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5-10-09 21:42:30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常用10篇)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常用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对动物的一些防身绝招已有所了解,然而对动物的再生本领却比较陌生,活动以《螃蟹的奇遇》这个故事为背景,以螃蟹失去大螯、长出大螯、发现壁虎和蚯蚓的再生本领为线索。在欣赏课件和观察画面的过程中一些动物的再生本领。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分享经验,从而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再生本领的探索。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了解一些动物的再生本领。

2.在倾听、思考、探索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感受动物世界的神奇,萌发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魔术道具、课件、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表演一个精彩的节目。

1.教师表演魔术,将大拇指拔走。

2.和幼儿一起揭穿魔术。

师:老师拔出的是假手指套,是魔术道具,真手指藏在了手背后面。

3.引出问题。

师:如果我的手指真的没了,还会长出来吗?

生:不会。

师:是的,人没有这样的本领,那动物有吗?

生:有。

二、欣赏故事,了解动物再生的本领。

(一)播放课件,设疑、猜测,了解三种动物的再生。

1.出示螃蟹。

师:这个小家伙是谁呀?它是一只怎样的螃蟹?

生:开心的、帅的、可爱的······

师:可是今天它被人抓进了笼子里,它可不想待在里面,如果你是小螃蟹,你会怎做呢?

生:用钳子挖个洞。

生:爬上来,用钳子把盖子剪开。

生:用钳子刨个地洞逃走。

师:你们说的钳子就是螃蟹的大鳌。

师:那它有没有逃出来呢?

师:看它真的爬上来了,想从洞口挤出来,可是它太用力了,把大鳌挤断了。

2.欣赏课件,引发讨论。

师:螃蟹丢掉了一只大螯很难过?这时壁虎看见了走过来说——(观看动画1)

师:壁虎是怎样安慰它的?

生:别担心,你的大鳌还会长出来的。

师:你们相信壁虎的话吗?

生:信。

师:螃蟹可不相信壁虎的话,它觉得壁虎是在骗它呢!可是壁虎说——(观看动画2)

师:壁虎说了什么?

生:我的尾巴被蛇咬了还会长出来,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你的大鳌断了也会长出来的。

师:原来壁虎知道自己的尾巴断了可以再长出来,所以它觉得螃蟹的大鳌断了也可以长出来,那它的想法正确吗?(观看动画3)

师:螃蟹真的长出新的大鳌。

师:那你们知道螃蟹除了大鳌断了可以再长出来,还有哪些地方没了也可以长出来?

生:腿断了可以再长出来。

生:哪里没了都可以长出来。

生:肠子吐出来,还可以再长。

师:螃蟹不仅大鳌断了可以再长出来,腿断了也可以长出来,更神奇的是它的眼睛坏了还可以再长呢!

师:螃蟹长出新的大鳌,它可开心了,又活灵活现的在岸边爬来爬去,忽然它听到“哐”的一声,发生什么事了?(观看动画4)

生:蛇被刀砍成两段。

生:毛毛虫被刀砍成两段。

师:告诉你们是蚯蚓,它被人用铁锨砍成了两段,它还能活吗?(观看动画5)

师:螃蟹是怎么样安慰蚯蚓的?

生:别担心,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你还会再长出一条新的蚯蚓。

师:螃蟹说的对吗?我们来听听蚯蚓自己来告诉你们答案。

师:螃蟹只说对了一半,蚯蚓不但会再生,而且两个半段身体会分别长成蚯蚓,这样一条蚯蚓就变成了两条。其实啊,蚯蚓如果被切成三段、四段、也有可能长出三条、四条蚯蚓。

(二)总结故事情节,理解再生的含义。

师:故事听完了,你知道了什么?

生:螃蟹的大鳌断了可以再长出来

生: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长出来

生:蚯蚓如果被切成两段会长出两条新的蚯蚓。

师:这些动物的特殊部位断过之后可以重新长出新的来,我们把这样的本领叫动物的再生本领。有了这个再生的本领,动物在遇到危险时就可以顺利逃走,保护了自己。

三、交流分享,继续探索

师: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有再生的本领吗?

1.出示动物卡片,幼儿自由讨论,思考一些动物的再生部位。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动物朋友,你们看看你拿到的动物是谁?有不认的吗?(一起认识水螅)

师:拿到相同动物的小朋友可以走到一起,大家讨论一下,交流交流,看看它们再生的部位有可能在哪里?

生:鹿是角,尾巴。

生:龙虾是大鳌、尾巴、腿。

生:章鱼是脚爪、头。

生:水螅哪里都可以。

2.通过视频,验证探索的结果。

小结:其实自然界中像这样有再生本领的动物还有很多,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查资料,发现更多的奥秘。

四、初步探究人类的再生。

师:动物有这么强大的再生本领,那我们人体有吗?

生:没有。

师:互相观察一下,看看你旁边的好朋友,再想一想,一起思考交流一下。

1.幼儿相互观察讨论,发现人体的再生部位。

生:头发、指甲、骨头、皮肤、胡子······

师:老师每年去献血,我的血会不会被抽干啊?

生:吃红豆补血。

生:还会生出新血。

师:我们的骨髓细胞是可以造出新的血液的。

2.懂得关爱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师:那如果我们的四肢,器官失去了会不会再长出来?

生:不会。

师:所以身体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五、活动延伸:探究动物的其他自我保护方法。

师:动物除了有再生的本领保护自己,还有什么本领也可以保护自己呢?(出示图片)

师:认识它们吗?

生:变色龙变色。

生:枯叶蝶停在枯树叶上。

师:那海马呢?蜘蛛呢?不着急,这个问题你们回去后再慢慢探讨。

课后反思:

拿到这个故事素材时,觉得要把它设计成科学活动,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再生?而再生的范围非常广泛,动物、植物、人类都有再生的功能,还有再生能源、再生资源等。但对于 ……此处隐藏6350个字……幼儿观察整个过程,并得出结论:蛋黄的外面有一层薄薄的膜。

4、设置障碍,让幼儿继续探索:

师:小朋友,在这个鸡蛋里其实还藏着一样东西,来,让我们拿起蛋壳再来找一找。

幼儿随时报告寻找结果。

师:请你用自己灵活的头脑,灵敏的眼睛,灵巧的双手,把这个小秘密找出来。

对没找到的幼儿,教师用“x x x 请你继续寻找来鼓励”。

得出结果,壳上还有一层壳膜。

师总结,每个鸡蛋都有蛋壳——蛋白——蛋黄及两层膜组成,你明白了吗?

5、幼儿找熟鸡蛋的几个部分,并品尝。

师:小朋友,请你找出鸡蛋的蛋黄、蛋白,并尝尝它的味道,找出膜。

吃蛋白、蛋黄,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小朋友用灵巧的双手,灵敏的眼睛,灵活的大脑把鸡蛋里藏着的东西都找了出来,许多小朋友是经过很多次的寻找才成功的。小朋友,谁最棒?——我最棒。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和父母一起尝试制作各种蛋制品。

七、活动总评:

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一切契机,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的探究氛围,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在不断遇到挑战和不断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培养幼儿尊重科学和尊重客观事实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形成可贵的勇于探究、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有兴趣地进行推断并参与科学实验。

2、感知冰加热变成水,继续加热变成蒸汽,而蒸汽遇冷变成水,继续降温变成冰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幼儿学习用书《玻璃哪儿去了》。

(2)故事录音《玻璃哪儿去了》。

(3)冰块、烧杯、铁架台、石棉网、玻璃片、酒精灯(依分组数确定,保证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教师戴头饰出场)

师:“小朋友们,小兔奇奇,昨天我遇到一件怪事,想也想不明白,想请聪明的你们帮我解决一下,行吗? ”

师:“那咱们就一起来听听小兔奇七=奇到底遇到什么事情?”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幼儿学习用书“玻璃哪里去了”),并放故事录音,一起边看边听故事。

2、讨论:

(1)请幼儿发表意见,帮奇奇找玻璃。通过关键词“小河里”(只有河面结冰小兔才能走到河里)、“添了几根柴火”、“一摊水”等引导幼儿猜出那是冰快,而非玻璃。后来屋子里温度升高逐渐化为水,变为水蒸气蒸发了。

(2)将小朋友们的答案告诉奇奇。

教师:“小兔子,知道了吧?那是冰块,不是玻璃。”(装与小兔子对话)“你说什么?噢!原来这样呀。”“小朋友们,小兔子说小朋友们只是嘴说,谁能证明给它看?”

(幼儿讨论有什么能证明的办法)

3、分组实验:

(1)做实验。师“今天,咱们就来做个实验,让奇奇心服口服。”

出示实验器材:冰块、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烧杯、玻璃片,并做一一介绍。

(2)观察冰块,看看(透明的),摸摸(滑滑的,凉凉的),敲敲(硬硬的),与玻璃有很多相同之处,所以奇奇误当作玻璃。

(3)分组实验,观察冰块在加热时的变化:部分融化、完全融化、有汽冒出。反之,汽遇玻冷璃片有水滴落下变成了水、结合水放入冰箱会结冰。感知水的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三态变化。

(4)请幼儿自己将这个结果告诉小兔子。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帮奇奇找到了玻璃的去处,也认识了水的奇妙变化。其实,在我们美丽的.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奇妙的事物,这就需要每个小朋友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让我们都有明亮的眼睛好吗?”

温馨提示:

1、在做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可分组进行实验。

2、本次活动还可以延伸到区域活动中进行,可让幼儿学讲故事,也可让幼儿在科学区做小实验。

附故事:

寒冷的冬天来了,小兔奇奇在它的蘑菇房子里安静地坐着,开门一看,呀,下雪了!好漂亮的小雪花!奇奇兴奋地接着小雪花,与它玩耍。可没一会儿,“阿嚏!”好冷呀,把奇奇都冻感冒了,于是,奇奇赶紧把门关上。可是,关上门以后,就看不到美丽的雪景,这可怎么办呀?想呀想,想呀想,奇奇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在墙上开一扇小窗,再装上透明的玻璃就能看到雪花啦。

想到这儿,奇奇便拿出工具来开窗户,不一会儿,一扇漂亮的小窗就做好了。正在欣赏这扇小窗,一阵冷风吹来,又是好几个喷嚏。“不行,得赶紧找玻璃。”奇奇便出门找玻璃。

走呀走,走呀走,终于在小河里发现了一块“玻璃”,量一量, 比一比,奇奇乐了,原来,和窗户的大小正好合适,奇奇便抱着 “玻璃”回家去了。

安好玻璃后,奇奇也有些累了,它往炉子里放了几根柴火,便躺在床上睡着了。“阿嚏”睡梦中的奇奇被冻醒了,它赶紧又往炉子里添几根柴火。咦?奇怪,怎么还有些冷?一看窗户,玻璃不见了,只有地上的一摊水,过一会儿,地上的水也不见了,这下,奇奇可真糊涂了。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能告诉奇奇它的玻璃哪儿去了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云和风的关系,产生探究的兴趣。

2、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云、风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雨是这样形成的。

1、教师故作神秘的说:我听到笑话、小草、大江、小河、池塘、小鱼的叹息声,他们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请大家帮他们想想办法。

2、有个朋友是一定要来帮忙的,他就是云,你们知道他能帮上什么忙吗?

3、原来会变。他把自己变成了什么?云能自己变吗?是谁帮助了他?怎么帮他?许多云聚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

4、无数小小的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当谢谢水滴越聚越大,直到负荷太重、漂浮不动就会嘀嗒一声掉下来。那就是雨。

二、游戏:云彩和风儿

1、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扮演风或扮演云彩。

2、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起。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思路比较清晰、简单的,通过图片、欣赏课件、游戏表演,一环紧扣一环,过渡也较自然,幼儿能随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题。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维也很活跃,常规纪律自觉遵守。大部分幼儿举手发言很积极,思维至始至终都跟随着老师,当然也有极个别幼儿虽然做似端正,却没有主动发言,他们应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常用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