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中班音乐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音乐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并运用肢体语言表现44拍的节奏。
2、训练幼儿手指动作的协调性,使其根据歌词内容作相应的动作。
3、引导幼儿感知并表现滑稽可爱的音乐形象,体验参与集体活动的乐趣。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音乐《郊游》,音乐动画《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形态各异的小矮人图片,音乐《森林的早晨》,森林背景,小矮人手套,歌曲音乐。
幼儿已有相关经验:我班幼儿从小班就开始比较全面的开展音乐活动,幼儿的节奏训练、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幼儿基本动作、模仿动作以及简单的舞蹈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活动过程实录:
一、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幼儿进行节奏训练。
1、老师带着孩子们到大森林去游玩:
师:“孩子们,今天天气晴朗,老师带你们一起到大森林去玩儿,好吗?”(好)“那就让我们出发吧!”放《郊游》的音乐,老师和幼儿做律动进入活动室。
(通过活动情境的设置,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孩子们随着音乐自由的做着做动作,高高兴的和老师一起做律动,都很快乐。)
2、来到大森林,老师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美:
师:“孩子们,大森林多美啊,现在请你们闭上眼晴,边听那优美的音乐边感觉自己变成了小草、小花、小树,在清晨里睡醒了,伸了个懒腰,一点一点的长大,呼吸新鲜的空气,随着微风舞蹈。。。”放《森林早晨》的音乐,引导幼儿根据对音乐的理解用肢体语言表现对音乐的感知。孩子们都陶醉在音乐中,有的像小鸟一样慢慢的飞,有的把自己比作小草、小花,左右摇摆。有的孩子说:“老师我是大狗熊,我冬眠醒来了”,很笨重的做着狗熊的动作,有的蹲在地上像小草一样随风晃动,有的站起来做大树来回摆动,有的孩子在小朋友们中间穿梭,老师悄悄的问他在做什么,他说:“我是小朋友啊,我在大森林里玩儿呢!”还有的孩子一直蹲在地上,悄悄地告诉老师:“音乐好听,我睡着了!”(孩子们都沉浸在美妙动听的音乐里,很自然地表现对音乐的感知,充分表现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师:“小动物们也来欢迎小朋友了,请你听音乐,想一想是哪个小动物走来了?”请幼儿边听音乐边跟着节奏表现小动物走的动作。
(孩子们在这一环节中能较好的表现自我意识,把各种小动物走路的姿态都能和着音乐的节拍做出来,各有各的特点,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也较好)
3、师:“小朋友,你知道小动物们都是怎样叫吗?”请幼儿利用叫声、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表现44拍的节奏的时值。
(通过倾听并说一说是谁走来了,小动物怎么叫引导幼儿初步感知44拍的节奏,并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幼儿坐在小椅子上,利用身体的各部份表现节奏的时值,这个活动使幼儿在运动中能休息一下,体现的动静交替。)
二、感受小矮人滑稽可爱的形象,并用肢体语言创造性的表现出来。
1、老师讲《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故事,吸引幼儿对小矮人的兴趣。
孩子们都很认真的听老师讲故事。
2、请幼儿说一说你想象中的小矮人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象。有的孩子说:“小矮人有长长的胡子!”有的孩子说:“小矮人可矮了!”还有孩子说:“小矮人很老很老,走路很慢”。。。。。。
(在这一环节,孩子们大胆的用语言表现了对小矮人形象的理解,孩子们还在描述后,自然地曲表现小矮人的形象,气氛热烈,孩子们表现欲望都很强。)
3、放动画音乐《白雪公主和小矮人》,请幼儿感知欢快的音乐,观察小矮人活泼、滑稽、可爱的形象,并跟着音乐用动作表现小矮人的形象。
师:“小矮人的哪些动作很可爱、滑稽,请你做一做。(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
(幼儿通过感知并表现小矮人滑稽可爱的形象,培养幼儿美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音乐活动的快乐,,孩子们看到动画后很兴奋,都起来模仿小矮人的各种动作,有的小朋友还自己创造新的动作,互相交流,充分体现了孩子们主动探索的意识,以及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三、学习律动,训练幼儿手指的协调性,能根据歌词做相应的动作。
1、师:“请小朋友猜一猜,一共会有几个小矮人呢?”
教师出示漂亮的盒子,将手伸进去戴上贴有十个小矮人的手套,并示范表演律动《十个小矮人》,引导幼儿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掌握1~10的顺序。
(通过彩盒及小矮人手套的环节,吸引幼儿尽快的理解歌词及动作,及参加律动活动的兴趣。当老师告诉小朋友彩盒里会有秘密时,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静静地而且紧张的看着老师,当老师戴上手套展示给幼儿看时,孩子们都很兴奋,并能自然的伸出手和老师的十个小矮人做动作。)
2、幼儿听音乐学律动。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按歌词从1~10的顺序作相应的手指动作。
(律动说明:两手握拳于胸前,手心向外,从右手小拇指开始数数,数到几便伸直几个手指,当唱到“小矮人”时,伸出的手指随音乐弯曲、伸直,然后接着数)。
3、请幼儿到前边表演律动。
孩子们都很积极主动的响应老师的提议,到前边表演的小朋友都把自己对小矮人独特的理解比较好的表现了出来,气氛很热烈。
4、活动熟悉了,教师要求幼儿闭上眼睛做,使想象和动作统一起来,体会其中的形象。
(在这一个环节中,孩子们始终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和老师一起学习律动,都很认真,而且根据老师要求的难度逐渐加大,孩子们参与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四、幼儿玩儿游戏《白雪公主和小矮人》
1、引导幼儿理解小矮人帮助了白雪公主,自己也很快乐!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好品格。
2、老师讲解游戏规则:幼儿扮作小矮人去救白雪公主,救回后大家在一起快乐的跳舞。
3、幼儿玩游戏2—3遍。老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创编舞蹈动作。
(通过游戏,使幼儿体验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并通过本次活动了解帮助别人自己也很快乐,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品格。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把自己变成小矮人,融入到游戏之中去,体验到了救白雪公主的紧张与胜利后的快乐,也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五、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教育中,幼儿听教师讲故事《白雪公主》。
2、在活动区活动时,可跟着《十个小矮人》的音乐节奏,用筷子进行敲打乐器的练习。
……此处隐藏5094个字……师扮演,藏解药根据幼儿寻找情况,难度不断增加)
五、解药找到,森林魔法解除,大家一起去森林里玩。
播放音乐,小朋友敲打着自己手里的乐器,随着节奏下场。
活动延伸:
幼儿在了解了音乐具有轻与重后,让幼儿观察生活中声音的轻与重,并讨论是否喜欢这样的声音,什么时候应该有大声音,什么时候应该有小声音。继而给幼儿上有关声音的社会常识。
活动:
1、教师通过故事引入,让幼儿更加又想去参与到欣赏音乐中去,继而感受音乐的轻与重。
2、教师通过鼓励幼儿,让幼儿发言和肢体表演,大胆展示自我,利于幼儿语言以及性格的良好发展。
3、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表现音乐的轻与重,幼儿更有兴趣,并且能玩的很开心。
中班音乐教案 篇8教学内容:
音乐知识——音的强弱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指导学生初步感受与分辨音的强弱。
2、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3、通过音乐游戏训练学生对强、弱音的分辨能力和反应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音的强弱并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音的强弱知识处理歌曲。学情分析:
音乐课上,学生特别渴望老师与他们亲密无间,所以,师生交流的密度要大,要有自主学习、自我表演的并且人人均等的表现机会,学习机会,本课采用探究式、引导式、启发式等教法,学生通过音乐实践,一定会达到预期效果。教学理念:
1、重视音乐实践,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充分感受音乐,设法走进音乐。
2、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音乐问题生活化。
3、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造音乐。
教具准备:
鼓、碗、碟、筷子、饮料瓶、大米、黄豆、塑料袋、纸、强弱卡片、音乐课件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中间都有碗,碟,筷子,饮料瓶两个,黄豆,大米。(设计意图:营造一种神秘好玩的氛围,让学生萌发出学习音乐与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学生一走进课堂,改变传统的秧田式的坐法,以小组就坐,更便于合作与互动。〉
一、组织教学相互问好
师:今天大家见面都很高兴,让我们相互问候一下,老师敲鼓,学生随鼓声节奏拍手,鼓声一停便和邻近问好,要求要不断换伙伴。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礼仪,训练学生的听觉及节奏韵律感,培养合作意识及做人的礼节。)
二、活动实践引出音的强弱
找一找:
师:你身边还有那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
生:寻找,按教师的节奏去发出声音。
师:请你找到与别人不同的声音。
生:变换不同物体敲击,体会音色的变化。
想一想:
师:生活中都有那些声音?
生:窗外的风声、下雨时的雷声雨声、鸟叫声、狗叫声、跺脚、走步声、手拍掌,捻指、翻书、扇风、拍腿、闹铃响声、嘴里发出的声音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声音,感受音的强弱,让教学“活”起来,激发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
导入强弱的辨识与体验:
师:小朋友,现在你们面前放着很多东西,,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生:能。
师:那就让我们来比一比,看那个小朋友的办法多?
生:。
师:我们的本领真大,创造了那么多的声音,在老师这儿有一只大鼓,谁愿意上来让它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生:
师:这些小朋友真会动脑筋,让一只鼓发出了那么多不同的声音,但老师对其中两种声音最感兴趣,。谁听出来了,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声音大,一个声音小。
三、直观形象感受音的强弱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敏,但是在音乐王国里,我们把它取名为强音和弱音,他们还有两个小符号呢!
生:f是强音记号,p是弱音记号。
师:被你猜中了,你真聪明,我们把“f”叫做强音记号,“p”叫做弱音记号。
师:我们能不能在这些东西中选一样自己最喜欢的,让它发出强音和弱音?
师: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故事,题目是《大雨和小雨》,可就是少了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你能想办法自己动手做两件能发出大于小雨声音的乐器来吗?生:能。
师:那我们就动手做吧,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生:
师:大家都做得非常快,做好的小朋友可以动手摇摇,听听你的乐器能发出多棒的声音?
生:
师:瞧,很多小朋友都做好了,让我们来介绍一下自己手中的乐器,你来试试,你的乐器能发出什么声音?
生:
师:哪些小朋友制作的乐器和她一样的,就把你的乐器举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生:
师:那另外一个乐器能发出什么声音呢?
生:
师:有没有和这两个不同的乐器呢?
生:
师:张开你灵敏的大眼睛。看见了吗,在每个小朋友的凳子上都有一个f强音记号和p弱音记号,现在把它们分别贴在你自制的乐器上?看谁贴得又快又准,让我们一起试试。
四、创编小故事体验音的.强弱
师
:其实强弱之间是有很多变化的,只有细心灵敏的小朋友才会体会到声音变化带给你的快乐。让我们用自制的乐器来讲个《大雨和小雨》的故事吧,可你们得想一想,大米瓶和黄豆瓶,哪个适合给大雨伴奏,哪个适合给小雨伴奏?
师:天阴阴地,下起了蒙蒙的细雨慢慢得雨越下越大,小树苗张着嘴巴尽情地喝着雨水,饱了饱了,雨公公,请您慢慢停下来吧,雨小下来了,慢慢停了,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播放“大雨和小雨”的歌曲音乐)
师:我们不仅能做乐器,还能用它来讲故事,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自我制作的球的办法,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还让学生学会了与人的分工、合作和交流,使学生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五、运用音的强弱演唱歌曲
(师)小朋友,我们学习音的强弱,每首歌都要按照强弱规律去演唱,如:2/4拍应该是强弱,3/4拍歌曲应该是强弱弱,才能使歌曲动听。下面就来为歌曲按强弱规律去伴奏。
生:齐唱《小鼓响咚咚》
师:这是一首3/4拍歌曲,3/4拍的强弱的规律为[强弱弱]所以在演唱歌曲时也应遵循这一规律,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范一起边唱,边用强、弱、弱为歌曲伴奏。
师:带来《小雨沙沙沙》和《小白船》音乐课件,请同学们创编节奏伴奏。生:表演。
(设计意图:把理论知识运用了歌唱教学中,让学生唱好歌,这是音乐教师最重要而又最艰巨的任务。)
六、小结
在本课,我们不仅知道了音有强弱之分,而且还能模仿、表现音的强弱,同学们的表现让老师很高兴,今天这节课到这就结束了,让我们踏着音乐快乐的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