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5-11-28 23:51:19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P64~65及练习十四第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两边发生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 点: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难 点: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相应的方程。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观察、归纳、合作、学习新知。

【教学准备】:天平、茶壶、茶杯、墨水、铅笔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上节课咱们认识了天平,知道天平的两边重量完全相同时,天平才能保持平衡;并利用天平学会了等式和方程的含义:等号两边完全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2.同学们,你们做过天平游戏吗?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天平一起来探索等式的性质。(板书课题:等式的性质)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64页情境图的第一个天平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一说:通过图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自主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把茶壶,右边放了两个茶杯,天平保持平衡;这说明1个茶壶的重量与2个茶杯的重量相等。

引导学生小结:1个茶壶的重量=2个茶杯的重量。

追问:如果设一个茶壶的重量是a克,1个茶杯的重量是b克,能用式子表示吗?

让学生尝试写出:a=2b(师板书)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各放上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先让学生猜一猜,学生可能会猜测出天平仍然平衡。再追问: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加上的重量一样多。

教师先进行实际操作天平验证,让学生观察。再演示这一过程,并明确:两边重量仍然相等。

小结:实验证明,1个茶壶的质量 + 1个茶杯的质量=3个茶杯的质量。

让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这个式子:a+b=2b+b(师板书)

提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还保持平衡吗?两边各放同样的一把茶壶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并让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a+2b=2b+2b a+a=2b+a

2.出示教材第64页的第二个天平图。

让学生观察现在的.天平是什么样的?(平衡)

追问:如果用a表示一个花盆的重量,用b表示一个花瓶的重量,怎样用等式来表示这幅图呢?生尝试写出:a+b=4b

再问:如果把两边都拿掉1个花瓶,天平还平衡吗?先让学生猜一猜,再演示。

学生回答:平衡。让学生尝试用等式表示:a+b-b=4b-b

从图上你能知道什么?(出示教材第64页的第二个天平图)

(1个花盆和3个花瓶同样重。)

3.通过这几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小结:平衡的天平两边加上同样的物品,天平还保持平衡。平衡的天平两边减去同样的物品,天平还保持平衡。天平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重量,天平仍然平衡。

你能用一句话来表示你的发现吗?

引导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4.引导学生通过假设具体的数进行比较验证。如:假设一个花瓶1千克,那么4个花瓶共4千克;一个花盆3千克,再加一个花瓶也是4千克。把两边同时减去一个花瓶也就是减去1千克,那么两边都剩下3千克。

5.猜猜:除了这样的变化,天平仍保持平衡外,还可以怎么做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让学生猜测。这里对学生可能有些难度,有些学生的猜测脱离不了等式的性质。

如:学生猜测天平的两边同时放2个、3个杯子;同时减去一把茶壶等。这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强调:这都是把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并提示学生如果把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O除外),会怎么样呢?

6.出示教材第65页的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明。

(一瓶墨水的重量=一盒铅笔盒的重量)

引导学生用a表示墨水的重量,用b表示铅笔盒的重量,写出等式:a=b。

猜一猜:左边墨水的数量扩大到原来的2倍,右边铅笔盒的数量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天平还保持平衡吗?

学生猜测后,教师进行实际天平操作,验证学生的猜测。

多媒体演示变化过程,并引导学生用等式表示:2a=2b。

如果把天平的两边物品的数量分别扩大到原来的3倍、4倍呢?(仍然保持平衡)

7.出示教材第65页的第二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明知道了什么。

(2个排球的质量=6个皮球的质量)

引导学生用a表示排球的重量,用b表示皮球的重量,写出等式:2a=6b。

质疑:如果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各去掉一份,天平还能平衡吗?

学生猜测:平衡。

教师演示,并引导学生用等式a=3b表示。

8.通过刚才的试验,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平衡的天平两边的物品扩大到原来的相同倍数,天平仍然平衡。平衡的天平两边的物品都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天平仍然平衡。

你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等式的这个性质吗?

归纳小结: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9.为什么等式两边不能除以O?学生交流,汇报:O不能做除数。

三、巩固拓展

利用等式的性质填空

1.如果2x-5=9,那么2x =9+( )。

2.如果5=10+x ,那么5x -( )=10。

3.如果3x =7,那么6x =( )。

4.如果5x =15,那么x =( )。

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自主完成填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引导总结等式的性质)

五、作业: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第4、5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

a=2b a+b=2b+b a=b 2a=2b

a+b=4b a+b-b=4b-b 2a=6b a=3b

……此处隐藏14478个字……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需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如装东西需要多少容器,做东西需要多少材料等)

2.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第(2)题:

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引导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独立尝试列式解答:

25÷1.5=16.666……(个)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取近似值?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汇报:

包装17个礼盒,即1.5×17=25.5 (m),丝带不够。

师引导并小结:那只能取商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的尾数应去掉。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板书:去尾法)

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问题需要用到去尾法?并比较一下这两个例题,有什么不同?

(取近似值一个用的是“进一法”,一个用的是“去尾法”。)

引导学生发现去尾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少1,进一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多1。

让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用“去尾法”,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

引导学生小结:如果求平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买东西或做成一个东西,只能舍去小数部分,买或做整个的物品,用“去尾法”。如果要装东西,比如用油桶装油,因为多的油都要用桶来装,所以即使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个用“进一法”。(板书:根据实际情况)

三、巩固拓展

1.出示教材第40页练习九第1题。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理解题目的内容和要求。

(2)指名学生发言,找出已知条件。

(3)小组合作交流,整理解题思路。

学生可能汇报:

①2台1小时 2÷3=0.4(公顷) 1台1小时 0.4÷2=0.2(公顷)

②1台3小时 2÷2=0.6(公顷) 1台1小时 0.6÷3=0.2(公顷)

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7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说一说是怎么取得的结果。教师强调:做东西时,只能舍去小数部分,用“去尾法”。

3.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8题。

学生先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装东西时,即使余下不多,也要多算一个,用“进一法”。

4.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9题。引导读题,并让学生分析题意,说一说如何解答,再列式计算。思路:要算能买几支同样的笔,先算出买完相册后还剩多少钱,再用这些钱除以笔的单价。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引导总结: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因此,在取近似值时需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进一法

根据实际情况

去尾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材P29例5及练习七第2、4、6第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注意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归纳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再除。

【教学方法】

讲解法。迁移转化,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我们上节课已经对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老师现在就来考考大家。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4.68÷1.2=( )÷12 2.38÷0.34=( )÷( )

5.2÷0.32=( )÷32 161÷0.46=( )÷( )

指定一个小组学生轮流回答。

教师:同学们都掌握得很好,那同学们可以总结一下这些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吗?这个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向商不变性质的知识点靠拢,并回忆商不变的性质的具体内容。)

教师:既然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那我们现在就更进一步地来学习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知识。[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2)]

二、探索新知

1.教学第29页例5。

(1)教师出示第29页例5:12.6÷0.28=

(2)组织学生尝试计算,然后指名汇报。

学生计算时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结果:

(3)教师:你们认为哪一个计算是正确的?说说你的理由。

组织学生观察计算过程,并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应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当被除数位数不够时,要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再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将错误的计算擦掉。

2.归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师:一个数除以小数应怎样计算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归纳后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总结: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一看,二移,三算)学生在教材第29页填空。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9页“做一做”第2题。

(1)教师出示第2题。组织学生观察计算过程,判断计算得对不对,错在哪里,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指名回答问题。

(3)教师:正确的计算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自己算一算吧!

学生在练习本上重新计算这些题。

2.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4题。

(1)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很快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然后汇报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2组算式,使学生明确:被除数不变,除数除以多少,商就乘以多少;除数乘以多少,商就除以多少(0除外)。

3.列竖式计算。

621÷0.003= 72 8÷0.56= 5.04÷0.012= 2.7÷0.75=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4.小明帮李奶奶买西红柿,每千克2.98元,付给售货员阿姨20元,找回5.1元。他买了多少千克西红柿?

指名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能不能灵活地运用呢?

五、作业: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2、6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