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5-11-13 21:42:30
(优)中班教案

(优)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初步感受和表现歌曲中的附点节奏。

2、能运用动作大胆表现歌曲,并尝试创编歌词。

3、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挠痒痒》

活动过程:

一、节奏练习,初步感受附点音符。

这里有谁呀?一阵风吹来,大树妈妈唱起了好听的歌:沙·沙沙沙|沙沙沙|

大树妈妈唱得好听吗?是怎么唱的?(原来这里有个附点音符,第一个音要唱长一点,你们会吗?)我们来学学大树妈妈唱歌的声音(集体念节奏)

大树妈妈在唱歌,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帮她打节奏呢?(拍手、拍肩、拍腿、跺脚)

二、了解歌曲内容,大胆表现歌曲中的附点节奏。

大树妈妈一个人在这里太孤单了,我们怎样让大树妈妈开心起来呢?(幼儿想办法)

1、创编扭的动作

你们想的办法真好!瞧,谁来了?毛毛虫是怎么来的?(扭出来的)毛毛虫是怎么扭的呢?(创编扭的动作)

毛毛虫扭的动作真漂亮,它还会有节奏地扭呢。(教师示范)

这个节奏和大树妈妈唱歌的节奏是一样的,你们会吗?(有节奏地表演自己创编的扭的.动作)

2、创编挠痒痒的动作

毛毛虫扭呀扭,扭到了大树妈妈的手臂上,它在给大树妈妈挠痒痒呢。你们会挠痒痒吗?

(1)请个别幼儿给老师挠痒痒(教师做出夸张的动作)

(2)教师去给小朋友挠痒痒

(3)小朋友互相挠痒痒

被别人挠了痒痒会怎样呀?(笑起来)

3、掌握大树笑的节奏

大树妈妈被挠了痒痒,也笑了起来,它是怎么笑的呢?(教师唱: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三、感受歌曲旋律,完整演唱歌曲。

毛毛虫给大树妈妈挠痒痒时还唱起了好听的歌呢,我们来听一听。

1、教师范唱歌曲。

2、学唱歌曲。

毛毛虫是怎么唱的?(用动作表示)个别幼儿演唱、分组唱、集体唱

大树妈妈又是怎么唱的呢?

3、完整演唱歌曲,并大胆用动作表现。

我们把这首好听的歌完整地唱一遍,好吗?

四、游戏“挠痒痒”,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

1、示范表演,了解游戏玩法。

现在我们一起来玩“挠痒痒”游戏,好吗?你们做大树,我做毛毛虫。(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

毛毛虫什么时候挠大树妈妈痒痒的呀?(在歌曲的间奏处给大树挠痒痒)

2、分角色表演唱。(男小朋友扮演大树,女小朋友扮演毛毛虫)

五、替换角色,尝试创编歌曲。

1、毛毛虫和大树妈妈玩得真开心。小花猫来了,它也想和毛毛虫玩游戏呢!我们怎样把小花猫也唱到歌里去呢?(教师和幼儿共同尝试创编)

2、小花狗也来了,谁会把小花狗唱到歌里去?(请个别幼儿尝试创编)

3、我们变成一条大毛毛虫,去找别的小动物玩“挠痒痒”游戏,好吗?(和大树妈妈、小花猫、小花狗再见)

附歌曲:

3·55|3·55|3·5i7|6i5∣6i656i65|356i55|356i55|

毛毛虫毛毛虫扭扭扭扭扭扭扭

6·65|3·55|6·531|251〢

树妈妈笑起来哈哈哈哈哈哈哈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故事画面、围巾、毛衣、毯子、枕头。

活动目标

在猜猜、讲讲中了解故事内容,感受、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才是最温暖的礼物。

理解掌握词汇:“厚厚的”、“软软的”、“香喷喷的”、“热乎乎的”,并尝试运用表达。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倾听的欲望

(重点: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两个主要角色间的关系)

1.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冬天取暖的好办法,为后面温暖的礼物做铺垫。

(1)你们在冬天里有哪些取暖的好办法?

(2)小结中引出故事:每个人都需要温暖,你们都有很多取暖的方法,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发生在冬天里的温暖的故事。

2.交代故事角色,知道跳跳鼠与鼹鼠仔是一对好朋友。

人物介绍:这是谁?他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叫“跳跳鼠”(打招呼)。跳跳鼠有个很要好的朋友,叫“鼹鼠仔”(打招呼),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3.讲述故事的开始部分:“新年快到了,……又冷又孤单”,激发幼儿产生关爱鼹鼠仔的隋感。

提问:鼹鼠仔一个人住在遥远的地洞里会感到怎样?(理解“又冷又孤单”)_ 儿童网

二、分段讲述,理解故事《多么温暖的礼物》

(重点:顺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了解故事中两个角色之间牵挂的心情,突出温暖礼物的神秘)

1.启发幼儿根据词义作猜想,并学习表达。

提问:跳跳鼠到底会送什么温暖的'礼物给鼹鼠仔呢?(幼儿推想,说说理由)

讲述故事:从跳跳鼠给鼹鼠仔拨了一个长途电话——“嗯……厚厚的,软软的……还有,从头到脚都是热乎乎的”,让我们猜一猜,这份礼物会是什么呢?

承上启下:哦,你们说出了那么多温暖的礼物,相信如果送给你们的家人或者是朋友,一定会让他们感到温暖又甜蜜。

2.加深对“厚厚的”、“软软的”、“热乎乎的”等词义的理解并体会温暖的感受。

实物体验:幼儿亲自感受和体验各种温暖的礼物的材质,说一说摸摸礼物后的感觉。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可以带给大家温暖的小礼物,请你们也来抱一抱、摸一摸,说说它们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幼儿体验,并学说软软的围巾、厚厚的毛衣、毛茸茸的毯子、香喷喷的枕头。

3.电话游戏,以打电话的方式练习故事中角色的语句,进一步体验期待的心情。

幼儿扮演鼹鼠仔,老师扮演跳跳鼠

幼:跳跳鼠,温暖的礼物是软软的围巾吗?

师:不是

幼:跳跳鼠,温暖的礼物是厚厚的毛衣吗?

师:也不是。

幼:跳跳鼠,温暖的礼物是毛茸茸的毯子吗?

师:还是不对。

幼:跳跳鼠,温暖的礼物是香喷喷的枕头吗?

师:哈哈,还是没猜对哦。

那么到底是什么神秘礼物呀?

鼹鼠仔和你们一样,美美地猜想着。

鼹鼠仔每天都在盼望着礼物的到来,是软软的围巾吗?是厚厚的毛衣吗?是毛茸茸的毯子吗?是香喷喷的 ……此处隐藏2933个字……怎么唱?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幼儿学唱歌曲2)教师:让我们分角色来唱一唱,这群鸭子唱嘎嘎嘎,另一群鸭子唱嘎嘎嘎嘎嘎(分组练习并分角色对唱3)

三感受歌曲中“道白”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创编节奏短语的兴趣。

1教师:这道歌曲有趣吗?都是唱的吗?哪里不唱的?(引导幼儿发现并知道歌曲里只说不唱的插话叫“道白”)教师小结:对歌曲里只说不唱的插话叫“道白”,谁来把这句“说的什么呀?”说得好听一点,谁来边说边做个动作。

2练习道白,说出疑问的语气。继续学唱歌曲1遍。

3学习创编语言节奏,并尝试编到歌曲里。

教师:嘎嘎嘎,猜猜小鸭子好像在说什么?嘎嘎嘎嘎嘎,又好像在说什么?(师示范第一句,加上动作创编到歌曲里唱一唱)我们可以怎样放到歌曲里唱一唱?

4小朋友,走吧,让我们也去和小伙伴讲悄悄话罗。

活动反思:

开始部分,我先请幼儿完整的欣赏了一遍歌曲。因为歌曲比较出名,很多幼儿都听过。所以,在第一遍欣赏时,大部分幼儿都能跟着录音一起演唱歌曲。正因如此,在我的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曲节奏是怎样的?”(欢快的还是缓慢的?)“你听到这首歌曲时,你想干什么?”这些问题时,幼儿很快就能较准确的回答我。

第二部分,请幼儿说说你在歌曲里都听到了什么?这里,我再次播放了歌曲,听完之后,幼儿都能清楚地回答歌曲内容。结合幼儿的回答,我将准确的'歌词念给了幼儿听,在休止符地方我特别提示,让幼儿知道有的地方要停顿,不能发出声音的。

第三部分,学做动作。在第二部的基础下,幼儿基本上都能学会歌曲,这时,我请幼儿根据歌词内容,模仿动作。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是很活跃的。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很高。因为《悄悄话》幼儿平日生活中也接触过,所以学习歌曲非常的快,一节课下来,都能记住歌词并能完整的演唱下来。目标也基本达成。在表演环节,幼儿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出各种可爱的且符合歌词内容的动作,并能通过身体把它表现出来。不足的地方就是歌曲表演时,时间不是很长,很多幼儿很爱表演却没有轮到。以后的教学,应该以集体为主,个别参与尽量不要太多,最好能让所有幼儿都能参加到活动中来。

中班教案 篇8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物体的厚薄,感知厚薄的相对性。

准备:

1.长宽相同,厚薄明显不同的木板3块。

2.长宽相同,厚薄不同的积塑每个幼儿3块。

活动与指导:

1.同时出示两块较薄的木块,让幼儿各种角度观察木板尺寸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最后把两块木板并放在讲台上,请幼儿说出它们的不同。在他们说出一块木板“高些”,一块木板“矮些”后,告诉幼儿:小朋友的眼光不错,已经把它们的区别找出来了。不过,由于它们都太矮,所以我们不用高矮,而用厚薄来区分它们。分别在板子上作标记1和2让幼儿说出2号板子厚些,1号板子薄些。

2.拿出另一块板子标记为3号,与2号板子比较,启发幼儿说出:3号木板厚些,2号木板薄些;把3块木板两两相比后,引导幼儿说出3号木板最厚,2号板子薄些,1号板子最薄。

3.把木板按从薄到厚的规律排序。

4.发积塑给幼儿,让幼儿区分它们的厚薄并按厚薄排序。

5.按教师指令,举出相应的'积塑。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铃鼓响几下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铃鼓响几下

有益的学习经验:

学习8的形成,进一步了解7添上1是8,7比8少1,8比7多1。

准备:

贴绒卡片:小圆片7个,三角形8个。

活动与指导:

1.出示小圆片7个,贴成一行让幼儿点数后说出总数,再出示三角形7个,一一对应地贴在小圆片下面,让幼儿目测后说出总数,启发幼儿比较两组图形的多少,说出圆片和三角形片一样多,都是7个。

2.出示1个三角形片,添在7个三角形后面,让幼儿点数,三角形有几个,说出7添上1是8。将8个三角形和7个圆形比较,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比圆形多1,圆形比三角形少1,8比7多1,7比8少1。

3.教师敲铃鼓,第一次敲7下,第2次敲8下,问幼儿两次各敲了多少下,哪一次敲得多些?多几?哪一次少些?少几?

4.让幼儿根据数字8,画出自己熟悉的8个物体。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给圆圈涂色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给圆圈涂色

有益的学习经验:

熟练地掌握7以内数字的顺序,理解相邻的两个数,前面的一个数比后面的一个数小1,后面的一个数比前面的一个数多1。

准备:

1.每个幼儿一张画有圆点和数字的卡片,卡片上每行的左边是1―7中间的一个数字,右边是7个圆圈,数字1―7从上往下按序排列。

2.数字1―7的卡片每个幼儿一套。

活动与指导:

1.给幼儿发卡片,让幼儿按每行左边的数字将右边的小圆圈涂上颜色,涂完后,与幼儿一起小结:按顺序排列的数,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大1,比它后面的数小1。

2.让幼儿把数卡摆在桌子上,找到最小的数,把它放在最前面,然后按数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列数卡。

仔细观察数卡的排列顺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应该怎样改正。

中班教案 篇9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我有好办法

中班科学:

我有好办法

活动目标:

(1)能动脑筋尝试使用磁铁、大头针、糨糊、双面胶等不同材料,使小图片固定在不同质地的直立的板上。

(2)能分析比较使用不同材料进行固定的特点。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双面胶、磁性板、动植物、人物的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小图片及各种材料,引起幼儿动脑尝试的欲望。教师:秋天真美丽,这里有许多小朋友自己涂。剪的秋天的花果树。人和动物的图片,我们来把这些小图片放在板上,看画讲故事,好吗?可是我们用什么办法让这些小图片固定在这几张直立的板上呢?

2.幼儿动脑,根据已有的经验想出几种方法进行尝试。

(1)请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表述给大家听。(可以用糨糊贴,大头针钉)

(2)幼儿自选图片尝试用几种方法来固定,并注意画面的安排。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尝试过程并与其适当交流。如教师问:“你用什么方法固定小图片的?”

(3)幼儿在集体中表述自己尝试使用的方法,并讨论在什么板上用什么方法最好,哪些方法不能用。

(4)幼儿再次尝试使用多种方法进行固定,并注意在不同质地的`板上选用不同的较为合适的方法。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优)中班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