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语文教案模板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1)图上的小白兔在干什么?(小白兔在搬南瓜)
(2)小白兔遇到了什么困难?(搬不动南瓜)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小白兔搬不动南瓜了?(小白兔搬得满头大汗)
(3)学生练习说话。先自己说几遍,然后个别点名说,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语文教案 篇2【内容简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的五个栏目共安排了六项语文实践活动,内容有连接词语、给句子加标点、读背成语、阅读短文、口语交际、习作练习等。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准确使用词语的习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初步学会使用冒号和引号,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读书方法阅读短文,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和作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设计理念】
加强自主练习,凸显阅读训练重点,注意说与写的结合,着眼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学目标】
1.正确搭配词语,培养准确用词的习惯。
2.初步学会使用冒号和引号。
3.通过读背、采集表示诚实守信的成语,进一步丰富语言积累,渗透诚实守信的思想教育。
4.通过阅读短文,强化默读思考、质疑问难的阅读能力训练。
5.通过指导学生说说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并选择其中一个年龄段写下来,促进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重点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
“能说会道”情境图,要求学生带来自己小时候和不久前拍的相片(没有近期照片,可带一面小镜子)。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和“语文百花园”见面了。希望大家在这次语文实践活动中,又有丰厚的.收获。
二、学习“语海畅游”第一题——我会连
1.提出要求:“我会连”有两组词语,请大家先读一读,想一想,左边的词语应该和右边的哪个词语交朋友,然后动笔连一连。
2.出示两组词语,请两位同学连一连,其他同学在书上动笔做一做。
3.请两位同学分别把自己连起来的词语读一读。如有差错,及时纠正。
4.全班齐读。
三、学习“语海畅游”第二题——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教师介绍冒号和引号的一般用法。
(冒号在两个句子中的作用是停顿以提起下文,表明后面引号里的话是句前的人说的。这是冒号最常见的用法。引号在两个句子中的作用是标出句子中的引用部分,标明引用的是说话人直接说的原话。这是引号的常见用法。)
2.出示两句话,指名读句子,并说说哪些是说话人的原话。
3.动笔加标点,提醒除冒号、引号外,还要加上其他标点。
4.讲评。
四、学习“积少成多”(读读背背)
1.出示成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六》教案》,来自网!
语,指导把字音读准确。
2.借助词典,说说成语的大意。
3.同桌互背。
4.把成语抄在“采集本”里。
五、学习“阅读平台”《周处除三害》
1.《周处除三害》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同学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2.自由读短文,遇到生字,可以查字典或向同学请教。
3.指名读短文,简要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文后思考题,让同学边读边想,并写出不懂的问题。
5.围绕文后思考题讨论交流。
6.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7.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8.摘记自己喜欢的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
一、揭示话题,明确要求
1.出示“能说会道”情境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请同学们读课本的具体内容,看看这次“能说会道”有什么具体要求。
(①说的内容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重点是自己的“样子”;②要仔细观察自己的照片,注意外貌、姿态和表情;③想象十年后的样子要合乎情理。)
二、观察照片,介绍交流
1.各自拿出小时候和不久前拍的照片,仔细观察,想想怎么介绍自己的样子,说话前可以把介绍的顺序和介绍时要用上哪个词语记在卡片上。
2.分小组互相介绍交流,教师了解交流情况。
3.指名介绍。
4.说后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①抓住外貌、姿态和表情的特点;②按一定的顺序说清楚。)
三、展开想象,说说“将来”
1.看照片或镜子中的自己,想象十年后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也可以想象那时你在做什么事。
2.指名介绍,并进行评价。
3.小组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一、想一想,自己喜欢写哪一个年龄段
二、理清顺序
三、动笔练习
语文教案 篇3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一丝不苟康复这两个词语。
(2)理解课文,体会婵德拉的聪明才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2.过程与方法: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应以自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能够掌握生字、理解内容,再以小组为单位反馈自读的情况,互相交流、讨论,体会婵德拉的聪明才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婵德拉的善良和机智激发学生对婵德拉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教育学生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调动学生当一个聪明的人积极情感因素。
重难点、关键
了解婵德拉是怎样以自己的聪明智慧治好大象的病,并为村民从王公手中要回自己耕作过的土地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此处隐藏8919个字……>教学反思: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精彩回顾
①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用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②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同学是怎样说的。
习作
①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②要求按照要求写完后自己修改。
评议
①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
②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改。
③再次修改后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④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眷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①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②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引用、特殊的含义和表示否定,特定的称谓)
③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④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日积月累
①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②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都是描写精神意志的;第三行的两个意思相反,第四行从反面写缺乏意志的后果)
③选一个成语说说意思。
④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阅读
①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②指名朗读。
③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并练习用成语造句。
④推荐课外阅读《成话故事》。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欣赏歌词中表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3、体会歌词中表现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含义及其中心教学难点:体会歌词的音乐美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具:
录音机、投影仪
预习要求:
1、制作读书卡
2、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特别是关于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方面的资料
学法设计:
以学生自学为主,自行解决生字、词。品味语言时,也以学生自找喜欢的词句,或互相质疑,解答为主。为了进一步体会歌词的气势与节奏,师组织活动:学生朗诵比赛,教师指导,点评。其余由学生自主评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七律长征》导入
二、简介背景:作者萧华,江西人氏。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创作。
三、朗读歌词,体会情感
听音乐艺术片《长征组歌》选段:《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
1、师范读,提问:朗读应用什么样的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回答:朗读时抑扬顿挫,低沉,高昂,读出豪迈之情。
2、从歌词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四、品味语言,合作学习
再读《四》,讨论以下问题:
1、中心句是哪句?
2、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谈谈理由。(或同学之间互相提问质疑)
3、比较本课与《七律长征》语言上有何不同?(讨论交流)
师提示:本课内容是歌词,通俗易懂;《七》中的语言艺术化、较深刻,需要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体会红军长征精神。
提示:
1、中心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句画龙点睛的盛赞毛主席的用兵如神。
2、如开头三句,用短句有气势,突出当时的局势严峻,写出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再如:“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生动再现天气的酷热和缺水的景象,从而渲染红军行军的艰辛。
再如:又来四句三字短句,再现红军不仅面临严酷的环境,而且处于被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艰难处境,从一个“压”字即可看出来。
从第10――16行,这几行文字生动形象的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场场敌我之间的运动战。让人深刻的感受到红军战士的顽强、勇敢、机智的'英雄形象,也表现了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过渡:
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之后来到白雪皑皑的夹金山(即雪山)和荒芜人烟、危机重重的草地。如果说前面的困难*智慧克服,那么下面他们要用什么方式来解决?
1、再读《过》,红军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提示:路难走,没有吃,没有住。生存危机之严重。如开头四句。
2、问:怎样克服的?*什么?
提示:千锤百炼的红军*着坚强的意志,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终于踏过雪山,走过草地。如“钢铁汉”、“不怕”、“千锤百炼”、“迎”、“扎”、“骨更硬”、“志越坚”。
3、如果要造一座红军过雪山草地的纪念碑,请你在碑上写一句话,你会写什么?
总结: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下面让我们通过朗诵比赛,再次领略歌词的气势与节奏,体会红军那不畏艰难的长征精神。
五、拓展延伸,合作探究
活动目的:更进一步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活动形式:朗诵比赛
活动准备:先听录音,再自由朗读,选出一名主持人,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其余同学作为裁判。
活动过程:
1、主持人报幕
2、按小组顺序,依次朗诵
3、裁判简评
4、按票数多少和评价好坏,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其余为鼓励奖
六、布置作业
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各人谈谈看法。(整理成文)
附板书:
《长征组歌》两首
(一)
四渡赤水
强渡乌江
奇兵盛赞用兵如神
佯攻昆明
巧渡金沙
(二)
(钢铁汉)(骨更硬)
坚强+追求=过雪山草地
(千锤百炼)(志越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