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时间:2025-11-27 17:24:13
【经典】读书笔记15篇

【经典】读书笔记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书笔记1

《在人间》这一本书是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之一,写的是主人公阿廖沙从童年到青年的生活经历。

他一开始在一家“摩登皮鞋店”里当学徒,他觉得这家皮鞋店里没有真善美,只有假丑恶,于是之后他离开了这家皮鞋店,回到了外祖母家,和外祖母、外祖父一齐生活。

这本书写了好多好多的人物,比如“摩登皮鞋店”的老板、厨娘和他的表兄萨沙,以及一些稀奇古怪的人物,在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外祖母。

外祖母是一个很慈祥的人,她很善良、博爱。有一次,主人公和外祖母夜晚外出,特意走到那些贫民小屋的窗前,放下铜板和小甜面包,给那些人家留下无声的施舍和完美的期望。我闭着眼睛,就好像看到了外祖母在寒冷的夜晚在穷人的窗前施舍的形象,作者描述得真是栩栩如生。

外祖母很勇敢,能做孩子的坚强后盾。有一次,主人公阿廖沙和伙伴们讨论,谁能到墓园里去躺一夜,就给他一个卢布,最后主人公鼓起了勇气,自告奋勇地去了,外祖母明白这件事后,不但不生气,还对主人公阿廖沙说:“你穿好大衣,带条被子去,不然,会着凉的。”并叮嘱他,不论看到什么都不要动,只要祈祷圣母就会没事。

当主人公阿廖沙和柳德米拉——一个瘸腿女孩一齐玩的.时候,外祖母笑着鼓励主人公,外祖母说:“男孩子和女孩子友好往来是一件好事情,只但是不要乱来!”并用通俗的话解释了什么叫“乱来”,那就是一朵花含苞待放的时候,不就应去碰它,否则它就既不会散发出芳香,也不会结出果实。引导孩子们友好相处。能够说,外祖母进入到了孩子的世界里,对孩子能充分理解。

外祖母既严厉又慈祥,就像一座灯塔,既能照明,又能指引孩子们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我十分喜欢她。

读书笔记2

上星期,我们学习了“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里面的内容是一个种田人,有一天他在干活时,发现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到树桩上死了,种田人白捡了一只兔子,后来种田人天天坐在树旁等,最后他的庄稼全完了,也没等到兔子。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将一无所获,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爱劳动的人。

读书笔记3

《雪人》中一段被害人在黑色森林里逃命的描写,不仅充满惊悚的画面感,仿佛还能听到被害人夺命狂奔时的喘息声。作者奈斯博,除了畅销小说家的身份以外,还是一名编剧和导演,难怪《雪人》读着就很像是为搬上荧幕而创造的作品,他的场景描写极具镜头感,就连场景切换时的人物对话偶尔也担负承上启下的作用。

小说前半部分案件接连爆发,紧张刺激,主角哈利·霍顿警官办案时的职业洞察力和魄力也深植人心。我很久没有看一部悬疑小说看得这么带劲了。可是,小说饕餮过半,出现的一段重要对话是这股阅读热情的转折点。细心的读者结合这段对话以及小说第一章埋下的伏笔,可以猜到凶手是谁。主角掌握的信息量不及读者,因此,他比读者慢半拍可以理解。只不过,太早给读者这样的暗示还是挺尴尬的,尤其是推理小说。更尴尬的是,这段对话之后,哈利连续两次错误判断嫌疑对象,尤其第二次错误非常低级。主角顿时沦为平庸,小说失色不少,只好五星转三星评分了。

邪恶本质:

“邪恶本质”是中文版《雪人》腰封上的宣传字眼。其实,关于邪恶的话题,作者只在故事接近收尾的'地方写了这段话:

心理不管正不正常,邪恶就是邪恶。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邪恶行为的诱惑,但这不表示我们对邪恶行为就不需要负责任,天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障碍,而我们病得有多严重,从行为上就看得出来。

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抑或是善恶同体吧。善与恶这对矛盾体,共存于人之天性,日后是趋善,还是趋恶,取决各种因素的影响。但“邪恶就是邪恶”,邪恶行为必须承担责任。

爸爸:

我喜欢作者在结尾处特意多写了两页纸,安排心碎的菲利普解开心结,接受并深情拥抱和他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尤纳斯。

这一章的题目叫“爸爸”。

这一章通篇没有出现菲利普的名字,需要写到“菲利普”的时候,他用的都是“父亲”。这是这个冷色调故事里最温暖的地方。

读书笔记4

在人与动物之间,总会发生各类事,或感动,或悲伤,或温暖。而郑振铎先生的《猫》一文,则让我看见了三只猫不同的命运,造成它们不同命运的,是它们的主人!是它们的主人吗?

文中第一只猫活泼,可爱极了,主人和它的家人们把小猫当成玩伴,可那只小猫因照顾不周而病死了;第二只猫更有趣,机灵乖巧,十分讨喜,主人把它当成了至亲的家人,在它丢失后,全家人四处寻找;而那第三只猫,被前主人抛弃在角落里,后来被现主人发现后带回了家,它十分胆小,沉默不爱动,连毛也被烧掉了,十分丑陋,主人对它并不关心,最后含冤而死。第三只猫命运多舛,这有它的错?

第三只猫因外貌而不被人喜爱,被人抛弃。古人云:“人不可貌相。”许多演艺人员因整容发生伤残事故,他们为什么要去改变自己的容貌,恐怕都是害怕自己不够漂亮,不够好,不会被人们接受和喜爱,所以用改变容貌的方法,使自己从外表上更美丽,来增强自信。这样真的会自信吗?作为一个演员,没有扎实的演技,长得好又如何?或许好的容貌会为演员带来更多的机会,但若演技不行,再多机会也抓不住。在演艺圈内,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却不乏有靠演技的,黄渤,王宝强不正是靠实力打动了观众吗?长得好看的男演员不少,他们都被称为“小鲜肉”,而能称得上影帝的,并不在他们之中,因为什么?他们只是靠脸出名,但不令人敬重。

有好的容貌可以让你更自信,但不是全部。像安徒生,霍金,马云,他们的容貌实在是不敢恭维,但安徒生依然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精彩的童话,人们也因为他文字的魅力而对他另眼相看。安徒生也不再是自卑的“丑小鸭”,而是美丽的“白天鹅”。霍金身患渐冻症,只有手稍微能动。若是一个普通人,必定招人嫌弃。可他没有,因为他是霍金,有可怕的大脑,他提出的一个又一个学说,做出的一个又一个贡献,让多少人想一睹他的风采,尽管他并不英俊,但他依然自信。中国现在的富豪—马云他也曾因为自己的容貌而四处碰壁,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但他依然靠自己的智慧创立了阿里巴巴,收购了一家又一家企业,堪称中国首富。许多正在创业的年轻人拿他的话当做成功的座右铭,尽管其貌不扬。

回想第三只猫悲惨的'命运,他的主人似乎是这一切的推动者,但错真的就在主人的身上吗?主人对待前两只活泼的小猫不是很好吗?如果第三只猫忘记了被抛弃的不开心,享受主人对它的温暖,乐观开朗一点,不整日趴在一处一动不动,它的命运也许就不一样了?它自己其实是可以改变 ……此处隐藏6192个字……有钱的女人.

简.爱教会了我如何学会自立,作为一个女孩,不能永远去依赖其他人,必须要学会自强自立,只有做到了这几点,才能真正的完全的成为一个自立的女孩,你们懂了吗?

读书笔记14

最近在选书上越发刁钻起来。每次进入浩瀚书海时,心中总会荡起一串串念头,该找些烫贴的文字来读读。在新的书架上一眼便又一次见到这本《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随手便翻了起来,还没有看完序就决定带回家。

一本二十几万的字的书,按平常看书的速度,看完它也就是一两天的时间,可这本让我时时喷出眼泪的书却用了四天时间品完,完全被作者那细腻的文字及真实的情感感动的一塌糊涂和纠结万分……

——你改变了我看世界的角度

我独来独往,超然物外。如果世界堕落了,我就唾弃它。如今,为了你有一个干净的住所,哪怕世界是奥吉亚斯的牛圈,我了甘愿坚守其中,承担起清扫它的苦役。我旋生旋灭,看破红尘。我死后世界向何处去,与我何干?如今,你纵然也不能延续我死后的`生存,却是我留在世上的一线扯不断的牵挂。有一根钮带比我的生命更久,维系着我死后的世界,那就是我对你的祝福。有了你,世界和我息息相关了。

你的小身子信赖地倚偎在我的怀里,你的小手紧紧抓住我的衣襟。闻你身上散发的乳香味,我不禁流泪了。你把你的小生命无保留地托付给我,相信在爸爸的怀里能得到绝对的安全。你怎么知道,爸爸连自己也保护不了,我们的生命都在上帝的掌握之中……每每忆及这些,都揪心的疼痛。在这些短短的言语中我们看到得,却是一个平凡父亲对一个女儿伟大,无私及触手不棘的爱……同时也被妞妞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忍耐力所震憾。

天空和父亲,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世界。每每想到这话,脑海中便浮出离我而去的父亲。唉,是啊,我总不相信或不愿意我父亲是去了天堂,因为天堂离我太远了,我也不相信,更不愿意我父亲是去了地狱,因为那个地方根本就不是我父亲所呆的地方。所以这么些年来一直把父亲看作是天上的一颗星星。只有把父亲交到天上去,父亲才会离我近些,再近些。每当忆起父亲的时候,就是我最最孤独及最最疼痛,和最最快乐的时刻,随了作者做了几次假设,要是父亲真像我想的那样,像家里背后的那座山一样,年复一年地青春常驻多好,要是没有经历过父亲那唯一一次的痛打,要是父亲能先享受一阵我的孝心再离我而去,我是不是就不会一直爱父亲爱的那样深沉……也许这就是作者所提到的人性的弱吧。

作为一个父亲作者可以称得上是位好父亲,但令我纠结的是作者所写的如果没有那次和妻子不相退让的争吵,妻子在怀孕五个月睡地毯过后发高烧到40多度,去医院没有人理,如果没有那次遇见变态的医博士在妻子怀孕五个月还不停地往肚子照X光。如果没有那次妻子在怀孕还在进行着的减肥计划。妞妞也许不会得上这种让人心力交瘁的病。作者是位文化人,去一家医院没人理怎么就不可以到另一个医院就诊呢??非要看着一旁妻子不停地难受??再回到家到找什么医博士?把医博士找来,竟然眼睁睁地看着那位医博士在怀孕妻子肚子放毒,连这点常识都不懂,看到这里还真让我纠结了不少时间。两个人一争吵竟连肚子的孩子都不顾,这样也太愚昧点了吧?唉,一边为他们的爱女之心所感动的一塌糊涂,一边又为他们的这些愚昧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啊!难道这就是作者所说的所谓的;“我们的生命都在上帝的掌握之中?面对命运忍似乎是唯一的法门?”

故事的结局作者说在妞妞死后的一年后他自己一个人跑到另一个地方去写关于妞妞的点滴,似乎又在给我们传达这样一个消息,他们夫妻两是只可以共苦难的人??唉!这个故事太感动,太纠结了!

当放下这本沉甸甸书之后,脑中依然荡起那句;“其实,找个好伴,生个好孩,此生足矣,其余一切都是过眼烟云”。

读书笔记15

荔枝树、牛羊,都已长大

而我要远行。我们总有一巷之隔

风像出去游玩的孩子。它知道

抄哪条近路,能更快地回到这里

母亲坐在节骨眼上发愁

今夜,将月光牵回屋还是留给我

收破烂的刚从这儿经过。母亲的目光

也被收走了。没给一颗糖

这首诗抒情隐忍,回味内容多,对于有某些相似成长经历的人来说,极易产生共鸣。我非常喜欢这首诗,收藏了!并且想尽绵薄之才解读之。

第一节,荔枝树、牛羊都是“我”小时候的“伙伴”,我们一起长大了,它们还在那儿,而我却远行了。可能是奔赴外地工作或者学习,总之不再生活在那个儿时熟悉的小巷了。这让我本人也想起小时候的一些事情。那时候,物资匮乏,村子里的果树总能得到小孩子的青睐。有心的孩子就想着自己栽种果树,期待着能有更丰盛的果子吃。可是,等到果树长大了,孩子也长大了,对那些果子再没有儿时的那种急切渴望。而且,长大了的孩子还会离开家乡,这时候,那些果树更多的成了故乡和儿时记忆的一种念想。我想吃果子时,它们还小;它们长大结果了,我却远行了。这就是我们曾在一起,而我们总有“一巷之隔”的感觉。伴随着成长的一草一木,都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汇集在一起就是对故乡的眷恋。它温暖,却也有隐隐的痛感。第一节,把这种感觉写得很到位。

第二节,顺承第一节的情绪而来。离开家乡的孩子多么想念家乡,可是,由于离得远或者生活所迫或者种种原因,并不能随时随意地回去。而风就不同了,它只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临时出去游玩了,随时知道抄近路回家。想家的“我”该是多么羡慕它呀!这一节中,“我”的思乡思亲情绪,通过风进一步得到体现。这个风的物象取得非常合适,小巷子里的'风确实是如此,有时来得突兀去得突兀,行走灵活,素有“穿堂风”之说。而此时,它是作为一个意象,带着“我”的情感在自由穿越。

第三节,终于写到亲人了!母亲坐在“节骨眼”上发愁,从小到大的日子中,一定有许多个“节骨眼”让母亲发愁。而此时的“节骨眼”是诗意的相牵,这是作者的想象。年迈的老人瞌睡一般较少,那么,睡不着的夜晚,大概也会对着月光辗转难眠,作为母亲不想儿女还会想谁?而外地的“我”也一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光自古就是思乡思亲的象征。又因为“千里共婵娟”,天地间只有一个月亮,寂静的夜晚只有它亮着,所以,作者写下的母亲会有那样的愁思。这种双方对月光的眷恋,恰恰体现着“我”和母亲的血亲相连。

第四节,可是想归想,天亮了,儿女依然不在身边。寂寥的巷子除了留守的老人,就只有偶尔光顾的收破烂的了。除老人外无一活物的巷子,任何一点移动的东西,都会牵走老人的目光,看着他看着他,一直到他走出巷子。那终归不是你的亲人,所以,老人空落的情绪可想而知。再者,旧时代里有破烂换麦芽糖的生意。所以这时,母亲也可能会想到,年幼的儿女四处搜罗家中废旧物品,追着破烂王换糖的情景。这只会使得老人想念儿女的心情更加具体而真切。糖是甜蜜舒心的食物,在这里特意指出“没给一颗糖”,对比之下更能加强这种空落的情绪。这是“我”的情绪,也是母亲的情绪,自然也是小巷的情绪。

整首诗歌情绪推进自然顺畅,情感饱满却隐忍含蓄,都是通过实物意象表达,回味内容多空间大。且无晦涩造句,读者很容易领会作者的感情。我个人很喜欢,所以赘述这么多。谢谢作者写出这么好的诗作!

《【经典】读书笔记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