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夕节的随笔合集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夕节的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夕节的随笔1早上,打开电脑,信息接踵而来,又到七夕了。
我也想念网络里的好友,太多,不能一一祝福,只在心里默默祝福,祝大家都好。能做到的,仅此,而己。
捧一本三毛的书,反复的读着。读得心隐隐的疼了,落泪。一直喜欢三毛超过张爱玲,从心里懂得三毛这样的女子,一头如藻的长发,一个温暖的荷西。
上学时便爱上荷西,想像三毛那样找一个如荷西样爱自己的人,可以陪他流浪,也可以与他仗剑走天涯。
想起三毛死的那样绝决,心便痛得流出了血。是太痛苦了?还是活得太过于清醒?在我狂热爱她的时候她便无声无息的消失在世界的尽头,不死的,是这一本本有灵魂有生命的文字。今日七夕,向天堂里的`三毛问声好,向着天堂的方向挥挥手,大声的说“嗨!你好吗!”
在空间说说上写下一段文字,不喜欢七夕,不喜欢这个日子。因为今天,有孤单的朋友,因为今天,他或她注定了不会快乐。
我也小心冀冀的掩饰我的小快乐,太快乐了心里会有些许不安。很想没心没肺的活上几日,就几日便是得了便宜的活着。
三郎问我怎样庆祝,既是过节,当然与吃有联系。问这厮要去吃中餐还是西餐,他一脸坏笑的说“老婆,还是吃你做得吧!”小女儿欢呼雀跃,要吃炒胡萝卜,像蹦蹦一样爱吃萝卜。我问她谁是蹦蹦,她说,妈妈好笨,是熊大和熊二的好朋友。
我摇头长叹一声,我这命啊,人家过节有花有浪漫,我却在厨房里叮叮咚咚奏着俗事烟火。
取出精美餐具,仔细装好入盘。嘱咐女儿小心用餐别打碎妈妈心爱的杯碟,三郎笑我,成了个唠叨琐碎的女子。
是有些唠叨了,看不得这世上太多的悲欢离合。想起少年时的壮志与梦想,离现在愈来愈远。
此时,已万家灯火。一杯红酒不觉已喝完,念起远方的母亲。跑去电话前说句“妈妈,好想你!”不善表达,泪已婆娑。母亲在那头碎碎念道“你们好好吃饭,我不想你!”听见,母亲在电话的那头,低泣。
带着想念,再饮一杯时,已醉。好在父母有自主的时间和自主的银两,惟愿母亲身体好些,能完成和父亲周游世界的梦想。三郎说母亲才是文艺老青年,我的文艺看来是随了她。
跟三郎说好想去放一盏孔明灯,让它把我的思念与祝福带到每个人的梦里。天上,人间,花好月圆;今夕,何夕,七夕快乐!
今夜,无花无梦,今夜,有酒相陪。每一场的酒醉,都有一场繁华落尽,每—场的酒醉,都有一场尘埃落定。
三毛说“过份为己,是为自私自利,完全舍我,也是虐待了一个生灵—自己。”从此以后,我想,好好爱我自己。
七夕节的随笔2听大人们说,今天是七夕节,是牛郎和织女在银河上约会的日子,我想到了语文书上学过的知识。因为织女心灵手巧,人间女子希望能在这一天向织女乞取智巧,乞巧的方式很多,有的在七夕晚上登上事先搭好的彩楼,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先穿好的叫得巧,后穿好的叫输巧,有的在中午的阳光下放一碗水,把绣花针放在水上面,根据碗底针影的样子,确实是乞巧还是输巧。
七夕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本来我可以用彩色的纸做一朵玫瑰花送给妈妈的,可惜我学习任务没有完成,没时间做。所以爸爸和妹妹出去买了朵花送给妈妈,妹妹刚一进门,我就很好奇的飞奔过去想拿着看看,没想到妹妹像我触碰到了红外线警报一样大叫:“你不要碰,你不要碰!”我拿到看了一眼就还给妹妹了,花是深蓝色的,上面洒了很多金粉,外面包了一层淡蓝色的.包装纸,上面还寄了一个粉色的蝴蝶结。
我感觉很惭愧,因为我没有时间做给妈妈,下次一下要抓住机会表达我的心意。
七夕节的随笔3儿时的七夕,还没有情人节的字眼。不知愁滋味的我只是听着奶奶讲的传说,寻找心中的浪漫。每当到了七月初七的夜晚,就在葡萄架底下放一盆清凉的井水,寻找织女美丽的倩影,倾听牛郎憨厚淳朴的语言。年复一年的长大渐渐地多愁善感起来,不由有了许多天真的梦幻,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居然感动那么多忠诚善良的精灵,燕子,用它们弱小的身躯,搭成鹊桥为了一年之中牛郎织女仅有一天的相见。那时的.我幼小的心灵就有了美好的祈盼。牛郎织女的真爱啥时能打动地,感动天,让无情的王母娘娘收回银簪,令痴情的牛郎织女团圆,你挑水来我种田。
慢慢的才知道,其实牛郎织女所要求的男耕女织的生活多么简单。不过是广大劳动者最最普通的意愿。长相厮守的爱情多么平凡,之所以酿成鹊桥相会的遗憾,不知令多少人惋惜和嗟叹,被一代又一代人编成戏剧经久上演,成为爱情佳话千古流传。牛郎织女般的生活,意中人无法心手相牵,恩爱缠绵的痛苦结局令人扼腕,无非是取决于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牛郎织女般的爱恋是对于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的权利的挑战。
又一个七夕情人节来到眼前,早已没有了九十九朵玫瑰花的浪漫,但心中仍然是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祈盼。
但愿王母娘娘的银簪别再为天河划线,阻隔痴情的牛郎织女到达心中的彼岸。
七夕节的随笔4谁赠我青丝一缕,柔软了我的眼眸。谁共我举伞一依,遮掩了我的身躯。
也许前世我是你窗前的一株梅,今生只为你花开花舞花谢。
也许前生你是我笔下的一砚墨,今世只为我书浓书淡书画。
陪你看青山绿黛暖,采山花一朵,为你插发鬓上,笑倾城。
伴你听清风落叶舞,凝月光一地,为你成镜梳妆,醉清风。
情浓处,摘九千玫瑰,染一种红色,便得十足真爱。
情深处,挽三山清风,留七分月色,便得十成真情。
青黛瓦,雨檐下,斜风细雨中,轻抚琴,浅唱曲,何日才是君归期?
红烛台,夜光下,孤灯瘦笔中,细研墨,丹青画,侬的`容颜怎相忘?
今生与你抚琴浅奏,弹一曲琴瑟和鸣。
今世与你淡墨勾画,书一纸情深意长。
七夕节的随笔5星桥横渡鹊徘徊,又是一年七夕来。“七夕”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积淀厚重、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之一。传说,牛郎织女因为得不到保守的王母娘娘的祝福,被玉簪化成的广阔无垠的银河分隔,每年只有一次机会,可以在由充满爱心的喜鹊搭成的鹊桥上相会。纵使聚少离多,但他们彼此深的心并没有因为时间与空间的考验而改变,由此谱写了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
一个唯美的故事传了一代又一代,牛郎、织女以其无可辩驳的爱情故事在向人们传达着这样一个真谛:真爱可以穿越人间,真爱足以感天动地,即使最后的结局不尽完美,却依然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让每一个人充满了对爱情的憧憬。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七夕的推崇和追捧,更是一 ……此处隐藏7247个字……憬,言语的海誓山盟地老天荒。不欢而散的相聚,有心或无心的刺痛,口角的争辩,在乎或醋意的冷漠,为取佳人一笑的等待,揪心的泪水……原先七夕也会流泪,只是那泪不可是实质的液体,亦是感觉或是错觉!
繁华而喧闹的大街,总会看无数佳人的'微笑。手捧鲜花依傍于那厚实的肩膀,惬意的享受那幸福与踏实,那似是终身的依靠!紧扣十指流连于各类商店,或者漫步于微风轻拂、沁人心脾的公园……
谁曾看那些悲痛的人儿,那些只愿藏于自我房间中,或者葬埋于黑暗中。他们不是不想去沐浴这幸福时刻,去体会织女牛郎的情深意切,去将自我那孤独的心好好安放!他们怕,怕伤疤重新裂开,重新历练那炼狱的痛苦!任何一个不经意的画面都会触动那易碎的心,敏感的回忆着从前,从前的点点滴滴……碎了,拾起在将其拼凑,却永远不会是颗完整的心!那一条条裂纹或许是一路的坎坷,坎坷的终端却依然回归从前的孤独!七夕,别人是幸福!但有这么一群人,却很悲伤……或许泪能减轻些他们的痛苦,或许只是无谓的自我安慰罢了!
七夕的天落着泪,有着点点伤感,点点遗憾,点点惋惜,点点无奈……
七夕节的随笔14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山东、在济南、惠民、高青等地,陈列瓜果乞巧,等待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鄄城、曹县、平原等地是吃巧巧饭: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
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广西。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广东。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以上,便是我为你们介绍的七夕节习俗。
七夕,牛郎织女会合的日子。那片充满星空的'夜,印在我的心里。那个神话故事,印在我的脑海内。真美,七夕夜。
六七岁那年,是我第一次到外祖母家中。记得那时还小。什么节日啊,一概不知。记忆最深的就是七夕节。
夕阳西下,迎来了星光照耀的晚空。玩耍着,看到正在望着星空的表姑,问她:“表姑,你看什么。”她回答:“萍,你看,那两颗正在靠近的星星,牛郎织女会合了。”抬头看,真的,有着两颗星星正在靠近。近了,近了,直到完全相依。
但童年的我,不懂。问:“这有什么好看?”她微微的一笑,牵着我,回到家中。说:“你知道么,今天是七夕节。”童年的我,不懂七夕节是什么。我问:“七夕节干什么用的。”表姑微微一笑,笑罢,跟我讲起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听完,又问:“织女的外祖母为什么要拆散他们?”至于表姑说了些什么,我记不清了。但我知道,那天,听完故事我又看了一次星空。但表姑讲了好长的一段时间,牛郎织女会面的时间已经过了。
那天,我仰望着星空,满天都是小星星的星空,好美。
又是七年后的七夕夜,同样的七夕夜,可我却看不到满天都是小星星的七夕的星空了。只是偶尔有几颗若隐若现的星星,只剩这么几颗星星,不过是为星空多加了几分凄凉的景色罢了。
我好想再看一次满天都是小星星的星空,可是,现在污染严重了,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啊!那片充满了小星星的星空啊!你好美,啊!七年前的七夕夜啊!你真美。
望梦中能见到你,七夕夜。
七夕节的随笔15“乞巧”,前一日,女孩子取雨水井水各半,盛在碗中露天放一夜,再在太阳下暴晒半天。中午时,每人将绣花针,或用新扫帚梢代之,放在水面上,浮而不沉,然后观看针在水中的影子。或散如花,或动如云,或成雾形而巧妙者,认为是“乞得巧”。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
“卜巧”,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木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开始后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铜钱的有福,吃到木针的手巧,吃到红枣的早婚。
“斗巧”,女孩子们比赛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做巧芽汤,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做装饰品等等。谁的手艺好,谁就得巧。七夕前,预先备好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活动开始后,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即为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
拜七姐,在福建、广东及东南亚一带时兴“七夕拜七姐”。这是旧时女儿家的大节日。尤其广东,大伙儿摆七凑热闹,十分隆重。自汉代开始,一直到明朝都很盛行。
听私语,夜深人静,躺在葡萄架下、南瓜棚旁,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
编鹊桥,用麦秸编织或用彩纸剪辑成一座鹊桥,配以牛郎、织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鹊等,置放案头或贴在墙上。祈祷后,拿七根绣花针,用彩色线来穿针孔,能够一次顺利穿过即为得巧。
吃巧食,用白面或糕面加油、糖、蜜做成各种糖果,称为巧食。作为七夕的应节食品,巧食包括瓜果和各式面点,各地风俗不一,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送健绳,江南江北都有七月七送健绳的风俗。传说喜鹊因搭桥让牛郎织女相会,急需大量绳子,当初为这对情人说媒的'老黄牛,想起民间在端午节给小孩手腕拴彩绳以求健康,取名“健绳”的风俗,就发动人们献绳。于是大家相约在七月初七的前一天晚上,解下孩子手腕上的健绳扔到屋顶或窗台,让喜鹊衔去搭桥。
扎像求福,依照牛郎、织女相会的情节,在街头巷口用树枝等物扎成一对青年男女像,代表牛郎、织女,在像前敬献瓜果桃李。星河灿烂之际,若看到天河中有奕奕白气,闪耀着五色光芒,就被认为是牛郎织女相见的征兆。旧时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织女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