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时间:2025-11-28 04:30:07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实用]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实用]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1

1.电脑出示:三个花坛(图略),三个小朋友先后绕各自的花坛(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花坛)走一圈。之后——

师:假如三个小朋友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动身绕各自的花坛走一圈。你猜,谁最先走完一圈?请用1个手指表示选择绕三角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2个手指示选择绕四边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用3个手指表示选择绕五边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

在经过观察和考虑后,大家用打手势的`方法表示出自身的选择。大多数同学选择了1,也有选择2或3的。

师:看来,大家的选择不尽相同。面,请前后6人为一个小组,说说各自选择的理由。

生1:三角形花坛虽然只有三条边,但是,它的每条边都是很长的,而五边形花坛虽然有五条边,但是每条边都是很短的,所以,我认为绕五边形花坛走的朋友最先回到起点。

生2:我也觉得绕五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因为五边形花坛的一条边是三形花坛一条边的一半,三角形花坛还多出半条边,所以,绕五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师:假如五边形花坛的边长真的是三角形花坛边长的一半,那么,绕五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可是,我看上去好像是超越一半的。

生3:我认为绕四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会最先回到起点,因为四边形花坛的四条边都比较短的。

大家互相争执着,谁也不让谁。这时,教师让电脑演示,同学们的眼睛注视着屏幕上的三个小朋友。随着绕四边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的瞬间,同学中发出“耶——,我猜对啦!”的欢呼。

生2:老师,我刚量错了。

师:你刚才是怎样量的呢?

该同学重新进行演示。原来,他是举着一把直尺,手指指着尺上的刻度,按着同一角度,眯着小眼睛在进行着远距离的丈量。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2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沿着这个长方形的绿色草坪走一圈,凯蒂则沿着这个正方形的湖面走一圈。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原来,它们俩都说自己每天走得路多。

引导: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学生猜测)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板书)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但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呢。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麻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先测量再计算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草坪的长是50米(板书),宽是40米(板书),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草坪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在自备本上。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0+50+40=18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0+40=18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0×2=80(米),100+80=180(米)。

(4)50+40=90(米)90×2=180(米)。

5.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6.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7.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湖面的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两种算法:

(1) 45+45+45+45=180(米)

(2) 45×4=180(米)

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学了就知道了。

提问: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8.谈话:原来,两人走得路一样多,通过科学地计算,加菲和凯蒂心服口服了,他们不再吵了,握手言和,又成为了好朋友。

9.通过这件事,加菲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球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3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马上递上手帕,可他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书上64页想想做做1、2两题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每一题左边一个长方形和左边一个正方形需要的数据,再计算。(不出示第1.2题,看书)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加菲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电脑出示图片)

如果花圃的一边紧靠着墙壁,那栏杆长多少米?(出示卡片上的简易图)

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学生同桌试拼,交流时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你学会了吗?

附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此处隐藏17668个字……形周长第2种解法体现正方形特点,尤其简便。

(4)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①根据以上的讨论,你喜欢哪种方法?

②你能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分别怎么求吗?(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③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填在例4下面空缺处。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85页“做一做”第1、2题。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对于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教师给予表扬。

2、练习十九第1题。(量一量,算一算)

3、练习十九第2、3题。(独立完成,板演齐练,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时,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教学中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从而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本节课的实践,可以发现学生的思路是活跃的,有时可以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放手让他们去研究、去探索,不仅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研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材第86页例5。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所学知识将若干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周长最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学会拼周长最短图形的策略,并计算出最短周长。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拼成周长最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计算出这时的周长。

难点:掌握拼周长最短图形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我们上节课研究了什么知识?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要怎么求?

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为什么乘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为什么乘4?

2.计算下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今天就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5。

1.阅读理解。

(1)默读例5,收集数学信息。

(2)反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何理解“最短”?(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2.分析与解答。

(1)拼一拼:将准备好的`学具(16张正方形纸)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形状?(小组活动)

(2)拼法反馈正方形:(一种)16=4×4

长方形:(二种)16=1×16=2×8

(3)画一画:怎样拼使周长最短?画图试一试。

(4)画法反馈:共有几种拼法?(三种)周长各是多少?

(5)拼法、画法对比:共有三种拼法,结论是否一致?哪个图形周长最短?

(6)你有什么体会与同学交流。

拼成正方形的周长最短。

3.回顾与反思:只有这三种拼法吗?只有拼成正方形周长才最短吗?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86页做一做。

(1)求怎样最节省胶带,也就是要使捆的胶带最少?

(2)有几种捆法?先画一画,也可以捆一捆,再算一算。(引导出:只要画出12个边长是5的正方形的周长的捆法就行)

(3)反馈画法或捆法:12=1×12=2×6=3×4,三种。通过计算三种捆法的周长,发现12=3×4周长最短。

(4)将本题与例5比较。得出:

要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那么拼成正方形最短;不能拼成正方形时,拼成的图形越接近正方形,周长就越短。

2.练习十九第4题。

(1)独立完成。

(2)反馈:说说为什么这时贴的花边最少。

3.练习十九第5题。

(口答:(1)有几条路可以走?(2)哪条近?哪条远?为什么?)

4.练习十九第6题。

(1)尝试完成;(2)反馈演示,说理由。

5.练习十九第7题。

(1)独立完成;(2)板演齐练。

6.练习十九第8题。

(1)尝试完成;(2)反馈:第1问求什么?第2问如何理解“至少”,这时哪边靠墙?

7.练习十九第9*、10*题。

通过比较、演示或计算得出结论。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反思】

大胆让学生拼一拼,通过小组协作探索出各种拼法,并计算出周长。通过对比各种拼法的周长,得出哪种图形的周长最短。拼一拼,算一算是基础,比一比后发现规律是提升,是关键。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线段,角和直角,以及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特征、周长、面积的基础。

教材处理:

本堂课采用讲授之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去感知概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然后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预期的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周长的概念,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分析推理、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突破难点。

1.用动画“第二次龟兔赛跑”导入新课,引出周长的概念。

师生共同概括出: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叫做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一周的.长度叫做正方形的周长。(板书:周长)

2.动手操作:演化对周长的理解。

①指名用手指把数学书的封面围一周。指出:从封面角上的一点出发,沿着它的四条边围一周,又回到这个点。然后引导学生表述:这封面一周的长就是封面的周长。

②指定学生说说课桌面的周长。

③推论:一个平面图形也是这样,只有当这个图形围满一周时,它一周的长才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3.引导学生概括出周长的定义。

①给出几个图形说说哪几个图形有周长,哪几个图形没有周长,为什么?

②概括周长的定义。

③举例说说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生参与,突出重点。

1.研究求周长的策略。

①出示图形:

②小组合作,比比周长谁长?可以有哪些比较方法。

③反馈。

④小结,揭示课题。

2.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①标出上图中的长、宽、边长的长度,求它们的周长。

②学生尝试计算。

③反馈。分析比较哪种解法简便。

④小结。

⑤试一试。

三、新知应用。

1.课本中练习。

2.发展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实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