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性教案模板汇总八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可能性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可能性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可能性的事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语言做出判断性的表述,并能简单说明理由。
3 、培养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对一些事情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并恰当的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转硬币
1、 印有一元的这面是正面,印有国徽的这面是反面。(转硬币) 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2、 先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再转硬币。
总结:也就是说在硬币转动之前,我们只能猜测,转动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这就是一种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二、 摸棋
1、 把红棋全部放入一个盒中。请问在这个盒子中会摸出什么颜色的棋?
2、 那如果再请同学摸会是什么颜色的?
3、 把三种颜色的棋放到盒中,这次还一定会摸出红棋吗?猜在这个盒子中会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学生实际摸摸看。
4、 总结:在这个盒子中装有三种颜色的棋。摸的时候,可能摸出一个红棋,可能摸出一个黄棋,也可能摸出一个绿棋。我们只能用可能描述这件事情。
5、 请问在这个盒子中摸到紫棋吗?(因为没有紫色的棋,所以不可能摸到紫色的棋)。
6、 小精灵带来三个杯子。提出三个问题。
三、 书上例2。
要求:如果认为某件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勾,可能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圆圈,认为不可能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叉。
四、 巩固练习。
书后练习题,小卷,游戏。
教学反思: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复杂问题简明化,将“可能性”这种深奥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符合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的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探索,并通过参与具有教育价值的数学活动,初步领会到深奥的“可能性”问题的意义。
可能性教案 篇2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44页主题图、例1、第45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第49页“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借助猜测、实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准备:
课件、节目卡片、抽奖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活经验
(一)游戏1:猜猜硬币在哪只手里。
1、教师将枚硬币握在手中,并在背后交换位置,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
2、教师打开没有硬币的手,再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为什么?
(二)游戏2:猜猜抛出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1、教师将这枚硬币抛出,让学生说出可能是哪个面朝上,要求说出所有可能。
2、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面朝上。
3、教师揭示结果。
(三)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能性教案 篇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数据,认识条形图(1格表示1个单位),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 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能正确使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内容:
P90--91
教学目标:
1、 经历和体验收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 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能对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 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老师带来了一个袋子,你们能猜出袋子里有什么吗?
2、打开袋子验证:3个红球,3个黄球。
二、活动体验,探索新知
1、想一想
问:如果让你们闭上眼睛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
说明:袋子里有红球、黄球。摸到红球和黄球都是有可能的。
2、猜一猜
问:如果让你们闭上眼睛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出后把球再放会口袋,一共摸40次,红球、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
学生各抒己见。
讲述:同学们的意见各不相同,这仅仅是我们的估计和猜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知道红球和黄球各摸到多少次呢?
引出课题,并板书。
3、说一说。
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记录数据的方法?
讲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记录。你知道"正"字是由几笔 ……此处隐藏5840个字……猜,到底会怎样呢?我们来一起验证一下)
(渗透 数量相等时 可能性一样大)
可能性教案 篇7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简单的分数几分之一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等可能性》教案。2、让学生亲身经历比赛公平性的探究过程,实验、分析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逻辑推理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3、在学习探究活动中,感受探究数学活动的乐趣,体验游戏与比赛的公平原则,体验数学与生活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使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有根据的思考问题,有条理的说明问题。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谈话:你们看过足球比赛吗?你们知道在足球比赛时我们用什么方式决定谁先开球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课件)你认为我们用抛硬币的方式决定谁先开球公平吗?为什么?因为抛硬币的结果是无法人为控制的,所以抛硬币的'事件是一种可能性事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二、探索研究,解决问题:谈话:刚才大家对老师提出的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哪个队先开球是否公平这个问题(板书:问题)进行了猜测,(板书:猜测)要想验证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怎么办?(板书:实验)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枚硬币,一会儿我们就利用这枚硬币进行实验。1、实验前:我们先来规定一下,币值这面我们叫它正面,国徽这面我们叫它反面。实验的时候为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一定要竖着拿着硬币,抛的时候先向上。提问:我们实验几次呢?(如果实验一次,看不出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是否相等,所以最少实验2次)。2、学生实验2次。试验后找一组汇报数据。通过实验我们的得出的数据,(板书:数据)观察数据,看一看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是否相等。根据我们刚才实验的数据,你们能说着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等吗?如果数据不能证明我们的猜测是错误的?不是猜测有问题,那是哪儿有问题?3、实验10次学生实验。(把结果统计在表格中)汇报次数。观察数据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怎样?
总结:通过试验次数的增多,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越来越相近了,那是不是就近似相等。我们做了十次实验,出现了相差2次,4次,甚至6次的情况。你觉得我们实验十次成不成,那我们实验多少次才成呢?4、统计全班数据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相差几次。你们觉得370次实验,相差10次不多?我们可不可以说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近似相等呢?5、出示科学家数据我们全班做了370次实验,那你知道我们的科学家为了验证这个猜测是否正确,做了多少次实验?(观看数据视频)6、得出结论通过科学家的试验,得到了大量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如果用一个分数表示,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抛1000次、10000次,会有多好次正面朝上?
三、巩固提高。其实不光在足球比赛中,在许多国际比赛中,例如:乒乓球、篮球比赛中,我们也都用到了抛硬币决定哪个队先开球,应为这种方式是公平的。生活中,我们同学也选取了一些身边的材料来进行游戏,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游戏规则公平不公平?1、游戏棋:掷正方体的木块,木块的各面分别写着1,2,3,4,5,6。掷到数字几就走几步。你认为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每个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换成长方体的木块来做这个游戏,游戏规则公平吗?2、桌子上摆着9张卡片,分别写着1-9各数。如果摸到单数小明赢,如果摸到双数小芳赢。你认为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如果不公平怎么办?3、(1)转动转盘,会有几种可能的情况?(2)指针停在这四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吗?(3)指针停在这四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可能性相等问题→猜测→实验→数据→结论
可能性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如何判断游戏的公平性和可能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摸球游戏。(注:不透明容器,一个是黄球多,一个是球同样多)二个学生来各摸10次。估计袋中黄球多还是白球多(师:你是怎样想的?)
二、实践感悟
1、透明容器(一黄、一白)摸球比赛: 规则:男生摸白球,女生摸黄球,摸得多的取胜。 师:你想如何放球?(生:男:白球多一些;女生:白球多一些) [预测:学生有争议,并学生说明反对理由。板书:数量不一样――不公平] 师:哪你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呢?(生:球要同样多。板书:数量相等―――公平。)
2、开始比赛:(站在男生一方的举手,站在女生一方的举手。认为打平的举手)
(1)比赛并记录
[预测:有可能男生胜,有可能女生胜。问败的一方,我们的游戏规则是公平的,为什么会败给对方呢?生:一次不能定输赢,再来。]
(2)修改游戏规则。再比 师:问输的王一方:你们服输吗? [预测:服;不服。还要摸] 师:问男生和女生,再比你们一定能赢吗?板书:一定 (生:不一定,一定,可能)
(3)板书课题《可能性》 师:同学们,你对事物的可能性是如何理解的?
(4)、小结:虽然两种球的数量相等。也不能说他摸到的数量就一定相等。可以用一个数学语言《可能性》相等。这个游戏是公平的。
3、是啊:足球比赛,球先给哪个呢?我们的'裁判怎样做的呢?你认为公平吗?关于抛硬币。世界上5位数学试验结果。(课件)
三、互动生成 设计摸球游戏。(摸一次)
A:
1、一定能摸到黄球。
2、可能摸到黄球。(你为什么要这样放)
3、不可能摸到黄球。
B:
1、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都要说出想法)
2、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
3、摸到黄球和白球的可能相等。
四、例2变式练习
(一)4张红桃牌:(设计成判断题(任意摸一张)并说出理由。)
1、我一定能摸到红桃A。( )
2、不可能摸到红桃A。( )
3、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大。( )
4、摸到红桃扑克牌的可能性大。( )
5、摸到的一定是红桃扑克牌。( )
(二)红桃4换成黑桃4(再判断,怎样说才正确)课件
(三)两张梅花6,一张梅花8和10.(任意摸一张)
1、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说一句话。
2、可能性相等、可能性大、可能性小说一句话。
(四)讨论你认为可能性相等和一定相等有什么区别。
五、总结
我们学习可能性的三种说法:板书:可能性相等、可能性大、可能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