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鹅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鹅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白鹅教学反思1【情景说明】
《白鹅》这篇课文,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高傲的特点。文章从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的姿态描写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继而以“鹅的高傲”为线索,从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细致地刻画了鹅高傲的特点。作者丰子恺先生以他娴熟、风趣的笔调,采用了多种恰当的写法,将白鹅的形象描绘得十分具体、传神。课文是文质俱佳的范本。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在阅读这篇课文前,你们熟悉白鹅吗?
生:我知道白鹅会捉虫,我很喜欢它。
生:白鹅一身洁白的羽毛,摸起来很光滑,再加上大红顶子,也很好看,我很喜欢它。
生:我喜欢白鹅唱歌,鹅也喜欢引颈高歌,我更喜欢它“鹅,鹅,
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
【教学片段二】
师: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白鹅的高傲呢?
生:我从白鹅的叫声中体会到它的高傲。见到生客进来,它必然厉声叫嚣,仿佛大声训斥别人似的,表现它的威严。远处有人走动,也没惹着它,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吠,好象责备别人打扰了它的安宁。
师:体会得不错。如果鹅也会说汉语的话,你们猜猜,它会说什么?
生:见到生客,它会大声训斥说:“你是谁?为什么不通报一声就进来?没礼貌的家伙!”
师:够傲的。
生:当篱笆外有人走路时,它引吭大叫,一定说:“外面谁在走动?最好离这儿远点!”
生:我认为它可能这样说:“喂,是狗吗?你这个讨厌的东西,还没到吃饭的时候,你又在外面干什么?”
师:你为什么认为它会这样说?
生:因为每当吃饭时,狗都来偷食,白鹅一定恨透了狗,稍有动静,它就会认为是狗。
生:我认为它在喊:“主人,外面有人走动,快出来赶走他!”
师:从你们丰富的现象中,我不仅感受到了鹅的高傲,也看到了它的尽职,难怪主人喜欢它呢。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让我们从它的叫声中进一步感受鹅的高傲和尽职。
【教学片段三】
师:有的同学说课文写的很有趣,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生:我喜欢课文第4自然段,作者写鹅的步态,跟鸭子对比写,写鸭“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平时看到的鸭子走路的样子,屁股一扭一扭的,走得很快,真像作者写的一样!而写鹅,却说它“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真是走有走相,站有站相!这样一对比,显得很有趣。
师:你注意到了作者对比的写法,的确,鸭的局促不安,更显出了鹅的高贵和傲气十足,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师:知道他为什么把“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读得这么慢吗?
生:因为“从容”就是不慌不忙的意思。
生:因为这句话中说“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净角就是京剧里的大花脸,大花脸半天才走一步,走得很慢。
师:体会得好!大家都试着演一演,表现出白鹅从容的步调。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真是各有各的特色。)
生:我特别爱读这几句:“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吃一口泥和草”。读后就感到鹅吃东西也是慢悠悠的,不怕耽误时间,并且很会摆架子。正像文中写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让人觉得很可笑,好象是故意那样做似的。
生:我很爱读第6自然段,尤其喜欢“鹅老爷”这个词。这个词太形象了,白鹅的确像个“老爷”,吃饭必须有人侍候,摆老爷架子,因为它自己总是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狗来偷吃,饭被狗吃净了,它昂首大叫,耍老爷脾气。
师:说得多好!鹅本身有特点,加上作者语言的诙谐幽默,我们更感觉到这只鹅的与众不同。请把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背诵下来,还可以加上动作,进一步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
师:通过刚才我们读的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句子表面上是说不喜欢这只鹅,在说它的缺点,而实际上更能感觉到作者特别喜欢这只白鹅。
师:看来你已经体会到了这种写法的作用,所以鹅的“缺点”也就成了作者所要赞美的优点。那么,文中除了用这样写法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外,还用了什么方法呢?我们快速浏览课文,再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我发现作者一直把鹅当作人来写。
师:那你觉得这只白鹅像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它叫的时候像一个严厉的警察,走起路来像一个京剧里出场的净角,吃饭的时候相一个要专人侍候的大老爷。总之,像一个很高傲的人。
师:是啊,作者用这种方法写,既突出了鹅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有许多好的方法,大可不必口口声声地说我喜欢它。
【教学反思】
一、强调个性阅读,强化文本意义
每个文本都有其内在的文本意义,即内在的价值取向,读者无论融入多少个人经验,只要从特殊的言语形式入手,通过文本意象及文象之间的联系去把握理解文本意义的。在新课标的修改稿中,加入“必须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是大有深意的,体现了个性化阅读要以文本为本,以文本的言语形式为本。
片断一中第一个学生从鹅的作用来谈的,他喜欢鹅只基于“告诉”获得的知识。第二个学生只从鹅的外形来谈的,他喜欢鹅是通过感知来获得的经验。第三个学生是从“我”与“鹅”的共同兴趣爱好上谈的,他喜欢鹅是一种情感的自我体验。
语文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不管是什么方式的个性化阅读,都必须从文本出发,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既求同,又存异。求同,就是求得和文本意义最为接近的理解。求异,就是要鼓励学生基于不同心理特点阅读感悟,鼓励学生结合不同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阅读感悟。
二、强调整体情感,重视文本的品味
对于“品味”,众多老师在理解上存在偏颇的认识,以为“品味”就是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情感的感受与领悟,其实不然。在小学阶段有着不少情感丰富的文章,许多教师一接触这类课文,就产生教学比重失调,于是在课堂上不惜挥耗大量时间,引导学生多读多谈,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忽略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阐析,对立了文本与情感,而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片断二中我围绕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来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朗读进行体会,充分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着力于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语言文字 ……此处隐藏8542个字……特点的细究,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会。
白鹅教学反思13骆宾王的《咏鹅》赞美了白鹅色彩的美丽和姿态的优雅。而这幅画的作者丰子恺先生,他在绘画、翻译、音乐、书法、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他的散文和漫画。在画中向我们不仅展示了美丽、洁白、傲然的白鹅,还用他诙谐幽默的语言写出了一只与众不同的白鹅。所以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充满了期待。这篇课文中有大量地生词,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都用得十分传神。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我以理解词语作为突破口。先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白鹅形象,了解白鹅特点。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也体会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最后学生学习时通过抓重点词句了解白鹅叫声、步态的`特点。学生表演、想象白鹅的动作、说的话。激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把自己独特的体验进行交流。
本课安排学生实践活动时间多、形式多,功能多,训练密度大,每项活动目的明确,都注意了有效性和大面积参与,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使学生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白鹅教学反思14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抓住“白鹅的高傲体现在哪”这一线索贯穿教学。教学中我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读书、思考、感悟相结合,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理解和感悟白鹅的高傲,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一.本课教学思路清晰,注重让学生整体阅读、体验文本,感受白鹅的高傲。在初读后,学生初步感知了鹅的高傲,我便用“这只白鹅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将学生带入文本。在体会作者如何感受到鹅的高傲时,我抓住“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并理解了词语“左顾右盼”,初步感受到白鹅的高傲。在细读课文时,围绕“白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哪”,把感受深的句子划下来,在旁边做批注。这不仅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感悟文本,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
二、在对文本有所感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围绕“白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哪”进行阅读感受交流。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了解白鹅叫声、步态和吃相的特点。如抓住“厉声叫嚣”、“引吭大叫”,让学生想象白鹅的动作、说的话,激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把自己独特的体验进行交流,体会鹅叫声高傲。通过让学生将鸭与鹅的步态进行对比读,播放净角出场的画面,给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感受鹅步态的大模大样。从鹅见到人非但不怕,反而咬一口的句子中,学生体会出鹅的高傲。经过读文──看画面────再读文的过程,学生充分感受到鹅步态的'高傲。在体会鹅吃相的高傲时,我引导学生感受鹅吃饭时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以及鹅吃饭时非要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的“老爷”派头,体会鹅吃饭时的架子十足。
虽然做了很多设计和准备,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在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够到位。对课堂上的生成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和处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学习提高。同时我也体会到,教学的过程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按部就班的过程。教师要把学生的学情作为自己教学新的生成点,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并根据课堂生成,因学定教,灵活驾驭。
白鹅教学反思15《白鹅》一课是四年级第三单元第一课,在这课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的特点——高傲,文章从四个方面去表现:姿态、叫声、步态、吃相。文章运用反语表达自己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同时体现出白鹅的有趣。为了更好的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课,我在同年级不同班级执教了三次,有不同的感受。
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个人认为首先要让孩子们把字词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重点要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生字词,并且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熟记。然后回到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个人认为,语文教学,语言文字是基础,基础部打牢固,再漂亮的房子也建不起来。
通过研读教材,发现课文写的生动有趣,特别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很生动,我希望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孩子们能积累更多的词汇,学习作者运用反语的表达方式,学习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也就是课文的理解运用的教学,我把学生学习目标定位为:了解白鹅的特点,其次,通过朗读,读出白鹅的有趣。最后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性和幽默性。课堂主要分四个环节:一导入、二整体把握文本、三、朗读指导、四、课外延伸。
第一次尝试,我没有见学生,只是给语文老师说了声,要求孩子们把课文读熟,在教学中,我努力地引导学生理解,朗读,希望读出味道来,把学生的读作为课堂的亮点,让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个飞跃,指导怎样读出感情,读出味道。特别在读鹅的步态一段时,有的孩子读的绘声绘色。感觉效果还不错。对文中“三眼一板”“净角”等词语的理解运用了一段视频,给学生直观的认识,课件的使用时有效地。在学习白鹅叫声这段,训练了学生说话,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张扬个性,站在白鹅的立场,大胆表达出当时的心情,充满了趣味性,发展了学生语言。不足之处,时间把握不好,按照教学设计,内容只完成了一半,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没有进行第一课时的学习,对句子读错的特别多,因为这篇课文比较长,词句比较难,生僻字比较多。在纠正错词错句上花费了大量时间。二是本堂课设计了“三读”,一让学生自由读,说说白鹅给你什么印象,二读,找出从哪几个方面写白鹅的特点。三读,找出觉得有趣的地方。仅仅这三遍通读课文,就花费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其实,一读和二读并不需要学生读两遍,两个问题的答案在文中很容易找到。
经过一次尝试,我把三读改为了两读。第二次尝试,我先给学生上好第一课时的内容,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按着教学设计,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i,学生读的也比较到位,根据学生的学情,学生提出自己觉得有兴趣的地方,我们就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体现白鹅的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学生只对其中三个感兴趣,我们也只指导了三个部分,所以应当说教学也有缺陷,还有部分内容没讲到。
在三次尝试之前,我把表现白鹅的特点的四个方面,划分时间,确定出重点讲的`段落,句子。进行第三次尝试,在这次尝试中,教学各个环节比较顺畅,学生朗读比较到位,对词句的理解也比较透彻。表面看上去效果还不错。
反思:我们的课堂需要一个真实的课堂,一个有效地课堂,如果每节课都花大量的时间是“做课”,那不叫有效,我们需要原生态的、实在的课堂,这就需要老师对教材的研读要深,对学生的学情了解要透,对文本的把握要准。我们语文老师要经常研究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教语文,到底要教给孩子们什么?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教给孩子字词(会认、会写、会用)、句子(会理解、能体会)。通过一篇篇课文的例子,给学生一个影子,让他们也会写,会读,会表达。仅仅一堂课时远远不能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的,学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运用的过程。真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能像古人一样,出口成章,满嘴之乎者也,一派文人风范。那我们的语文才学到家了!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需要细细领会,学生要领会,教学生的老师更要如此!,《白鹅》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