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10-17 15:15:44
实用的语文教案5篇(经典)

实用的语文教案5篇(经典)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说明:

这个语文园地有七项内容,分别是巩固汉语拼音、认识反义词、复习要求认识的字、看图连词、读句说句、认读姓氏和背诵古诗。在本课时完成前四个教学内容,主要是巩固复习汉语拼音、生字词以及初步认识反义词。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声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初步认识反义词,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3、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渗透分类排列的意识。

4、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再生活中独立识字的愿望和兴趣。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情境,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快乐有趣的游戏氛围中复习汉语拼音、生字词以及初步认识反义词。

教学准备:

准备城门、生字词的课件;画有火车车厢的大小列车图,大小汉语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去一个神秘又好玩的地方——聪明城。聪明城里设有许多关卡,只有破解其中的密码,城主才会允许小朋友在里面痛痛快快地玩,怎么样?有信心吗?

二、复习声母、韵母

瞧,拼音列车来接小朋友了(出示列车图),哎,别急别急,列车长说了,刚才拼音宝宝为了接小朋友去聪明城,心太急,跑错了车厢。得请小朋友帮声母韵母找对车厢才能上车。但是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得找好车厢呢?

指名说说

好,就按照我们刚才讨论的办法帮声韵母找找车厢吧!

1、请两生上台板前分类(移动声母、韵母卡片),其余同桌合作在练习卷上分类

2、交流检查,带读声母和韵母

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声母宝宝和韵母宝宝都找到了自己的车厢,列车长请我们上车喽!呜——,火车开啦!(配乐《火车开了》)

三、初步认识反义词

呜,各位旅客请注意,前方停靠反义城,请下车的旅客做好准备。(出示城门图)哟,大门禁闭呢,瞧,来了两位门将。(出示两位门将,形象特征相反,可一男一女,一胖一瘦,一高一矮等)。小朋友都笑了,你们在笑什么啊?(指名说说)

两位门将说了,原来这正是他们反义城的特点,只有完全相反的人才能一起玩,才能成为好朋友。要想过城门,得找对朋友。

1、出示课件(写有字的'花朵:出、左、上、大、天、黑、哭

下、入、小、右、笑、白、地)

2、由找对的学生带读

3、你还知道那些也是反义城的朋友?

四、复习、认读字词

穿过城门,哇,原来是个大型游乐场,那边好热闹,传来一阵阵笑声,小朋友快去瞧瞧吧!

1、划船比赛:

(1)单人赛(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小船)开小火车认读生字比赛。

(2)双人赛:同桌一人读字,一人组词

(3)我觉得“日、月、云”都在天上,我就把它们放在一起,你能学我的样给这些小船排排队归归类吗?(可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

(4)交流

(5)对啊,这样读起来又方便又好听,一起来读读吧!

2、荡秋千:(课件出示写有词语的秋千架)

(1) 认识秋千架(指名读词语)

(2) 坐上秋千架(图片和词语相对应)

(3) 荡秋千齐读词语

五、巩固复习字词

游乐场里真热闹,但时间不早了,小朋友该回去了。看列车长在向我们招手了。这回来得是识字列车,叫出字宝宝的名字才可上车哦!(开小火车认读已学的生字)

语文教案 篇2

《变脸》是我国新时期文学中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二场。这场戏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动人心魄,扣人心弦;人物形象鲜明,注重细节刻画、心理刻画,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感情冲突,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戏曲语言既高度个性化,又高度生活化,唱词真切动人,对白自然流畅;思想上注重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引发人们对造成剧中人物悲剧命运根源的深层思考。以上这些都体现了作者戏曲创作的深邃的人文思想和深厚的艺术功力。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在熟悉剧情的基础上,把握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欣赏戏曲语言,体会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学习戏曲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通过以上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欣赏《变脸》的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手法美;深层探究,正确理解水上漂的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课堂教学可采用文献法、演读法、讨论法、鉴赏法,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初步培养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重点:

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资料助读;整体感知,积累词语,了解剧情;精读课文,欣赏品味,美点寻踪;着重赏析剧本的情节美。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变脸王”大家听说过吗?(学生回答:“一种电脑屏保程序”“著名川剧变脸王彭登怀”……)(多媒体显示川剧变脸画面)我们今天走进魏明伦的《变脸》,结识一位“变脸王”水上漂老人。

设计(二)多媒体播放电影《变脸》片断。

芦花丛中,渔夫唱晚。一个身怀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与他新买来的“孙儿”拉开家常,其乐融融。老人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了传人而怡然自得。然而,他的愿望却落了空……

二、资料助读

学生展示课前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师酌情提供相关材料,如魏明伦简介(见备课资料部分)、《变脸》剧情简介等。

三、默读课文,整 ……此处隐藏1235个字……不_

3、用“假如”写一句话

4、读句子,说说自己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板书设计:

学会看病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字的演变、联系上下文、图片、串词等方法学习“地质勘探队员”、“刨根问底”等12个生字,会写“岩”“册”“底”“质”“厚”这些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明白岩石是最大的书。

3、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

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教师做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读课题,你有什么发现?(书为什么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这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

2、学生回答。学习“岩”,并能正确书写“岩”。

3、学习字词:藏着铁矿 埋着宝藏 地质勘探队员 刨根问底

(1)认读第一组词语 藏着铁矿 宝藏

(2)那为我们祖国寻找这些宝藏的人,我们叫他(出示地质勘探队员)

(3)刨根问底 什么是刨根问底?

(4)齐读这4个词。

三、再读课文,读好川川的问题。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1-12自然段,用横线划出川川问的问题。

2、读好川川的六个问题。

(1)川川问了哪些问题?出示六个问题。

(2)小朋友,这些都是川川问叔叔的问题,我们要把它读出问的语气,自己试着像川川一样问一问。

(3) 齐读问句。

(4) 师:川川为了弄清楚这本岩石书,向叔叔一连提了这六个问题。我们说,川川真爱刨根问底。大家再读读这个词语----刨根问底

四、读好对话,感受“书”的神奇。

1、再读课文,思考:叔叔是怎么回答的。

2、指名读川川和叔叔的话,检查学生是否读对叔叔的话。

3、读好对话

出示第一二次对话

(1)哪两个人来读一读呀?

(2)出示图片。理解一层一层的岩石就像一册厚厚的书,读好反问句“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3)那叔叔说的这句话,它的意思就是----?出示“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4)写好生字“册”“厚”

出示第三次对话

(1)理解“脚印”、“足迹”、“雨痕”、“波痕”。

① 脚印 在这句话中,跟脚印意思相近的词是----足迹。

② 雨痕,波痕。 雨痕是雨点留下的痕迹,波痕是波浪留下的痕迹,眼泪在脸上留下的痕迹是---,车轮在地上留下的痕迹是----刀留下的痕迹呢---

③看图片,猜猜哪张是雨痕,哪张是波痕?

(2)什么是矿物?看图片。这些矿物有什么特点?

出示第四次对话

(1)出示课件:岩石上的图画和书上画有什么不一样?

(2)这些岩石上的画就是化石。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学生读一读课后“我知道”第一条。

(3)多么神奇的.图画呀!我们一起来读读。

(4)除了这些化石,你还知道什么化石?

(5)出示化石图片:试着说句子:你看,这儿有_____,有______,那儿还有________

出示第五次对话

(1)看课件,知道化石的作用。学生朗读。

(3)补充资料: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发现了鱼类化石,便可知道这一片曾是大海。

出示第六次对话

(1)自由读,说一说,岩石有什么作用?

(2)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五、结合板书,回顾全文

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岩石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正等着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走进大自然,一起去探索,一起去发现呢!

六、布置作业

推荐书目:《自然百科全书》 《十万个为什么》

推荐观看中央电视台:《神奇的地球》

语文教案 篇5

课题

第2课 家乡的古建筑

共 3 课时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乡古建筑艺术的美,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合理组织线条,注意疏密关系的处理。

难点:能比较准确的'描画出古建筑的外形。

教法学法

欣赏、讨论、讲解、自主表现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复习旧知,解决疑难

对比上节课的学生尝试作业进行讲解:

1、一幅画疏密关系恰当,给人的是一种美感。

2、一幅画没有疏密关系的处理,刻画也不细致,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二、讲解作画步骤及方法?

提示步骤(整体到局部):?

1、构图:在描绘之前,先在纸上大致比一下,确定建筑的的大体外形,画线条轮廓。构图要饱满,不能画散了。

2、表现:画出主要的建筑及场景,进行细致描绘。刻画物体要注意细致,有细节才能打动人。用线画就要注意疏密关系。

3、添画:完善画面,添画背景并落款

三、欣赏范作,提供作业参照。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

2、小结:通过线条的组织和疏密的对比来表达画面的黑、白、灰关系。

四、尝试表现

1、作业要求:用线描画你喜欢的古建筑的局部。要求构图饱满,线条组织疏密得当。

2、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3、强调:勾画线条轮廓,确定建筑的的大体外形;添画细部,细致描绘及添画背景。

学生欣赏画面, 比较哪一幅的线条组织更能表达琉璃瓦的感觉?

听讲、领会、感悟。

1、发表自己的看法。

2、领会、感悟。

尝试练习,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实用的语文教案5篇(经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