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数学教案【热】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所看到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位看的。
2、能正确搭出要求的图形。
教学重点: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教学难点: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教法:观察、发现法。
学法:动手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在桌面上摆学具(文具盒和杯子)。
分别从正面、左面、右面观察这一组物体,说一说你所看到的情景。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根据课本课本55页笑笑的指令分别动手摆一摆,并从不同的方向看一看,小组交流你们的看法。
(二)小组展示成果
四、点拨升华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图形。我们把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叫做主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56页第2图。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
七、知识拓展
2、在课桌上摆放水杯、文具盒、橡皮、铅笔,从不同角度说一说你看到的物体的情景有什么不同?先独立做。最后全班交流。
八、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略
四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探索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被减数减小数需要补0的计算方法,应用小数的性质可将计算结果简化(去0)。
教具准备:课件,作业纸,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1)385+48=()(说说方法)。
(2)0.79的计数单位是(),“9”在()位上,表示9个();0.4的计数单位是(),“4”在()位上,表示4个()。
(3)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小数加减法)
3、情景: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请看大屏。(课件显示买东西的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学习小数的加法、减法
1、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①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我们选一题来计算一下,课件显示:一双运动鞋的价格是38.5元,一根跳绳的价格是4.8元,这两样东西一共多少钱?(生说师板书:38.5+4.8=)
②这就是小数加法。该得几呢?请每个同学拿出一张纸来试着列竖式算算看。(生独自演算,请一生板演竖式,教师巡视。)
③交流。像这样一位对着一位加你们感觉陌生吗?(引导与整数加减法比较异同)哪儿一样?哪儿不一样?
④同学们真是善于带着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发现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板书:从低位算起。)小数加减法除了上面的的情况以外,还会有哪些不同的新情况呢?
2、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①师生合作报数:请你说出你想的数写在纸上(师板书一个如:0.79)老师也想了一个数(如:0.4),这两个数你想加还是相减?(预设板书:0.79-0.4=一起读一读)请一名学生试板演,其他学生在纸上笔算,可也交流。适当用展台展示学生的作业纸。
②引导学生总结。板书: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强调“相同”。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板书:计数单位)可让学生讲道理、举例子,教师用小棒演示。
③用相同的教学法探索。如:1.3-0.47= 3.76+1.24=(学生板书,适当用展台展示学生的作业纸。)
设计目的:A、数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后再进行计算;(根据什么?)B、得数中小数部分末尾有“0”时,一般要去掉“0”,化简。(板书:添“0”、去“0”。)
3、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应注意什么(课件)
4、游戏强化“小数点对齐”
①开卡车:5.23+0.7=(课件演示)
②开卡车:12+0.43=(课件演示)
③比一比(读题,说结果)3.33+0.02= 3.33+0.2= 3.33+2=(课件呈现)
这三道题挺像的,都有3和2,怎么结果不一样呢?(随着学生回答,2和对应的3变成红色),CAI呈现竖式,难怪结果不一样。同样都是2,但2所在的数位不同。
三、巩固
1、错例辨析。
2、计算并验算(课件出示P97“做一做”第1题,由学生任选1题即可)
方法;
①课件出示,学生选题。
②一生板书,集体练习,提示验算方法。
③订正板演的计算过程,学生互相检查。
3、P97“做一做”第2题第二问。(与开头照应)
四、总结
今天学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算起。添“0”;去“0”。
(相同数位对齐)(以下为预设)
38.5+4.8=43.3(元)0.79-0.4=0.39 1.3-0.47=0.83 3.76+1.24=5
四年级数学教案3一、教学目标
1.能整理这个阶段(三个单元:观察物体、小数除法、游戏公平)的学习内容,发展自我反思、整理知识的能力。
2.对这三个单元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复习巩固。
3.能根据这三个单元所学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对观察物体、小数除法、游戏公平这三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通过整理,发展学生自我反思、整理知识的能力;在练习的过程中结合所学的内容和练习题进一步培养学生 ……此处隐藏18395个字……0g=( )t 8t-4500kg=( )kg 3700kg+4t=( )kg
练习三:
大小比较
500千克( )1吨 8吨( )3500千克
1200米 ( )12千米 300毫米( )3分米
2t15kg ( ) 2150kg 1230m( )1km230m
师:请你说说你是如何比较的?
练习四:
应用
(1)仓库里有795吨钢材,如果每辆货车可装6吨,需要多少货车才能把这些钢材全部运走?
(2) 一桶纯净水重19kg(含桶重),一辆载重2吨的小货车最多可以装多少桶纯净水?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重量单位,知道了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重量的问题。
1吨(t)=1000千克(kg)
1千克(kg)=1000克(g)
1吨(t)=1000000克(g)
“吨”这个单位用来表示较重物体。
课后习题
五、回家作业
查找日常生活中用克,千克,吨来表示的物体
四年级数学教案15教学内容:
课标本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第71-72页、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理解转化策略的价值,丰富学生的策略意识,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交流,明确转化的策略
出示例1图片,让学生比一比两个图形面积大小。
师:我们一起来看两幅图。比一比,谁的面积大?
这两个图形呢?你能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吗?
你准备怎么比较?把可以把格子补画完整,小组交流一下。
集体交流。
(1)数方格的方法,问:有人在皱眉,说说为什么?(这种方法麻烦、不准确)
(2)变成长方形进行比较。
怎样把它们变成长方形的?
第一个图形:上面半圆向下平移5格。
第二个图形:下半部分凸出的两个半圆分割出来,以直径的上面端点为中心,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
电脑演示。
问:现在可以准确判断面积大小吗?
(计算比较)
师:刚才,我们是怎样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
生:通过平移、旋转都把它们变成长方形,再进行比较的。
师:像这样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叫它转化。(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二、回顾转化实例,感受转化的价值
师:我们曾经在推导很多图形的面积或体积公式时用过转化策略。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并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结合课件演示。
a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就把求三角形面积的问题转化成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b一个三角形通过切割、旋转也能把它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就是等积变形),从而求出它的面积。
c推导圆形面积公式时,通过切拼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面积。
d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时,也把圆柱通过切拼转化成长方体求体积。
e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时......
师:不仅在求面积、体积而且在求周长的问题上,我们也曾经运用转化策略。
学生汇报,结合演示。
a求树叶的周长时,用线绕树叶一圈,再量出线的长度,也是把求树叶的周长转化为求线的长度。
b推导圆周长公式时,将圆片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曲线的长就转化成了线段的长。
师:化曲为直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转化策略。
师:不仅是在图形王国,在数与计算方面及数和图形结合方面都有很多问题需要运用转化策略,下面让我们一起去回顾和整理。
学生如有遗忘,教师可以即时激活,比如在计算1.3×2.4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列举时,教师引导学生举实例,并摘要板书。
师:这些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把新问题转化成熟悉的或者已经解决过的问题。)
板书:未知--已知
师:回顾和整理了这么多运用转化策略的问题,你有什么体会?
师:你们概括得真好!其实,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学习转化的过程。以后再遇到一个陌生问题时,你会怎样想?
三、分层练习,运用转化的策略
第一次:空间与图形的领域
1、练一练1可以通过折线中的4条线段分别向右或向上平移帮助理解。
2、练习十四第二题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其中第三个图形稍难些,如果像下图那样,分别绕A点和B点把两个直角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转化后的涂色部分刚好占10个小方格,是正方形的10/16即5/8。
3、练习十四第三题第二个图形的'周长正好与半径4厘米的圆的周长相等。
第二次数与代数的领域
4、试一试
师:观察加数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求和?(通分转化)
还有不同的转化吗?(可以化小数求和)
你对这种转化有什么看法?(化小数反而麻烦)
观察图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小组交流。
汇报:1-1/16中的1和1/16各表示什么?
小结:要求阴影部分的和可以从空白部分着想,看来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也可以从反面入手。
如果再加上1/32呢?加上1/64呢?
4、练习十四第一题第1题是解决问题方法的转化,从数出比赛的场次到算出比赛的场次。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理解图意。
单场淘汰制:每场比赛淘汰1支球队。
(1)看图数
明确图中每一排的点分别表示每一轮参加比赛的球队,把两个点合成一个点的过程表示进行了一场比赛。
师:如果不画图,有更简便计算方法吗?
(2)理解16支球队中只有1支球队是冠军,其他15支球队都要先后被淘汰,所以一共要进行16-1=15(场)比赛。照此类推,64支球队参加比赛,产生冠军要进行64-1=63(场)比赛。
四、故事启迪,领悟转化的技巧
爱迪生灯泡的容积
五、总结
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时,你发现有什么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