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只猴子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只猴子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只猴子教案1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三只猴子》,体验并初步学习表现歌曲的诙谐幽默。
2、在倾听和做动作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
3、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跳。
活动准备:图片两张
1、一张大床
2、小猴子躺在医院里的`图片
3、猴子图片三张
活动过程:
1、熟悉歌词,朗读歌词。(1)出示图片一和一只小猴子,提问:“是谁呀?”“数一数,有几只小猴子?”“它们在哪儿呢?在做什么?”“你觉得这三只小猴子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2)范唱歌曲,并操作教具,并在每段后提问:“现在床上还剩下几只猴子?”提问:“小猴子在床上跳,他们怎么样啦?”“妈妈见到了,她心里有什么感觉?”“着急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做一做。”“我们和妈妈一起来喊一喊小猴子。”(3)教师操作教具,师幼共同跟琴声朗诵歌词。
2、幼儿学唱曲。(1)幼儿看图片,学唱歌曲。“歌曲中有一句话很长,你们有没有发现?”(2)幼儿一边玩手指游戏,一边唱歌。“现在,我们的手指就是小猴子,这是几只猴子?“(三只)“那两只是什么样的?一只呢?”(3)将手和腿变成猴子,一边唱一边玩身体游戏。“我们身上也有小猴子,快找一找,在哪儿呢?”幼儿边游戏边演唱(4)教师演唱歌曲的第四段。演唱到:“……床上床下都找不到”,提问:“咦,小猴子到哪儿去啦?”(出示图片二)演唱:“他们躺在医院不能动了。”提问:“小猴子没有听妈妈的话,结果怎么样啦?”
3、玩音乐游戏。(1)幼儿都变成小猴子和教师一起做游戏。师幼游戏,随音乐“猴子”摔倒在地,提问:“你摔到哪儿啦?”(2)知道不能在床上乱跳,幼儿一起送“小猴子”去医院,结束活动。
小结:我们要听妈妈的话,可不能像这三只猴子一样,在床上乱蹦乱跳呀!“那我们赶快把受伤的小猴子送到医院去吧。”
三只猴子教案2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看图谱的方法,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三只猴子》。
2、有初步安全意识,知道不能在床上乱跳。 活动准备:
歌曲的音乐 猴子图片 自制歌曲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欣赏音乐,引出主题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首歌曲,听一听唱的是什么?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说一说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师:"你听到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唱的是谁的事啊?出现了几只小猴子啊?"(三只?两只?)它们在干什么呢?三只猴子在哪里跳呢?哦,在床上跳。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贴出相应的图片。(幼儿每回答出一部分,教师就出示那相应的图片,随之哼唱那一句歌词。分三段贴出图片)
2、老师出示猴子的图片,让幼儿观察
(1)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的`大声叫,快快下来别再跳
(2)两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的大声叫,快快下来别再跳
(3)有一只猴子在床上跳,他的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的大声叫,快快下来别再跳
3、放音乐,幼儿听音乐有节奏的跳
师:小猴子真是的,为什么在床上跳呢? 师:对呀,因为好玩。可是小猴子们没有掌握方法,跳得头上都起包了。如果能跟着音乐有节奏的跳,就不会起包了。我们一起来试着跳一跳。在跳的时候,不要和别人靠太紧。准备好,有节奏的跳,就不容易摔跤了。
4、出示音乐图谱,让幼儿跟着图谱有节奏的跳
师:大家都会有节奏的跳,你们头上有没有起包呀?
瞧!我这里的节奏,看看我们现在这样跳,每一拍跳一下。试试看,大家一起跳。
跟着节奏跳很简单是吧!歌曲第一段有三只猴子。需要三个小朋友一起在床上跳。请你找两个好朋友手拉手。你可以和和两个朋友一起整齐地跳吗?如果跳的不整齐,另外两个人就有摔跤的危险了。三个好朋友手拉手,一起跟着节奏跳,一拍跳一下,准备。
请坐!现在难了,这里一拍要跳两下,宝宝们先用小手来拍节奏,我来唱。
试一试用跳的方法把节奏表现出来。(提醒孩子们分开一些,不要靠太近,会安全一点。)
5、老师唱歌打节奏,让幼儿听节奏跳(唱一只猴子时,一个小朋友跳,两只猴子时,两个小朋友跳......)
三:(1)让幼儿自己在桌子上摆出节奏谱(X XX X X......)
放音乐幼儿跳,老师指导
(2)老师打节奏,让幼儿分组表演
四:猴子们头上起包了,让幼儿猜猜猴子们去哪啦?放音乐
你们看床上静悄悄
猴子们不知道哪儿去了
床上床下都找不到
他们躺在医院不能动了
五:活动结束 来,这首歌开始了。 (教师放音乐......) 不知道的话再听一遍音乐?到底几只猴子呢? (教师放音乐......) (教师放音乐......) (教师放音乐......)
跟着节奏跳很简单是吧!可是三只猴子是三只猴子。三个朋友一起在床上跳来跳去的。你可以和和另外两个朋友一起跳的很整齐么?如果跳的不整齐,有一个孩子跳乱了,另外两个人就危险了。下面孩子们再找两个朋友,三个人手拉手。一起跟着这个节奏跳。一拍跳一下,准备。 (教师放音乐......)
。(教师唱歌,孩子们打节拍......)
(教师放音乐......)
好,现在这样子,孩子们,一个人跳一拍,第一只猴子跳第一拍,第二只猴子跳第二拍,第三只猴子跳第三拍,第四拍三个猴子一起跳。然后呢,再第一拍,第二拍。轮流跳。看哪只猴子跳完头上不起包。来,和别人分开一些,跳起来更容易。和自己朋友商量一下,自己跳第几拍。
(教师唱,孩子们跳,教师不断纠正孩子们错误......)
你们没有一个头上不起包的,全都起包了。所以你们轮流跳的本领还不够,还是一起跳吧。看看可以跳成什么样子。和自己的朋友找一个桌子。看着桌子上的图,排成队。我来放音乐,大家一起跳。 (教师放音乐……......)
请坐,有一张蹦蹦床啊,可以站两对猴子。可以让两队猴子上去跳,可是这两对猴子一定要跳的很安全。教师让每一对猴子单独出来师范。
我们现在玩的也累了,想起来刚才的歌曲怎么唱的么?一起唱一唱。 (教师放音乐......)
小猴子们跳着跳着头上起包了,你们猜他们去哪了? 他们去哪了?我们再听听,到底去哪了? (教师放音乐......)
……此处隐藏15171个字……点音符的表达,还要注意每个乐句的结尾都有一个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轻快。2.为了更好地表达“秋”的意境,可以引导幼儿分析歌词:除了麦穗黄了,枫叶红了,小草穿黄衣,树叶随风飘以外,还有什么现象能代表秋?(比如,秋是丰收的季节,它带给人们的是喜悦,等等。)
3.幼儿音乐活动的最好形式是裁歌载舞。这首歌是很好的歌舞表演材料,可以编成音乐剧,引导小朋友自己表演,让“麦穗…‘枫叶…‘小草…‘树叶…‘爷爷”“我”“小花狗”“小花猫”在活泼轻快的旋律中灵动起来。
三只猴子教案13活动目标:
1、倾听教师的示范演唱,分辨各声部、感受多声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2、通过分辨、模仿学习,在合唱中坚持自己的声部,并初步体会与其他声部和谐合作的`愉悦。
活动准备:
1、熟唱歌曲《三只猴子》的第一声部。
2、歌曲音乐。
3、钢琴。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三只猴子》。
二、学习二声部衬词。
1、听音乐拍节奏。
师:"你们会不会把这首歌的节奏拍出来呢?"
2、带领幼儿跟着乐曲拍手感知节奏型︱X X︱XX X︱。
3、尝试在︱X X︱XX X︱的节奏型中加入衬词:"别、跳、别跳、跳",并跟着音乐节奏说唱衬词。
三、学习二声部演唱。
1、欣赏教师合作表演的二声部合唱《三只猴子》,发现二声部演唱的特点。
师:"今天,我和另外两个老师要为你们演唱《三只猴子》,请你们仔细听,在欣赏完后回答问题:我们三个人唱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2、学习二声部合唱。
(1)教师唱歌词,幼儿尝试配唱衬词。
师:"下面我和你们一起来唱这首歌,你们想演唱哪一声部?"要求:坚持自己的声部,不要把衬词唱丢。
(2)教师播放乐曲,幼儿加入二声部衬词。
要求:能跟上音乐的节奏,把衬词唱稳。
(3)幼儿分两个声部尝试合作演唱歌曲。(小组长带领,交换声部)要求:把旋律拉高,衬词唱低,要学会控制音量,唱出两声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四、学习三声部合唱。
1、欣赏老师表演的三声部合唱。
师:"下面我们三位老师还要为你们表演合唱,请你们仔细听我们唱的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
2、教师、幼儿、客人老师一起表演三声部合唱。
五、简单小结,自然结束。
三只猴子教案14活动目标:
1、感受、体验歌曲欢快、幽默的风格。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前三段。
活动准备:
图谱、视频、节奏卡、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表演小猴子导入。
师:这是什么动物?它还会做哪些动作呢?
二、初步感知歌曲。
1、观看视频,初步感知歌曲欢快、幽默的风格。
提问:这首歌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2、结合图谱,熟悉歌词。
提问:歌里有几只猴子?"发生了什么事?猴妈妈是怎么说的?
3、结合节奏卡,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三、学唱歌曲,体验演唱的快乐。
1、跟着老师哼唱歌曲。
2、幼儿集体边跳边唱。
3、多形式表演唱。
(1)个别幼儿表演唱。
(2)分组练习表演唱。
(3)集体表演唱四、欣赏歌曲第四段,讨论"在床上跳的危害"。
师:猴子们跳的可开心了,根本不听妈妈的话。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视频)讨论:为什么不能在床上跳?请你告诉小猴子以后要注意什么?
活动反思:
《三只猴子》是一个比较有趣、易于被孩子理解接受的音乐活动,旋律也比较简单,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掌握。再加上形象的图片和有趣的游戏,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在这个活动的'游戏环节,孩子们很容易兴奋,但因为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游戏也进行得热烈而有序。在活动中穿插钢琴伴奏,这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并不常用,但效果却出奇得好,所以在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提供孩子钢琴伴奏,以便更准确、更有效的学习。
三只猴子教案15活动目标:
1、在倾听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前三段,并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
2、积极参与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
1.关于三只猴子歌曲的图片6张,节奏型卡片教师用2张。
2.《三只猴子》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打招呼问好。
老师:小朋友,你好!(依次出现一些小动物图片,请幼儿问好)
幼儿回答:***,你好!
请幼儿做动物动作,老师来问好!
二倾听,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
1播放《三只猴子》的音乐,请幼儿倾听。
1)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歌曲里有谁?有几只猴子?它们在干什么?
2)再倾听歌曲一次。
3)幼儿回答提问,当回答正确时,老师唱着歌曲拿出相应的卡片。
师:猴子们为什么在床上跳,如果说我们跟着歌曲有节奏的跳,可能就不会摔跤了!
2.请幼儿听着音乐,想象自己在蹦蹦床上,边听音乐边跳一段。
3.出示节奏卡,引导幼儿有节奏的跳。
师(边出示节奏卡边说):我们现在这样跳,按节奏一拍跳一下,大家试试看。
4.1)请幼儿3个人组成一组,手牵手听音乐来跳。
2)改变节奏型,老师唱歌,孩子拍手。
3)听旋律,孩子牵手跳。
5.分组跳,一组幼儿在前面表演跳,剩余的孩子和老师一起唱。
三.在充分倾听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1.集体唱
教师:现在老师来播放音乐,我们一起跟着旋律来唱一次。
2.分角色唱。老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孩子,再交换
师:你们觉得小猴子在床上跳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开心)一起用开心的样子唱一唱。摔了一跤后感觉怎样?谁来学一学?妈妈在喊得时候 ,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师:那我们唱的`时候,把猴子开心、摔了一跤很痛和妈妈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是不是会更好听呢?一起试试看。
3.观看视频跟唱。
4.表演唱
师:面向老师一起来唱一次。
四.五、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并渗透安全教育。
1.师:刚才三只猴子跌下床以后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听一听(老师唱)“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他们躺在医院不能动了”他们都到哪儿去了?
2.游戏:完整唱歌曲,当唱到不能动了的时候,要求孩子在椅子上不能动。师:躺在医院不能动感觉怎么样?(难受)以后还要不要在床上跳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