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5-11-19 04:30:09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

《守望教育》的作者是刘铁芳先生,与一般的高校教育学者相比,刘先生更加关注中小学教育,对中小学教育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理解,因而《守望教育》中的不少篇章以其流畅的文笔、独到的视角将我们带入一种美好而令人向往的境界之中,同时用那尖锐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强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刘铁芳先生在“是语文课本,还是伦理读本”这一章节中指出,我们应该选择优美、活泼的、生气盎然的,适合儿童阅读的文章推荐给孩子;不应该将语文教学变成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过早地让伦理取代童趣。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如果把课外阅读目标定位很高,把课外阅读处理得像课堂教学一样,有要求,有目标,规定读什么书,读完以后要么背诵名段佳句,要么写心得笔记,要么摘抄警言妙句,让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去读书,这样的读书有何乐可谈?假设某位老师硬性规定自己的学生一定读多少本书,读什么书;或每天一定要摘抄多少名言佳句,这种只求“量”不求“质”的做法,只会扼杀课外阅读的兴趣,摧残阅读的个性,课外阅读将成了学生课外负担。阅读的`数量固然重要,但只一味追求数量不求质量,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也是难以实现的。课外阅读是自由阅读,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使学生心之所至,自我怡乐。

刘铁芳先生特别在文章中提到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他强调,知识和故事是教育中两个并行的要素,一个让我们获得对世界与自我的认识,另一个则凭借真实可感的生命跌宕起伏来抚慰作为听者的我们的生命。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所以,鼓励学生读一些著名的儿童作品,听一些儿童故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于改善我们日渐贫瘠的道德生活,对于家庭的幸福,对于学校生活的充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如刘教授所说的:“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 愿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够正确引导学生阅读,留给他们阅读时间和空间,读他们自己的故事,读一些美德故事。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

当今社会上,科学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

暑假里,我们学习了2本书其中我最有感触地是有关于德育方面的讨论,下面作一总结: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它是一门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的学科。概括的来说作者认为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应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使道德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实际。以孩子的实际行为与感觉为切入点的方式,把看似抽象空洞的道德信条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结合起来,将道德教育真正贴近孩子们的心灵。而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应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本方法,重视对少年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更多地来源于日常生活,来源于他们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他们往往是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上,伴随着自身的成长而认识 ……此处隐藏7137个字……现在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让孩子泡在书海中。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其实是我没有找到正确的引导的方法。首先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父母更要和孩子一起读书,这一点和我校的亲子共读是一致的。让孩子读感兴趣的书,哪怕开始的时候和学习的书并没关,但是当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后,他就会不知不觉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书,这是名著和文学书籍就会走近孩子的视野中。从我儿子的身上我就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以前的儿子从来不读课外书,是一本校园文学书《淘气包马小跳》让他爱上了校园文学。那次我和他一起去书店买学习用品,儿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气包马小跳》。回到家后,我陪儿子一起看,儿子一看就上瘾了,连上厕所的时候都在看,看完后,又央求我给他买另一本。

看到儿子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我没有吝啬钱,在网上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共20本。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高兴,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全套16册和《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系列。现在每当我和儿子去吉林或者长春的时候,孩子最爱去的地方不是游乐园,而是书店。我们母子都喜欢在书海中漫步,畅游。如今,儿子读完的书已经有几十本了。这中间包括校园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现在我感觉到儿子写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样词穷了。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每天我家睡觉前都会看到我和儿子各持一本书在床头品读,虽然是个读个的,但孩子真的是爱上了阅读。

二、爱在自由里。孩子不是机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长,教育不仅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爱化做涓涓细流,时刻滋润孩子成长的心田,与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要因为虚荣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绩方面和别人攀比,在孩子小学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多一点耐心与爱心,让他把各方面基础都打扎实了,正如厚积而勃发。在给孩子学习时间的同时更应该给孩子玩的时间,有的时候,玩中也是一种学习。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相信是每个为人父母的最大的心声。

读完此书,收获还不仅仅是这些,我会把我学到的教育理念不单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会运用在我的学生身上,让我的学生们也在陪伴与自由中快乐成长,让我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成长。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每年对于假期我们都有太多的期待和盼望,但是当一个长长的假期真正地到来的时候,我们却无所适从,将以前对假期的规划都忘到了九霄云外,最后只剩下每天除了吃就是睡,无聊而烦躁地过活,所以有时候我想,一个长达一个月的假期真正地做的有意义的事情都不及一个普通的周末。当一个假期结束后更多的是回忆起来有点遗憾,奇怪的是假期结束了,你想起了假期前的所有计划,比如说读书,那么如果下一个循环就是期盼下一个假期我该看哪些哪些书,似乎又进入了一个怪圈,从现在开始我要遏制住这个恶性循环。

说起假期读书心得,十分惭愧,其实说实话如果不是放假前学校的硬性要求,我想我这个假期都不会捡起一本书来看,或许懒是一种病,在假期的时候发作的有点严重。所以在这种情绪下,我读书的状态也可想而知,粗浅地读了两本书,感受不是很多,但是有那么几点还是有点小启示的。

我看的第一本书是《教师工作方法》创新案例集,说实话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如果不是看到创新二字我不会翻下去,在工作中校长总提倡我们要创新,一个民族更要创新,但是创新提了那么久,什么是创新,怎样才是创新,我想没有人说的清楚,慢慢地创新成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打开书看到目录,这本书的章节十分清晰,作为一名新教师一定会受益匪浅,从备课到课堂到作业和课外延伸,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粗略的翻看之后,我没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

西,但是看到那些在教育教学书上常看的字眼时,我想起了我大学老师的一句话,她说教育理论就像草料一样,你吃的越多你的体力越好。或许你刚入职的时候,把你大学学的理论知识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但是在你的言谈举止中一定会渗透一些科学的工作方法,你走的有多远,就看你的储备有多少了。所以我又细心地从头看起,看过之后我发现创新的基础是,我们踏实做好每一步,首先我们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做教学不能花哨,首先我们得扎实基本功,并且要将最基本的教学落到实处,让孩子们把该学的东西巩固好,有了这个基础和目标,我们接下来就要花心思去想好每一步该怎么办?当然一定要有重点突破,比如说一个简单的生字,孩子读几遍就记住了,我们就没必要费尽心思讲解这个字该怎么记,孩子抬抬脚跟能够到的东西就该给他自己,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创新?以前我总想换着花样地带着孩子学习,孩子们是很喜欢,可是时间久了就流于形式了,孩子们根本不注重知识本身了,所以这个还要运用得当,当孩子不感兴趣了,怎样也记不住读不好了,我们就要换一种形式激起他的兴趣。书看到最后,我会发现其实做教育就需要我们细心,有时候我就是过于浮躁,什么都急于求成,这样就会事倍功半,或许我们静下心来细心做好一件事,那就胜于一百件没有成功的事情,并且爱能解决一切问题,我们要爱孩子,爱他们的一切,在爱的'过程中就是对创新最好的诠释。

看的第二本书是毕淑敏的《幸福的尺度》,说实话还是第一次接触毕淑敏的作品,当年她的《挖荠菜》令我印象也挺深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对她作品一直很抵触,就因为幸福二字吸引了我的眼球,看

着看着,我发现我特别喜欢这本书,毕淑敏的经历让我佩服,从医生到作家到心理咨询,她的观点我由衷的赞同,书中的心理咨询的案例让我痴迷,散文中带有哲学性的说理我更是喜欢,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她文字的魅力。书中她引用费尔巴哈的名言“你的第一责任是使你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了,你也就能是别人幸福,因为幸福的人愿意在自己周围只看到幸福的人”,这句话我深有感触,在我当代课老师的日子里,我总感觉有许多的烦心事,我感觉自己不幸福,工作不稳定,没有合适的对象,常常看什么都不顺眼,即使我在别人面前装作若无其事,可是后来才发现,其实大家都从你脸上看到了不幸福,无论你用多少笑容去掩盖,慢慢地我发现我的学生他们在我面前似乎也不幸福,一切都进入了一个怪圈,但是当一切发生转机以后,似乎一切都变了,工作稳定了,结婚了,似乎什么都顺理成章了,大家见到我都说你怎么变漂亮了呢?或许这就是相由心生?自己幸福了,就希望周围都是幸福的光芒,我的孩子们也积极上进了,幸福的力量是如此强大。说实话刚结婚,对于婚姻还是有一些迷茫不知所措,但是书上的一句话让我释然了“家啊,是理解奉献思念呵护,是圣洁宽容接纳和谐是磨合欣赏忠诚沟通,是心心相印浪漫曲折生死相依海角天涯”,从这句话就看出来婚姻很复杂,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键看解决的方法吧,有人说幸福的婚姻源于你对婚姻别无所求。幸福不是形式,幸福不是语言,幸福就是自己的内心感受,或许我一无所有但是我幸福,我也同样希望我周围的人幸福。

简单地谈了一下看的两本书,看的不深入,《幸福的尺度》还值

得再读,接下来读书吧,因为读书的人是幸福的。

东方广场小学

祖 晶

2xx5年8月20日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