聚时的喜悦中,只有黛玉在哪独自一人伤心。没人会懂她,自从她踏进贾府的那一刻,她必须小心谨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不小心说错了什么或做错了什么,就会惹来人的嘲笑。寄人篱下久了,使她变成了在一些人看来小肚鸡肠的样子。

当贾府一片喜气洋洋时,所有人都在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做准备的时候。潇湘竹院却是另一番景象,面色苍白的黛玉等着贾宝玉的到来,没想到等待的却是心上人要成亲的消息。哭,恨已经无济于事了,黛玉带着无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认为这本书无非只是写了一个三角恋爱的纠葛,但《红楼梦》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不知反抗的观念。·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杀。都证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我们要有反抗精神。如果当时薛宝钗不答应嫁给贾宝玉,那故事的结局就不会这样了。所以我们在现代这个社会,要有反抗精神,不要到以后再后悔!

红楼梦读书笔记4

暑假期间,我读了长篇小说《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它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由曹雪芹和高鹗所著,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主线,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在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看的是《刘姥姥醉酒》这一章。在贾府吃饭时,刘姥姥边喝酒边行酒令说:“老刘老刘,食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看了刘姥 ……此处隐藏5028个字……一。

《红楼梦》中除了众多的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还的.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一个主题,他没有明说,但通过这成百的众多人物的神志,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的惟妙惟肖,一个庞大的繁荣的贵族大家庭,到后来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下场,我们不难看出封建资本家的腐败无能以及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长久,文中描述了如林黛玉,贾宝玉………这样的“叛逆者”的形象,他们的爱情没有结果,甚至可以说凄惨,但他们代表的是新生命,敢同顽固不势力作斗争的新主派代表,

靠在书架上的<>,静静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忧,是聚,是散.它,孕育着狂热的内涵;它,传承着深刻的思想;它,透散着醉人的感伤……

红楼梦读书笔记12

想必大家都知道《红楼梦》这本书吧!《红楼梦》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红楼梦》吧!

读完《红楼梦》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一篇是:猜灯谜。里面讲了:元春写了一个灯谜,让弟弟妹妹们来猜。随后,宝玉他们也都纷纷自己写了一个灯谜让其他人来猜,宝玉他们除了贾环写的诗不好,其他人写的都很好。我喜欢这一篇的理由是:读了这篇,会看到那些诗,因为那些诗写的'不错,所以百看不厌,其中要数探春做的是最妙。

《红楼梦》中的任务有许多,下面我就来评一评这些人物,宝玉心地善良,黛玉爱发一些小脾气,宝钗八面玲珑探春正直,以上就是这些人物的性格。我最喜欢的就是探春了,因为她的性格正直。

《红楼梦》这本书中的贾家太封建了,就是因为贾家封建导致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个人到最后谁都没有落到好的下场,黛玉死了,宝玉出家,宝钗一个人。如果当时让黛玉嫁给宝玉,让宝钗与其他人结婚,就不会让他们三个人谁也没有过上好日子,真是有情人终未成眷属。

红楼梦读书笔记13

四大名著是我最早拥有的书籍与我相伴多年,搁置于书橱中,岁月的痕迹使之泛黄而陈旧。虽有“少不读红楼,老不看三国”之说,我却偏偏逆其道而行。小时候捧着厚厚的《红楼梦》趴在床头似懂非懂的翻阅着,到成年后独爱在夜深人静的夜晚静心品读。

一个人走进红楼的世界,看大观园里小桥流水、仙花馥异,但见香榭楼阁、画栋雕檐;看粉黛佳人情韵雅洁,结社吟诗,才华横溢,识众须眉男子不若彼裙钗,却敌不过红颜薄命;看尽金陵贾、史、王、薛四大封建贵族从鼎盛走向衰败,最终落得家业凋零、金银散尽,树倒猢狲散。这样的红楼读来荡气回肠,惊心动魄。

《红楼梦》这样一本古典小说何以让古今众人为之痴狂沉迷?许是它的诞生本就是迷一样的存在。关于它的作者、版本、脂砚斋评以及散失的佚稿众说纷纭,许多派系也争相出笼,“红学”应运而生。不少知名的学者文人也都是红迷代表如:王国维、蔡元培、胡适、张爱玲等。由于研究者、爱好者众多使得“红学”分外热闹。

说道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可谓是其至关筋脉,暗示了情节发展,从中可以探究人物的遭遇和结局。如第二支红楼梦曲《终身误》唱到:“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殊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方今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这首曲唱的是黛玉、宝玉、宝钗三个人,是对他们三人爱情归宿的`概括和提示,也是对宝、黛自由爱情悲剧和对宝、钗封建婚姻悲剧的感叹。何谓“木石前盟”?原来那风流别致,诗情斐然的林黛玉本是吸天地之精华的绛珠草,却受恩于凡心偶炽的神瑛侍者即贾宝玉,偶生一番痴恋,随他落入凡尘只为还其甘露之恩惠,最终也因泪尽夭亡,香消玉殒。若说“木石前盟”是前世仙界异草与神侍间的羁绊,“金玉良缘”则是家族利益驱使下封建家长暗地谋策的成果。“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宝玉与黛玉死生不渝,黛玉死后,宝玉悲痛万分,最后出家为僧,落得宝钗独守寂寞,最终也只是“金玉成空”。

读红楼,叹曹老先生“草蛇一线,绵延千里”的大伏笔;读红楼,笑谈奇闻轶事,话沧桑说炎凉;读红楼,阅世间百态,悟佛之因果。这样一部伟大的奇书,它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才是它的不朽魅力。

红楼梦读书笔记14

前三回写了《红楼梦》这本书的由来,为故事增加了神秘色彩,引发故事内容,为后文多处埋下伏笔。第一回,贾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中尘怀闺秀中主要以贾士隐的梦境来介绍了故事的由来,暗示故事的曲折多磨,引发读者深思,又写贾士隐帮助贾雨村考取功名及贾士隐的女儿英莲失踪,最后已贾士隐看破红尘与颇足道士相携而去等一系列事件来抛砖引玉来讲述后面的故事,另外又让人感觉贾士隐的善良热情和贾雨村的正直豪爽。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容国府里,借冷子兴之口讲述了荣国府的事件,又写黛玉的母亲贾夫人逝去,为下文故事的开端做铺垫,从对话的形式介绍荣国府,又介绍宝玉风流倜傥,含玉而生的不凡身世。

第三回贾雨村受黛玉的父亲之托送黛玉进京为引描述了林黛玉因母亲亡故被接入荣国府,贾雨村也得到了生官的机会,可见贾雨村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正直,已经被官场的污浊之气所感染,精通了为官之道,最终变成了贪官。而第三回还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林黛玉,写她初入荣国府的谨慎,也表明了她寄人篱下的忧郁心情,也为她以后的.命运埋下一个大大的伏笔。在最后又描写了王熙凤的泼皮的性格特点也预示着这个人物有着极高的背景,在最后又写了宝玉的痴这就为他和林黛玉的感情起到了一个铺垫。

前三回中涉及的主要故事情节不多,但运用大量的笔墨来铺垫,为后文埋下伏笔,而且对黛玉的大量描写体现了黛玉的言谈举止,而描写宝玉时,却是借旁人之口,作者笔法不同,让人回味,而且刻画人物入木三分,栩栩如生,可见功力之深。

红楼梦读书笔记15

红楼梦读到尾声时,便会使人看尽大观园中的人情冷暖。

贾母,在我刚刚阅读《红楼梦》时我认为她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她对宝玉的宠爱,对黛玉的热情,让我感到大观园并不是冰冷的,它是温暖的,因为贾母。但随着之后的阅读,直至黛玉死后我看到了贾母的冷漠与无情,一位慈母的形象在我心中破灭了,我对于大观园的幻想也逐渐消失。

王熙凤,她无疑是《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最引人瞩目的,相信她也是世界文学最成功、最精彩的文学典型之一。她英俊俏丽这一点相信在第三回中已经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她聪明伶俐大观园中上上下下都需要她来打理,她杀伐决断,谈笑风生体现了作者反对男尊女卑的思想倾向。她在大观园中的累累恶行,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自私贪婪,阴险凶残,生活糜烂的卑劣品质。她的性格是多样的也是统一的,善恶兼具。

晴雯的性格与黛玉有些许相似。她们都心高气傲,真诚直率,眼光敏锐,口齿锋利。但不同的'是晴雯只是一个奴婢,她没有黛玉的多愁善感她比黛玉更来得开朗,刚强和泼辣,敢说敢笑敢怒敢骂,不像黛玉那样娇贵高雅,我甚至觉得与晴雯相比较黛玉显得有些许懦弱。晴雯做不出“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诗词但她却可以拖着生病的身体勇补雀金裘。

大观园中有纯洁,勇敢的女孩子也有冷漠虚伪的妇人。每每读一遍红楼梦每每会有新的感悟,红学是有趣深奥而又令人悲伤的。趣在于看宝玉与大观园中的女子相处,悲在于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与封建礼教残害了多少纯洁无辜的少女。

《红楼梦读书笔记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